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一個帝國如何衰落,這肯定不是幾百字就能全面概括的。有政治原因、經濟原因、軍事原因、人類思想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原因等等。所以,請不要奢望在這個答案裡,我會像教科書一樣羅列各種原因,列舉各種例證,從而給大家一個四平八穩的印象。
英國近世史家愛德華 吉本曾撰寫鉅著《羅馬帝國衰亡史》,他曾經說過一句極為有名的話:不要問羅馬帝國為什麼會衰落,我倒是更驚訝於這個帝國為什麼存在這麼久。
這句話,同樣可以用來概括奧斯曼帝國。而詢問“何以存在這麼久”,其實就是在回答“為什麼會衰落”。聽起來矛盾是吧?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
奧斯曼帝國衰落的原因,和它曾經輝煌的原因,是一樣的。
奧斯曼帝國一度輝煌,其頂峰是蘇萊曼大帝統治時期。
1、高度集中的集權統治,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蘇丹很容易就可以聚集起大軍,在東西方兩面作戰。
2、多民族帝國下的宗教寬容。與當時歐洲黑暗的宗教法庭相比,奧斯曼帝國相對來說,各個民族都可以自由信仰自己的宗教。有些對非回教徒的“歧視”性政策,反而更受非回教徒的歡迎,例如只有回教徒才能服兵役。所以,很多巴爾幹地區、高加索地區的東正教徒,因為被天主教徒迫害,反而踴躍為帝國充當“帶路黨”。很多歐洲的科技人才樂於被帝國所用。
3、擁有一支在當時最為職業化、專業化的常備軍。這就是著名的蘇丹“禁衛軍”,都是把基督徒家庭裡的幼兒集中培養、改宗,只忠於蘇丹。禁衛軍不結婚不生子,是一種高度忠誠的戰爭機器。禁衛軍年輕時打仗,年老時被提升為高階行政官員。
4、蘇丹同時兼任哈里發的保護者,是當時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具有強大的宗教號召力。
此外,此時的蘇丹皇室在繼承人問題上非常冷酷決絕,新的蘇丹上臺後,往往毫不留情的殺掉自己的親兄弟及他們的男性子嗣。所以,這一時期的帝國很少發生爭奪皇位的內亂,與歐洲當時的各種王位爭奪戰爭頻發形成了鮮明對比。
正是這些因素直接促成了帝國的強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部環境變了、人類的思想觀念變了,上述“優良傳統”慢慢變成了“落後因素”。
隨著歐洲大航海運動、文藝復興的興起和大批舊制度下的歐洲人因為黑死病而大量死亡,歐洲的經濟出現了騰飛,技術開始迅猛發展,啟蒙運動隨即展開,工業革命漸次爆發,人口素質和人員觀念發生了質變。
1、集權統治使得蘇丹昏招頻出,比如最後一次圍攻維也納的失敗(就是波蘭翼騎兵大顯身手那次),而且還加劇了帝國內部官僚的壓迫。
2、多民族下的帝國走向民族自決,在當時席捲世界的民族主義浪潮下,不再願意團結在蘇丹的馬尾之下,而是各自願意走向自治,如漢志(阿拉伯)、埃及、亞美尼亞、巴爾幹諸國、希臘等。這些自治最終導向了民族獨立。哪怕這些地區的人口同樣主要是回教徒。
3、禁衛軍因為佔有特權,開始頻繁干涉皇室事務,發動政變,囚禁甚至殺死蘇丹。在禁衛軍被取締之前,禁衛軍因為成為了既得利益者,反對蘇丹的改革,也拒絕在軍事上改良。而但是,歐洲的軍隊早就從騎士、領主、僱傭兵,走向了拿破崙式的現代軍隊。
4、帝國的宗教始終沒有實現基督教那樣的宗教改革,逐漸從整合帝國的文化力量,變成了阻礙帝國改革的力量。
大家會發現,這四點和上面四點是一一對應的。所以,這些所謂的問題,並不是後來才有,而是一開始就有。或者說,成功和失敗都是基於同樣的原因。唯一的不同,就是時代變了。
