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和Auto
-
2 # 貓眼看車
轎車一直是自主品牌的痛點,不論是兩廂還是三廂,始終打不開局面。自主品牌並非沒有嘗試過復刻合資品牌熱銷兩廂車,只是最終多以失敗告終。像是長安逸動xt,顏值、配置、價格挑不出毛病,可就是賣不動。或許只有在低端轎車市場我們才能找到存在感,比如兩廂小車寶駿310。
自主品牌可以把SUV做大做強,可把底盤降低了卻賣不動了。有時候小編自己也想不明白,同樣的三大件,換成轎車為啥不受待見?不過仔細想想,合資兩廂車polo、致炫、FIT等都是熱賣款,他們現如今可不僅僅是掛合資牌那麼簡單,其價格優勢正在逐步體現出來,polo跌破7萬元,致炫跌破6萬元,FIT低配也不到7萬元,三大件還領先中國產車,自主品牌怎麼辦?相同價位,消費者肯定選擇合資,必然導致我們只能生產更加低端的車型,市場進一步縮窄。
近年來,合資品牌紛紛推出全新平臺,一方面提升產品競爭力,一方面大幅度降低造車成本,我想不久的將來,自主品牌的價格優勢或不復存在,唯一值得炫耀的高配置也將逐漸被合資趕超。polo的成功不可複製,自主品牌的未來充滿變數,我想唯有核心技術的質的突破才有可能救自己於水火之中。
兩廂車不被中國產車青睞很容易理解,因為合資品牌的兩廂銷量都很低迷……
大眾Polo四月銷量僅為4389臺,在轎車領域裡排名已經低至58名;銷量高一些的Golf達到9469臺,然而排名也低至第28名;其他品牌的兩廂車銷量只會更低,大眾“神車”在這一車型領域也做不到熱銷,品牌影響力明顯差很多的中國產車有什麼理由趟這趟渾水呢?
如果注意觀察會發現兩廂車多以歐系車為主,其車型特點是小而緊湊以至駕乘空間很一般,尺寸小不夠威猛、空間小不夠實用,除了節油以外確實沒有任何優點;所以這種車型在家庭用車中扮演的角色,更適合成為第二臺個人代步車。
但是養車成本決定了很多多數家庭只能負擔一臺車,那麼這臺車則必須有大空間,因為不論懸架結構是什麼種類,沒有大空間也不會有舒適的滿載乘坐體驗;而大空間一定是大尺寸,所以兩廂車在國內始終都是非主流車型。
其次兩廂車的設計感也不符合多數人的審美,且不僅限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中國產以及合資汽車銷量最火爆的車型不得不提SUV,這種車型的定義為運動型實用汽車,特點是高高大大有越野車的氣質。實際很多消費者已經把SUV理解為越野車,這樣理解也不一定是錯,因為早期的SUV多為非承載式車身、有四輪驅動的硬派車型,是完全符合越野車定義的。
一個“野”字正迎合了基因中的“野性”,這點並不是諷刺也不是無稽之談,人從動物進化為智人也不能改變基因記憶,這種野性被規則壓抑但總會被外界因素啟用。在汽車領域中能啟用野性的當然是越野車,其高大威猛的造型迎合了野性的審美、強悍的透過能力與征服欲完美的融合,所以越野車一度深受消費者青睞。
然而隨著用車成本的逐漸提升,油耗成為了不得不考慮的問題,於是SUV為輕量化換裝了承載式車身,這種車失去了越野能力;不過隨著鋪裝路面的延伸路況也不需要越野,而SUV只是改變了車身結構而沒有改變設計語言,越野的需求被公眾忘卻後SUV至少還能迎合審美需求,所以這種車才會成為最熱門的車型。
其次如北美地區也是這種審美風格,接近6米長、兩米寬、兩米高的皮卡車才是其國民車,初期是因為實用被接受,而後期這類車在其汽車市場已經定義為豪華汽車;但是高價皮卡車依然能夠熱銷,這就不是實用主義驅使,而完全是在審美需求和征服慾望兩種因素的混合中生成了購買慾。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除了歐洲市場以外大多數地區並不接納兩廂車,所以中國產車沒有必要無視供需關係逆水行舟,SUV和皮卡車註定會是現階段和後期的兩大熱門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