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MatthewRunning

    在陝西當地的戲曲是:秦腔,發源於我的家鄉西府,後流行於西北地區。

    從兒時起,在長輩的影響下和地理位置原因,秦腔對我們這些80後來說並不陌生,在各個村落的廟會中秦腔起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掛燈開戲才表示著廟會的正式開始。

    在父輩這層年齡段中,聽戲就和我如今聽歌一樣,也有他們崇拜的名角名演,在當時也可以作為一個職業去發現。在我們當地每個縣基本都有自己的秦腔劇團,民間也發展了很多的自樂班。

    記得之前有個照片,一個老人一人坐在臺前看戲的場景,讓人心酸。這種文化的傳承,已經慢慢的逝去,現在基本很少聽說誰家小孩去唱戲了。陝西電視臺曾經的特色節目《秦之聲》也已沒有之前那種轟動。

    這種現象的出現,其實是文化的斷層,多方面原因造成,要振興,要傳承,首先需要的是人,而如今的環境完成了人的缺失。

    前兩年聽說我們縣劇團把之前流失的人,找回來,從待遇各方面提高,尋求突破,保留這種文化的傳承,但並沒有看到太好的發展。

    還有一個例子可能會給我們帶來啟發:華陰老腔。

    我覺得先從人著手,如何吸引人,如何留住人是當前戲曲要傳承的重中之重。

  • 2 # 國華耕夫

    戲劇這一傳統藝朮的前景的確令人擔憂!八十年代前是一票難求,現在劇團舉步維艱,這是很殘酷的現實!究其原因,一是影視的普及對此衝擊最大,二是價值取向上的扭曲,年輕一代寧願花幾百上千看一場歌舞,卻不願花幾十去看一場戲:從而導致演員改行流失,三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夠,縣一級很少有劇院了,四是缺少好的劇本;如何走出這一困境,使傳統藝術得以傳承和發展,應對症下藥,首先應鼓勵劇作者寫作,多出精品,給予相適應的報酬,二是影視上多上戲劇,向青少年滲透,三是以農村為主要市場,農村中中老年人是非常喜愛戲劇的,只有這樣,戲劇才能走出困境,重新煥發新機!

  • 3 # 古戲新說

    首先戲曲已經是一門成熟的藝術,有自己獨立的一套表現手法。現如今戲曲更像是變成了一種文化載體,我以為現在的戲曲人首當其衝的責任是傳承經典劇目,不僅僅是可以把一齣戲從頭到尾拉下來,更是要清楚一招一式背後的含義,每一個字,每一個腔,怎麼念怎麼唱。每一個身段,每一身行頭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穿,只有內行人的專業技能過硬才有可能教導好自己的學生或票友或感興趣的人!

    再就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也是國家正在扶持的戲曲進校園和扶貧演出,讓不同階層的人都可以欣賞到戲曲節目!因為知道戲曲人的艱辛和不易,我更希望提高戲曲人的待遇也可以作為是高考的加分項也可以是優先分配之類的傾斜,我想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才吸引這樣才能更好的發展和傳承吧!

    最後的最後吧,祝願江山代有人才出!

  • 4 # 德正行天下

    中國的傳統戲曲文化多姿多彩,戲曲種類十分豐富:京劇、豫劇、曲劇、評劇、川劇、呂劇、蒲劇、越劇、黃梅戲、秦腔、柳琴戲……等等。每種傳統戲曲都曾有過輝煌的時期,輝煌時期在劇場演出場場爆滿,一票難求,露天演出時經常出現人山人海的場面,受歡迎成度不亞於現在的明星演唱會。

    說實話,傳統戲曲的現狀真的令人堪憂!

    流行文化和西方文化對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衝擊是致命的,是無法阻擋的。如何使傳統戲曲文化立於不敗之地,更好的傳承下去是當今戲曲界的首要問題,也是任務。

    不斷創新,是保持戲曲文化生命力的關鍵,創新要從多方位考慮,決不能脫離群眾,多出大眾喜聞樂見接地氣的作品。

    傳統戲曲文化傳承離不開老藝術家“傳幫帶”,也離不開青少年“承前啟後”,戲曲 人才的培養是決定戲曲文化能否傳承的重要因素,開展戲曲進校園活動,從娃娃抓起,發現人才,積極培養,使戲曲文化傳承後繼有人。

    給大衣哥拍影片都能養活一大群拍抖音影片的粉絲,所以不要小看新媒體的力量,戲曲文化也要與時俱進,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新媒體平臺,進行戲曲文化傳播,使更多的人瞭解戲曲,會唱戲曲,喜歡戲曲。

  • 5 # 老孫啊

    一、國家扶持給資金,給政策

    二、國有大型院團做表率,恢復複合新時代價值觀的傳統劇目,並適度推出新編劇目

    三、需要社會的支援,人們的觀念需要改變,戲曲行業也是種職業,不分高低貴賤和三六九等

    四、基層院團也要不斷努力,加工整理本院團的拿手好戲取精華棄糟粕出精品

    五、需要各方努力,培養青少年人才,作為接班人。戲曲藝術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不可分割一部分,也是我們國家獨有的藝術瑰寶,需要傳承下去,因為我們已經失去了很多傳統的東西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狗有什麼好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