奧斯曼的失敗,也可以給我們啟示。還是古語說的好:
要問一個帝國如何衰落,這肯定不是幾百字就能全面概括的。有政治原因、經濟原因、軍事原因、人類思想的發展和觀念的變化原因等等。所以,請不要奢望在這個答案裡,我會像教科書一樣羅列各種原因,列舉各種例證,從而給大家一個四平八穩的印象。
英國近世史家愛德華 吉本曾撰寫鉅著《羅馬帝國衰亡史》,他曾經說過一句極為有名的話:不要問羅馬帝國為什麼會衰落,我倒是更驚訝於這個帝國為什麼存在這麼久。
這句話,同樣可以用來概括奧斯曼帝國。而詢問“何以存在這麼久”,其實就是在回答“為什麼會衰落”。聽起來矛盾是吧?其實這句話的意思很簡單:
奧斯曼帝國衰落的原因,和它曾經輝煌的原因,是一樣的。
奧斯曼帝國一度輝煌,其頂峰是蘇萊曼大帝統治時期。
這一時期,帝國之所以輝煌,主要得益於以下幾點:1、高度集中的集權統治,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蘇丹很容易就可以聚集起大軍,在東西方兩面作戰。
2、多民族帝國下的宗教寬容。與當時歐洲黑暗的宗教法庭相比,奧斯曼帝國相對來說,各個民族都可以自由信仰自己的宗教。有些對非回教徒的“歧視”性政策,反而更受非回教徒的歡迎,例如只有回教徒才能服兵役。所以,很多巴爾幹地區、高加索地區的東正教徒,因為被天主教徒迫害,反而踴躍為帝國充當“帶路黨”。很多歐洲的科技人才樂於被帝國所用。
3、擁有一支在當時最為職業化、專業化的常備軍。這就是著名的蘇丹“禁衛軍”,都是把基督徒家庭裡的幼兒集中培養、改宗,只忠於蘇丹。禁衛軍不結婚不生子,是一種高度忠誠的戰爭機器。禁衛軍年輕時打仗,年老時被提升為高階行政官員。
4、蘇丹同時兼任哈里發的保護者,是當時伊斯蘭世界的領袖。具有強大的宗教號召力。
此外,此時的蘇丹皇室在繼承人問題上非常冷酷決絕,新的蘇丹上臺後,往往毫不留情的殺掉自己的親兄弟及他們的男性子嗣。所以,這一時期的帝國很少發生爭奪皇位的內亂,與歐洲當時的各種王位爭奪戰爭頻發形成了鮮明對比。
正是這些因素直接促成了帝國的強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外部環境變了、人類的思想觀念變了,上述“優良傳統”慢慢變成了“落後因素”。
隨著歐洲大航海運動、文藝復興的興起和大批舊制度下的歐洲人因為黑死病而大量死亡,歐洲的經濟出現了騰飛,技術開始迅猛發展,啟蒙運動隨即展開,工業革命漸次爆發,人口素質和人員觀念發生了質變。
而此時,奧斯曼帝國卻沒有太大的變化。於是:1、集權統治使得蘇丹昏招頻出,比如最後一次圍攻維也納的失敗(就是波蘭翼騎兵大顯身手那次),而且還加劇了帝國內部官僚的壓迫。
2、多民族下的帝國走向民族自決,在當時席捲世界的民族主義浪潮下,不再願意團結在蘇丹的馬尾之下,而是各自願意走向自治,如漢志(阿拉伯)、埃及、亞美尼亞、巴爾幹諸國、希臘等。這些自治最終導向了民族獨立。哪怕這些地區的人口同樣主要是回教徒。
3、禁衛軍因為佔有特權,開始頻繁干涉皇室事務,發動政變,囚禁甚至殺死蘇丹。在禁衛軍被取締之前,禁衛軍因為成為了既得利益者,反對蘇丹的改革,也拒絕在軍事上改良。而但是,歐洲的軍隊早就從騎士、領主、僱傭兵,走向了拿破崙式的現代軍隊。
4、帝國的宗教始終沒有實現基督教那樣的宗教改革,逐漸從整合帝國的文化力量,變成了阻礙帝國改革的力量。
大家會發現,這四點和上面四點是一一對應的。所以,這些所謂的問題,並不是後來才有,而是一開始就有。或者說,成功和失敗都是基於同樣的原因。唯一的不同,就是時代變了。
奧斯曼的失敗,也可以給我們啟示。還是古語說的好: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