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5064817869627
-
2 # 很有質感
“奶頭樂”理論聽過嗎?
美國舊金山曾於1995年舉行過一個集合全球500名經濟界、政治界精英的會議。該會議的主旨在於為全球化的世界進行分析與規劃。會議上,與會者一致認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競爭將使全球80%人口"邊緣化",而這80%多餘人口與20%搭上全球化快車的人口之間的衝突將成為今後的主要問題。
布熱津斯基也及時獻計獻策,創造了一個新詞彙--"奶頭樂",英文titts"奶頭"與entertainment "娛樂"的組合,意指要使80%的人口安分守己,這樣20%精英階層就可以高枕無憂,就是用溫情、麻醉、低成本、半滿足的辦法卸除"邊緣化"人口的不滿。實際上,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奶頭樂”理論得到了極大的充實。
過度娛樂化,以高度精湛的技術手法,讓人沉迷各種娛樂之中,忘記現實的煩惱,這是“奶頭樂”的基礎出發點。
西方文化界是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還賺到了大把的錢,形成了自我強化的迴圈體系:
—— 網際網路上,無論是日本、美國、還是歐洲,成人色情內容,都佔據了非常高的比例。而各種最先進的技術,比如會員制、視訊大流量併發處理、網路支付、VR等等,都是率先在這個領域使用。而谷歌的最大收入來源之一,也是這部分內容的廣告引導。
—— 電子遊戲,也是“奶頭樂”體系的一部分。
—— 好萊塢,寶萊塢,BBC,CNN等等西方傳媒,都主動承擔起娛民 + 愚民的重擔,好萊塢的各種大片,寶萊塢的歌舞,CNN的各種假新聞,都是其中的一部分。
—— NBA、足球賽、賽馬、拉斯維加斯、大西洋城,這些娛樂中心,也為各個階層的人們,提供了很好的娛樂方式。比如巴西,不管多大的罷工鬧事,只要有重大足球比賽,什麼都可以放在一邊。
從西方社會各種問題來看,西方的這一套“奶頭樂”體系,還是相當成功的。
以上文字均傳自網路。
-
3 # 寶寶V
現實沒有給他太自由的空間。讓他感覺在現實生活中體驗不到超出凡人生活的一種限制,或許他本身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承受在網路上不需要承受的東西覺得自己在網路上可以做自己想做的,玩自己想玩的,看自己想看的,想怎麼樂就怎麼樂,也沒人天天管我,實在是太自由了!
不過出現這種情況一般是與家庭有關,覺得在家庭中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也得不到他們的關心,才會經常想上網,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不滿。還有一種原因,在處理人際關係關係上遇到了麻煩,自己不是很會解決,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同樣也不知道向誰解決,這樣時間長了,會感到這個世界對自己來說好不順,會覺得煩!
-
4 # 敏敏敏君
現實生活很殘酷、美好的夢想都會打破,壓力也大,一次錯就不能改變,
網路世界多美妙,能實現自己的夢想,一次錯了可以從頭再來,沒有壓力,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能有成就感,多好,
所以,大家都喜歡活在網路世界中,不出來,不想出來,不願出來,
-
5 # 我喜歡青梅竹馬
現實生活滿足不了心裡需求,更多的是感到壓抑。而虛擬世界不會有人催你進度,不會因為某些問題吹毛求疵,就算被罵了,也可以毫無顧慮的懟回去
-
6 # 葛淦成
年輕人對社會交往少,怕別人不理睬,會沒有面子,這是一個人的虛榮心作祟。對年輕人也是正常的,只有自己鼓起勇氣多試幾次,就會好的。一個人不可能樣樣精通,什麼事都知道。要不懂就問。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問路,寧可自己在手機上查地圖。不仿先從問路開始,鍛鍊與人交流的勇氣和方法。
-
7 # 小貓鬍子103240101
現實給人們提出了種種困難,面臨應對種種的嚴峻挑戰,需要勇氣,毅力,耐心和吃苦,但是這都是很多人的弱點,不是一般人輕易而克服的,因此很多人會退縮,放棄,甚至放縱自己,這就是為什麼少數人能成功的基本原因。其次,把控好機迂也是原因之一,逃避現實,會失去很多機迂,。
-
8 # 使用者影直68177619001
因為現實太虛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漠,因此,每個人都在尋找一種打發時間的方式,這樣才用網際網路來打發時間!
-
9 # 雨後滴水
我們的社會大眾都具有自私和冷酷的一面,都不希望別人比他過的好,也正是因為如此,人與人之間缺乏最起碼的信任感。所以有的人為了尋找真理,就只有進入具有高素質的網路虛擬空間,去尋找知己。
-
10 # 粵東老男孩
首先感謝邀請: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逃避現實這個問題正是目前社會的現狀,這個問題的產生主要還是當事人自己造成的及成長的家庭環境因素有影響,在這高壓力高速發展的社會跟不上發展把自己落下了,生活在自己夢想的生活中當然夢想是做夢的想,網路的世界裡能找到自己的成就感,存在感這就是他們追求的。
回覆列表
首先,糾正下你的提問,少些字首詞好不好。有種讓人覺得太偏激、太極端、太黑暗的感覺,不爽。
不少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無業遊民沉迷網路虛擬世界不假,但也不能由此斷定他們逃避現實,不願回頭三。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的,和況高階人類。
虛擬網路世界內容豐富精彩,而其中網路遊戲又刺激激烈,很符合年輕人特別是未成年人的口味。在中國當今不愁吃不愁穿,而又沒更多體力、生存活計讓他們干時,被放縱、寵愛的、優越慣了的獨生孩子們,很容易沉溺於網路,繼而上癮,嗜好與依賴性加重加深,再加上自控力嚴重缺乏,如果家長、社會失之於寬、失之於管、失之於疏導的話,真的會毀掉他們的未來。
不願回頭,有三個方面原因:一是家長、社會監管不到位,決心沒下夠,手段不到位。畢竟網癮對社會、對他沒造成多少危害,又屬於個人行為,社會除了用保護未成年人法律及相關涉黃涉黑等行為進行強行干預外,不可能干涉個人正當愛好和自由吧;
二是無所事事又陷得太深,還衣食無憂。假如學習、工作有壓力、有監督,他們即使陷進去也會被拉回校正轉來。假如一日三餐都成問題,不自食其力就不能活命,相信也會糾正改掉虛擬世界的網癮患者。
三是個別網路遊戲營運商存在誤導、欺騙消費者行為,毒害了參與遊戲者。什麼段位過關之類獎勵,五花八門的鼓動行為,讓那些沒自控力、沒人管教監督者成了虛擬網路世界犧牲品,有些悲哀。
只要每個家庭、社會組織、各相關部門齊心合力,下決心綜合整治,肯定可以還虛擬網路世界一個清明乾淨環境,肯定能糾正救回網癮深度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