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與康熙父子倆,在登基初年,都遭遇了權臣,他們分別是:多爾袞、鰲拜。
但說句公道話:
今日之權臣,又何嘗不是當年的功臣。
其實,如果不是努爾哈赤突然在攻打寧遠城時受重視猝然離世,接下來的皇位是誰的還真未可知。
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女人是阿巴亥,多爾袞的親孃,而多爾袞又是老酋長最喜愛的兒子,當時已經14歲了,可以說,再過幾年恐怕皇位就沒有皇太極什麼事兒了。
但努爾哈赤的死改變了這一切,殺伐果斷的皇太極帶領眾人闖入阿巴亥宮中,假傳努爾哈赤遺命,讓其殉葬。
明眼人都知道這種命令肯定是假的,可誰敢與手握重兵的皇太極理論,於是阿巴亥殉葬,多爾袞從此與皇位失之交臂。
1643年,皇太極突發重病死於軍中,和他父親一樣,沒來得及立儲。
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豪格展開了一場皇位爭奪戰。
這場爭奪超出了所有人的心理承受力,機智的多爾袞退而求其次,將皇太極幼子福臨扶上皇位。
結果是,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但憑藉著軍功與睿智,幾乎一切權柄已經掌握在多爾袞的手裡,他成了滿清實際的掌舵人。
影視劇把多爾袞渲染的多麼多麼壞,欺負太后,欺負小皇帝,但就算影視劇說的對,至少掌握權力後的多爾袞沒有痛下殺手。
和皇太極比起來,多爾袞基本上算得上是好人了。
接下來的滿清,在多爾袞的帶領下,入關,打敗農民軍,遷都北京,而後繼續統一天下,滿清完成了由地方政權向全國性政權的華麗轉身。
多爾袞居功至偉。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多爾袞在這種情況下不讓福臨禪位,自己更進一步當皇帝。
有人說滿清並非鐵板一塊,至少以鰲拜為代表的皇太極鐵桿心腹就不會同意。
但多爾袞沒料想到的是,身強力壯的自己會在一次圍獵後突然染病,年僅39歲便去世,也許他有野心,但終歸和他的屍體一起化為塵土。
鰲拜一直都是皇太極的死忠粉,在其麾下征戰多年,被封為“滿洲第一勇士”。在皇太極暴斃後,極力擁護皇太極的兒子繼承大統,擁立不了豪格,就擁福臨。
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滿清再次面臨著主少國疑的局面,好在如今的漢化程度比較高,再也不會出現非帝之子爭奪皇位的事情了。
鰲拜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位大臣成為輔政大臣,起初互相制衡,共同輔佐幼帝。
但鰲拜在四大臣中資歷最盛,逐漸跋扈起來,殺費揚古一家,矯詔殺死蘇納海等反對自己的人。
1667年,索尼病死,輔政大臣蘇克薩哈請求解除所有輔佐大臣的權力,一下觸犯了鰲拜的敏感神經,竟然羅織罪名,將蘇克薩哈處死。
至此,四大臣死了兩位,而遏必隆又是個可有可無的人物,鰲拜大權獨攬。
少年天子康熙不按牌理出牌,訓練少年,在鰲拜入宮時,群起而攻之,將其拿獲,30條罪名條條斃命,但念及鰲拜曾忠心輔佐皇太極、福臨的份兒上,康熙免了他的死刑,將其終身監禁。
但實際上,鰲拜在兩年後的1669年便死在了獄中,曾經的滿洲第一勇士在晚年壞了名節。
順治與康熙父子倆,在登基初年,都遭遇了權臣,他們分別是:多爾袞、鰲拜。
但說句公道話:
今日之權臣,又何嘗不是當年的功臣。
先說多爾袞其實,如果不是努爾哈赤突然在攻打寧遠城時受重視猝然離世,接下來的皇位是誰的還真未可知。
努爾哈赤最寵愛的女人是阿巴亥,多爾袞的親孃,而多爾袞又是老酋長最喜愛的兒子,當時已經14歲了,可以說,再過幾年恐怕皇位就沒有皇太極什麼事兒了。
但努爾哈赤的死改變了這一切,殺伐果斷的皇太極帶領眾人闖入阿巴亥宮中,假傳努爾哈赤遺命,讓其殉葬。
明眼人都知道這種命令肯定是假的,可誰敢與手握重兵的皇太極理論,於是阿巴亥殉葬,多爾袞從此與皇位失之交臂。
天道輪迴,皇太極猝死1643年,皇太極突發重病死於軍中,和他父親一樣,沒來得及立儲。
多爾袞與皇太極長子豪格展開了一場皇位爭奪戰。
這場爭奪超出了所有人的心理承受力,機智的多爾袞退而求其次,將皇太極幼子福臨扶上皇位。
結果是,多爾袞與濟爾哈朗共同輔政,但憑藉著軍功與睿智,幾乎一切權柄已經掌握在多爾袞的手裡,他成了滿清實際的掌舵人。
影視劇把多爾袞渲染的多麼多麼壞,欺負太后,欺負小皇帝,但就算影視劇說的對,至少掌握權力後的多爾袞沒有痛下殺手。
和皇太極比起來,多爾袞基本上算得上是好人了。
接下來的滿清,在多爾袞的帶領下,入關,打敗農民軍,遷都北京,而後繼續統一天下,滿清完成了由地方政權向全國性政權的華麗轉身。
多爾袞居功至偉。
很多人不明白為何多爾袞在這種情況下不讓福臨禪位,自己更進一步當皇帝。
有人說滿清並非鐵板一塊,至少以鰲拜為代表的皇太極鐵桿心腹就不會同意。
但多爾袞沒料想到的是,身強力壯的自己會在一次圍獵後突然染病,年僅39歲便去世,也許他有野心,但終歸和他的屍體一起化為塵土。
再說鰲拜鰲拜一直都是皇太極的死忠粉,在其麾下征戰多年,被封為“滿洲第一勇士”。在皇太極暴斃後,極力擁護皇太極的兒子繼承大統,擁立不了豪格,就擁福臨。
1661年,順治皇帝去世,滿清再次面臨著主少國疑的局面,好在如今的漢化程度比較高,再也不會出現非帝之子爭奪皇位的事情了。
鰲拜與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四位大臣成為輔政大臣,起初互相制衡,共同輔佐幼帝。
但鰲拜在四大臣中資歷最盛,逐漸跋扈起來,殺費揚古一家,矯詔殺死蘇納海等反對自己的人。
1667年,索尼病死,輔政大臣蘇克薩哈請求解除所有輔佐大臣的權力,一下觸犯了鰲拜的敏感神經,竟然羅織罪名,將蘇克薩哈處死。
至此,四大臣死了兩位,而遏必隆又是個可有可無的人物,鰲拜大權獨攬。
少年天子康熙不按牌理出牌,訓練少年,在鰲拜入宮時,群起而攻之,將其拿獲,30條罪名條條斃命,但念及鰲拜曾忠心輔佐皇太極、福臨的份兒上,康熙免了他的死刑,將其終身監禁。
但實際上,鰲拜在兩年後的1669年便死在了獄中,曾經的滿洲第一勇士在晚年壞了名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