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37億年前的氫二氧一

    那要看你如何理解“科學”這個概念的定義了。

    很多人都知道,科學是個所謂的“默意詞彙”,只能在具體的語境中理解,而難以下一個明確清晰和全面權威的定義。因為科學這個詞彙只有在具體語境中(具體理解)才有意義,所以,人們在尋找科學定義的過程中,因具體語境不同,給科學找出來了數以百計的定義和許多許多特徵。所謂的“被證偽”,或者叫做“可證偽”性,也就成為了許多人認同的,所謂科學的基本特徵了。

    但這只是一家之言,其實這個也是不全面的。很多人並不同意可證偽性是科學的特徵,在一些具體的語境和條件下,可證偽性也會匯出讓人難以滿意的結論。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永動機”了。如果科學的特徵是可證偽性。那一萬次證實的價值也不濟一次證偽的價值,於是,我們就可以永遠理直氣壯的在研究永動機上浪費資源了。反正你一萬次證實永動機造不出來也不是真理,我只要一次證明造的出來,那你一萬次證明都等於零了。

    我個人推崇的,對科學的基本認知(請注意,是基本認知、而不是準確定義)是(簡明扼要的說):科學是實踐的結論。凡是在實踐中得以驗證的結論和認知,都是科學,凡是未經實踐驗證、或者被實踐檢驗淘汰/否定的結論和認知,就不是科學了。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把對科學的最基本認知——乃至於定義——和實踐密切聯絡起來,這當然不是個十全十美讓人完全滿意的結果。因為定義“什麼是實踐?”和定義什麼是科學一樣困難,所以,用實踐來認知/定義科學,是用另一個困難來解決這個困難,結果還是個困難。

    但是,把科學在定義(基本認知上)和實踐緊密聯絡起來,用實踐來“定義”科學,還是有很多好處的。比如說,這相當於說,凡是經過實踐驗證的,那就是最終的“真理”,於是,我們也就不用再沒完沒了的研究永動機來浪費資源了。

    而且,這也體現了科學的繼承性,因而有利於科學的發展,有利於人們堅持真理和常識。

    今天是個因為資訊氾濫而缺乏常識的時代,堅持真理和常識非常重要。而且,科學的發展首先是繼承性。大家要知道:事實勝於雄辯!你如果要說“兩個不同重量的球從同一高度掉下來會同時落地”,那你必須解釋清楚為什麼“樹葉和石子相比,總是石子先落地”?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牛頓力學過時了,我們用牛頓力學造航空母艦發射登月飛船從來都沒有出錯過。

    事實勝於雄辯,從根本上來講,我們推崇的不是科學本身,我們推崇的是“事實”,是實事求是。科學正是因為和實踐緊密聯絡,是實踐揭示的客觀事實與客觀規律,所以我們才推崇和相信科學。或者說:推崇相信科學,其本質是推崇相信客觀事實和實踐揭示的客觀規律,而不是科學本身。如果你把這個忘了,把“科學來自實踐,科學在本質上是實踐揭示的 真理和真相/客觀真實和客觀規律”這個給忘了,那就成了“迷信”科學了。

  • 2 # 宇宙探索

    確實是這樣,科學隨時可能“被證偽”,但永遠不會被最終證實。這也表明了科學是永遠沒有盡頭的,科學具有可證偽性,科學並不等同於正確!

    說白了,科學其實就是一種假設或者猜測,在假設的基礎上人類會對假設不斷地進行驗證,讓其更加完善成為更加普適的科學理論。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說明科學的本質。

    我們都知道烏鴉是黑的(先別管對不對,這並不重要),那麼人們是如何得出“烏鴉是黑的”這種結論呢?

    很簡單,人們通過對客觀世界觀察,發現一隻烏鴉是黑的,兩隻烏鴉是黑的,三隻烏鴉是黑的......,人們發現所有的烏鴉都是黑的,沒有理由不得出“烏鴉是黑的”這個結論,這就是科學!

    人們看到的烏鴉都是黑的,於是人們假設烏鴉都是黑的。但是無論如何人們不可能確定所有的烏鴉都是黑的,理論上永遠存在一隻“白烏鴉”把“烏鴉是黑的”這個理論“證偽”,或許現實中烏鴉真的都是黑的,但人們永遠無法確定這點,人們不可能找出所有的烏鴉來確定。

    所以,科學隨時可能被證偽,但不代表科學一定會被證偽,只是理論上永遠存在這種可能性。

    不具備“可證偽性”的都不是科學範疇,比如說“鬼神”“靈魂”等概念,都不屬於科學範疇,它們與科學沒有任何關係,所以不要試圖讓科學來證明“鬼神,靈魂”等概念是否存在,這沒有任何意義!

  • 3 # Hotrock

    現代科學已經達到人類認識層面上的極高水平,理論層面的邏輯特徵是物件的高度概括,過程的高度抽象,結論的高度涵蓋。這樣的思維活動與大腦的辛勤工作密不可分。所以科學實驗一詞通常含有思想實驗和實體實驗兩個層面的內容。常常以命題,或者“假說”,“假言判斷”,“假設”等形式開始的科學研究,往往就是為了找到某個假設的“反例”,這個尋找“反例”的過程就叫做“證偽”。經過大量實體實驗後,找不到“反例”,那麼這項科學假設就被認定為是有效的。這種邏輯路徑對於那些依靠歸納推理形成的結論或者假設的科學研究極為有效。

    由此可見,科學的證偽只是科學研究的一種方法,而不是科學研究的全部,更不是科學的本性。無論證偽還是證實都是為了揭開蓋在事實上面的遮蔽,讓事物的本質顯露出來。其實所有的實驗科學,都是面對實物,以觀察到的事實對假設的排除達到實驗結果,實驗的驗證機制往往起著決定性作用。

  • 4 # 正道蒼桑

    “科”學不是絕對真理,“科”學屬偏面真理——階段真理。

    科學從方法論說,屬用益哲學——有用。

    科學能證明“有”什麼;科學不能證明“無”什麼。

  • 5 # 酷鳥魏建

    科學是可以被證偽的,就是它有適用條件;同時,它能被其它人證實:同樣的(實驗)條件下,得到同樣的結果。永遠都正確的是偽科學,因為無法證偽,也就無法證實。目前人類認知範圍內的科學,都是如此:能被證偽。還有一類是非科學,比如音樂美術宗教信仰,目前還沒辦法證偽,它們也不會宣稱正確,只能稱為非科學,而是藝術或宗教。

    這樣能回答你的問題吧?

    還有哪些是偽科學??

  • 6 # 老徐異聞錄

    主要原因是因為還不夠準確。

    科學大多數是全稱命題,這是造成不能證明的原因之一,但是全稱命題也並非邏輯上必須要窮舉。

    但是科學的全稱命題需要窮舉,這是因為科學缺乏公理體系。我們在歐幾里得幾何中可以證明三邊長度相等的三角形全等,這並不需要我們去窮舉所有的三角形,我們只需要根據歐幾里得幾何公理體系進行推理就可以得到。

    科學的問題在於現實世界並不存在公理體系,或者說我們認為存在一個公理體系(即宇宙的最終規律),但是我們永遠無法完全的瞭解這個公理體系。

  • 7 # 閒人23598079

    這道題的重點不是如何證明 而是什麼是愛

    一個連問題都沒有標準 如何有答案呢?你定義了愛 那麼符合的就是愛的 不符合的就是不愛的 之前符合就是之前愛 某時不符合就是這時候不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水滸傳裡的李奎是真實存在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