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七緣

    我個人覺得"禪"和"悟"應該都發端於宗教,衍生於修道,歸宗於發心。二看的終極目的都是使人止惡揚善,讓人見性成仁,開啟內心緊閉的那扇門,變得平和喜樂達觀。"禪"和"悟"從教派的起源成為生活的理念,已然從歷史走到現代,從傳說走到身邊。

    "禪"講究修為,是過程的體驗,是解決怎麼去修的問題,是心靈培育、淨化、自在的實踐。"禪"的最佳境界是“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現代城市生活的快節奏高壓態逐漸催生出一種別樣的"禪",一杯清涼入心茶、一首高山流水曲、一間仙風古道齋都賦予一種全新的普世禪道理念,成為所有被城市擠壓人的集體追捧。

    "悟"講究理頓,是結果的體驗,是解決修成什麼的問題,是身心一統、一目瞭然的高度和狀態。"悟"的最佳境界是對人生真諦的徹悟、宇宙萬物的洞煉和精神靈界的昇華。現代對"悟"的理解和延伸更為寬泛,在藝術的鑑賞中更高層次的審美、人文禮教中聖賢文化的訓諫都能旁生出很多不同層次、不同領域、不同屬性的解悟、頓悟和體悟,併成為我們生活下去的終極導引。

  • 2 # 孟文浩

    問:什麼是禪?在禪堂裡面坐著就是坐禪麼?怎樣才能達到禪定的境界呢?

    答:其實禪是不可說的,要說出來那就不是了,不得已來說。禪就是自性的本定,自性本定叫禪,也就是說內不生妄,外不著相。怎樣才能達到禪定的境界呢?佛法講頓悟見性,見性離相,心無所住,就恢復本來面目!禪是什麼?就是你本來面目!

    坐禪不是指在那坐著叫坐禪,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為六塵境界所轉,能夠照破六塵境界,這叫禪。內不生妄,外不住相,就是外面看到一切境界,內裡不生妄想。我喜歡想要得到的這個心沒有,佔有的心沒有。看到什麼樣還是什麼樣,心裡沒有一絲一毫的取相的念頭,不管什麼境界,都如如不動,這叫禪定。不是在禪堂裡面坐著,叫坐禪,“坐亦禪、行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坐著也是禪,但是要知道內不生妄,外不著相。如果你坐那塊打妄想,那不是禪。禪定是對治散亂的,在禪堂裡面坐著叫禪定,出了禪堂就散亂了,那就不是。一切時,一切處,一切境界現前,都如如不動。怎麼能如如不動呢?那就是本來無一物,明白了才能做到。為什麼,真心沒有境界。一切境界都是真心通過六根所變、所現出來的。真心沒有境界,能現境界。境界不可得。禪宗見相不生心,見相離相,我們做不到。那我們怎麼辦呢?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就是修禪,就是禪定,老老實實的唸佛。

    我們大家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那個本性,能生“阿彌陀佛”那個本性就是禪。這個禪,這個本性,它時時起作用,它能生萬法,能現一切境界。佛告訴我們,自效能生萬法,能現一切境界,但是自性裡沒有萬法,也沒有一切境界,所以就是內不生妄,外不著相,內生也不住,外現也不著,這就是禪定!禪定在哪裡呢?我們要知道這個自性啊,不會隨著外面的環境而改變,也不會隨著身體的變化而改變,自性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永恆不變的。在哪裡了呢?時時刻刻,在在處處都是禪,都是禪的境界,都是佛的境界,只要不執著一切境界就是佛的境界!

    心無所住,本來面目。

    禪即是性,性即是禪。

    唸佛即是,一切如是。

  • 3 # 御壽草本

    什麼是悟?

    我說,你平心靜氣地想問題,思考某些困惑,尋求解決心理障礙的方法,就是悟。

    他說,我就是坐不住,靜不下心來。

    我說,那你與佛無緣。

    其實,不同的人,活在世上,是有不同的物質和心態生存形式的。

    我用道學來解釋,比如:富有與貧窮,暴躁與文靜,開心與憂愁,快樂與苦悶,睿智與愚蠢等等。

    每一種生存的形式,都是由自己的努力及修為積累得來的。

    大凡開心地做人的人,大都是心胸開闊、很多事都不計較的人。

    大凡整天愁眉苦臉的人,大都是心胸狹窄、芝麻大的事都想不開的人。

    不管是誰,想解決人生中的煩惱,求得內心的平靜,都必須懂得去“悟”。

    有一天,一個朋友問我,你為什麼近幾年不和我聯絡,也不和我一起聚一聚了呢?

    我笑笑對他說,你去想一想,領悟一下。

    他說,我想不出,也不想。

    我說,作為朋友,我們緣盡了,那麼我們就作一個熟人吧。一切隨緣,不必強求!

