回覆列表
  • 1 # 青田視野

    賈府接駕的園子告竣,待百般金銀珠玉器皿擺定,各式金絲五彩盤花的帳幔簾子,一處處合著庭院窗櫺佈置懸掛妥當,及至連園中散落的花鳥魚蟲等等細微末節之處,皆點斟酌點綴恰當,上下再無不妥之時,元春回府的時日才終於定下來。夏太監騎著高頭大馬到榮禧堂傳硃批諭旨,賈妃省親,就在正月十五上元之日。元春居於深宮六七年,一朝封妃已是不易,忽然竟可出宮與家人團聚,且恰在正月十五元宵佳節這一天,怎麼看,這事都堪稱是三喜臨門!正如秦可卿所言,烈火烹油鮮花著錦。

    然而,原著前八十處處皆伏筆,而且從來都是真事隱假語存,明暗兩條線同時鋪開,以示大喜伏大悲,元春省親,亦是如此。且看元春出宮還家的時間,雖然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然而卻是一直熬到掌燈時分,車轎才緩緩抬出宮門。原著特意點出戌初才起身,列位試想,寒冬臘月,本就天短夜長,戌初也就是晚上七點多,彼時早已是寂寂黑夜,古人又沒有熬夜的習慣,故而若非是趕上年節,只怕小門小戶的人家,早就吹燈拔蠟安歇了。待賈府一擔一擔的挑進蠟燭點好燈,這元春才總算腳踏府門,到家了!

    就在元春進府時原著特意來了幾處燈火記述,處處燈光相映;兩邊石欄上皆系水晶玻璃各式風燈,點的如銀光雪浪;諸燈上下爭輝,真系玻璃世界;船上亦系各種精緻盆景諸燈;港上一面匾燈;列位試想,彼時賈府中賴以照明取亮的,都是蠟燭,為了照亮黑夜之中元春回家的路,賈府幾乎在一枝一葉一柱一石上,全都點滿了蠟燭。大片燭火隨著冬夜的寒風搖曳,整個賈府都映照的恍恍惚惚,且賈母等人礙於規矩都不可言語喧譁,四處靜悄悄的,唯有一竅絲竹飄蕩在耳,列位想象一下,若身臨其境會是何等感覺?海市蜃樓,黃粱一夢!

    元春進賈府,就是這般錦衣夜行如海市蜃樓,其中六連哭更是不必贅述,總是這般隱隱淒涼,但曹公依舊沒有放過她,在她離開賈府回宮的時辰上,再賦予令人思之心驚的深意!戌初起身,回到賈府見完家人諸姊妹兄弟,繼而擺宴點戲,復又遊園。正暢意時,太監忽打斷元春,時已醜正三刻,請駕回鑾!話音未落,元春酸淚兩行。列位著眼,元春離開賈府的時間,為醜正三刻,也就是在凌晨兩點。按正常,這個時間,宮門已關,深宮早已熟睡。那麼,為什麼偏要安排在凌晨兩點多鐘回宮?因為原著多次提及凌晨兩點這個時間!

    賈府煊赫百年,每逢年節闔府上下都要大肆慶賀,熬到幾更天也不是沒有。然而,唯一重合的兩個時間段,即是元宵節與凌晨兩點,這就意味著,元春在凌晨兩點離開賈府回宮,是另有深意的!且看王熙鳳效戲彩斑衣一回,元宵佳節又至,賈府之中燈燭花炮聲聲鑼鼓陣陣,寧府兩府子弟妯娌男女老少,都在賈母的榮慶堂中宴飲。一直熱鬧到三更天,賈母方才覺得有些寒涼,故而帶著女眷們,一塊都挪到裡間屋暖閣裡,繼續擺茶果說笑,眾人又擊鼓傳梅,此間,王熙鳳說了兩個陰森刺骨的笑話。

    這頭一個,一家子也是過正月半,閤家子賞燈吃酒,真真的熱鬧非常···吃了一夜酒就散了;接下來一個更蹊蹺,過正月半,幾個人抬著個房子大的炮仗,正是聾子放炮仗。這兩個笑話,都有一個點,那就是元宵節,一響而散!說完這兩個笑話,原著還借王熙鳳之口來了一句畫龍點睛,外頭已經四更,依我說,老祖宗也乏了,咱們也該聾子放炮仗,散了吧!列位試想,這元宵節,四更天,與元春省親回賈府的時間、離開賈府的時間恰好呼應,這無疑意味著,元春此一去,便是一響而散,命入黃泉不遠,至死再不能回賈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知道家裡至親生病了,到底該不該和其他聯絡緊密的親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