    這個朋友悟不出我為何離開他,但我又不能明說,如果我說出原因,必定傷害他,所以,不能說,只能由他去“悟”,但在這,我可以說出,我為什麼不再把他作為朋友,因為,他的人品已經偏離我衡量朋友的標準。

    所以,悟性高的人,總能從對方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反應,就知道對方的意圖,就知道應該如何作出判斷。

    這就是“悟”的好處

  • 4 # 砥礪前行的未覺者

    “悟”和“禪”這兩個字都來自於佛教,在佛教經典中出現的頻次很多。

    下面我就這兩個字的含義和關係,就我個人的理解做一簡單介紹。

    在說“禪”之前,先看一段經文中的出處。《楞嚴經》卷一中說:“阿難見佛,頂禮悲泣,恨無始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殷勤祈請十方如來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禪那,最初方便”。此段經文裡說的“禪那”即“禪”,意為修“止觀”雙運之法,也意為“定”。“奢摩他”就是“止”,“三摩”就是“觀”。“禪”就是通過修習止觀得定的方法。通俗的講就是通過修習停止自己的散亂妄想,暫時關閉自己見聞覺知的通道(即眼耳鼻舌聲意的功能),回觀自己的內心,從而進入定的境界。這就是禪。具體進入定中的境界,有四禪八定等,這裡就不詳述了。“禪”通常被用於人們在工作生活忙碌之餘,消除身心疲勞的一種有效手段。現在在瑜伽館中很常見。

    “悟”的字面意思就是覺悟,得道,修成正果。具體說得從佛學的修習次弟“信,解,行,證”的先後順序來說。“信”就是相信;“解”就是了解,理解;“行”就是相信瞭解的基礎上去實行;“證”就是在行的基礎上,自身能夠證得正果。此四步都做圓滿了,就達到了“悟”的境界。悟了就是覺悟了,佛就是覺悟的人。簡單說就是能對一切事物看明白的人。前面經文中,阿難尊者也向佛前問道“一向多聞,未全道力”。就是說阿難雖博聞多學,但只停留在“信”和“解”的層面,沒有去實踐“行”、“證”,所以才不能得道。這個修學過程同樣也適合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說我們在大學裡讀書,畢業後你還不能說你就是你所學專業的專家。畢業後的水平也就只是“信、解”的層面。畢業之後在工作單位還得實踐許多年之後,完成“行,證”的過程,之後你才能算是你這個領域的專家。這個道理和上面是一樣的。

    前面說了“悟”是“信,解,行,證”都修完之後達到的境界,而“禪”是屬於“行,證”的具體實踐方法。總的來說,“悟”是結果,“禪”是達到“悟”的過程中的手段方法。兩者的概念是大不一樣的。

  • 5 # 七旬一修

    末學對“悟“和“禪“,淺談一下我的見解,

    “悟“和“禪“常用在佛教方面的用用詞,禪的最高境界是空性。

    修禪的人要達到“心靜如止水“心靜才能生定,有定才能生慧,修到了一定的空性境界。

    隨緣,隨性,覺知當下,能觀世間一切眾生相,能聽聞一切眾生苦。

    “禪“是行也禪,坐也禪,語末動靜,體安然,無處都是禪,心靜是禪,禪茶一味也是禪,燃起,一柱禪香,也是禪意。

    看破放下也是禪,心靜也是禪,打坐禪修,深入定中更是禪,“禪”消除我慢我執,無相便是禪,海闊天空,鳥出籠也是禪,禪的最高境界與宇宙接軌。

    “悟“和“禪“區別不是太大,參悟是指每一件事兒,或哪一部分經文不明白,通過參悟後突然明白了,“醒悟“也叫“頓悟“,也叫“見悟“,都是通過參悟而獲得的。

    釋迦摩尼佛在菩提樹下“參禪“打坐七七四十九日,目睹明星大徹大悟,成道,所以有了悟的同時也有禪,相輔相成。

    “禪“是思維上的昇華,要通過“悟“與天地萬物,人生共融合。

    “悟“和“禪”我們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存在的,只是人們不十分注意,禪悟,也是中華傳統的文化,只是佛教非常重視。

    以上是末學對“悟“和“禪“的一點淺談和見解,有不足之處,請幫助圓滿。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6 # 雅晴DA✨

    禪是什麼?送大家幾首禪詩自己“悟”!

    禪是宗派,詩是文學,顧名思義禪詩是宗教和文學兩者的結合。一首禪詩既代表了禪的內涵,也代表了詩的特點。自古流傳下來的禪詩有很多很多,有僧人書寫的也有文人墨客書寫的。其上至帝王重臣,下至貧民乞丐。禪詩是參禪者的心得體會,或是宣揚佛禪哲理表現的禪意禪趣。那麼今天小禪就給大家介紹幾首很簡單,大家還熟悉得禪詩,希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飲酒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此詩傳達禪的精神有四點;一是“心遠地自偏”,禪者在喧鬧之中,以心轉境,定力深厚。二是“悠然見南山”,禪者在自然之中,悠然會心,融合無間。三是“飛鳥相與還”,禪者在個功名之中,迴歸自行,超凡脫俗。四是“欲辯已忘言”。禪者在體驗之中,不立文字,冷暖自知。

    吾心似秋月寒山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潔。無物堪比倫,教我如何說!禪門大師說:“禪不可說,不可說!”佛性無物可以比擬,“說似一物即不中”,所以不可說,不能說。能說出來的往往就成了口頭禪;而真正的禪體驗,是啞子吃蜜,心中自甜,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悟道的境界,你只有經歷過,才知其中味。禪的境界不可說,不可說。現在,就透入你的全部生命,好好地體會吧!

  • 7 # 晨起天寒著僧袍

    參禪

    明心找到如來藏它是必須要靠智慧的,要靠智慧來參禪而不是靠打坐。參禪的意思,參就是參究的意思,就是深入地去研究、去探討;探討什麼呢?探討禪,禪其實就是如來藏在哪裡?所以參禪的意思,就是要用智慧去找到如來藏在哪裡。

    ——[三乘菩提-勝鬘經講記]

    明心就是明白自己的真實心、實相心,也就是找到自己的第八識、如來藏、阿賴耶識、真如……(此一心有諸多不同名稱),也是禪宗所謂的破本參或破初參,或是俗稱的開悟。此心是有情眾生生命之最初與最後的根源,證得這個無形無相人人本有的真實心,便能如實了知此心不是妄想、分別、思惟、覺觀的心,不是能聽能知的心,也不是一念不生時還能觀照分別的心;而且能夠時時刻刻觀照此心,確定此心是真實不滅的本來面目,也是《心經》所說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心;也能夠現觀此心藉緣能生萬法,與蘊處界及一切萬法非一非異,現前領受阿賴耶心、意根末那、及意識等體性。明心時不但可以親自體驗此心的體性及運作,亦可隨時隨地照見其他一切有情此心的運作,親自觀見中道實相而不墮一異俱不俱等邪見中。

  • 8 # 隨緣194413242

    對於悟和禪一句話就是參禪悟道。《壇經》曰:外不著相為禪,內不亂為定。

    悟,應該是覺悟,先有覺後才有悟。既然是內不亂為定,那麼所謂覺就是覺一種體內有序的執行,這種體內有序的執行應該說是經脈,經脈,在藏傳佛教主要是三脈七輪學說,在道家來說既包括奇經八脈還包括十二經脈,覺著了,就會漸漸的悟了。

    所謂定是相對的,很多人認為只有打坐才能感覺到經脈的執行,其實不然,經脈的執行應該說是經常在體內執行。所謂坐臥立行,棉棉若存,還有的經典描述曰:坐臥立行,常與人俱。只有在睡著了以後才感覺不到。

    從睡著了感覺不到我們可以領悟那種執行之氣應該說是陽氣,所謂陽動陰靜。

    其實這種氣也應該說是先天真氣,也可以認為是那個生生不息之氣。經常感覺到這種氣,也可以認為是長生之氣,有這種長生之氣這個人才能長生久視。

    刨根問底的探討,長生久視這種狀況只有在肝經通督脈以後才能實現。

    經脈是個奇妙的話題,以後有時間再聊,今天就寫到這裡。

  • 9 # 禪悟淨慧

    悟:指心靈上感知,明白問題和事情的道理,問題出現在哪裡,如何用正確的方法去化解。

    禪:思想上的昇華,人的本能反應,通過靜心平氣,思考天地人生,與自然和諧統一。

    ”悟”和”禪”是出自佛教中的詞彙,在佛教中的悟,叫做”參悟”,參悟什麼呢?參悟話頭,這個話頭包羅永珍,主要就是讓你去想萬事萬物的根本起源。

    ”禪”參禪打坐,凝神調息,通過思想上的控制,人體氣息的執行,達到一種忘我的境界。禪是思想和身心協調的功法,可以調理身體氣血順暢,延年益壽的目的。

    悟禪和禪悟沒有分別,我們在生活中無處不是在悟,”吾日三省吾身”,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找出自身不足的原因,好修正前行的道路。

    禪沒並沒有遠離我們,行動坐臥走,無處不是禪。禪文化涉獵是多方面的,人們常說的”禪茶一味”,是說在修行中尋找大自在。

    綜合說:禪悟是人生或多或少都有的文化傳承,禪悟世間百態,禪悟一生之道,禪悟一生平安。

  • 10 # 地藏王座下小童

    旁徵博引,妙語連珠。可是真的說清楚了嗎?悟就是思的過程和結果,而禪是一種思的狀態。如果什麼都想那麼多想那麼複雜,還怎麼悟呢?怕會舍禪入迷了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子《道德經》裡爭議最大的一句話是哪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