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鳴沙古今

    古代的世家書香門第必然是讓人羨慕的,同時也是讓人十分敬仰的。

    古代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說法,因此古代讀書人的地位是比較高的,所以一個家族世代有讀書人都是會受人尊敬。明清時期,濟南府一些家族躋身名門望族便是從科舉考試開始。對古人來說,讀書考試,是改變社會階層和家庭生活的重要途徑。而且古人認為“學而優則仕”,因此,世代書香門第,家族多是名門望族,族中多出達官顯貴,亦或名人名師,即便不顯貴朝堂,也會聞名鄉里。

    那麼歷史上的那些讀書世家是怎麼代代傳承,世世相傳的呢?下面簡單舉兩個例子予以說明。

    [讀書世家]

    1、著名作家趙珩先生的曾祖一輩“一門三進士、弟兄兩總督”,趙爾豐是晚清的四川總督,趙爾巽是《清史稿》的編纂者,但是趙先生說起自己家族,自謙道“算不得望族”。在他看來,世家並非是官位、財富的累積,而是文化的傳承,重點就落在文化上。

    2、陳絳先生在介紹自己的家族傳承時,重點是以“末代帝師”聞名於世的陳寶琛。陳寶琛是敢言直諫的忠臣,而且晚年還勸阻溥儀不要當日本人的傀儡,保持了民族氣節。臨終前,陳寶琛說:“民族是不可得罪的。”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陳絳先生感嘆道,陳寶琛一輩人是以儒家的道德規範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家族對子孫後代的期望不是去做有錢人,而是要好好讀書,去考科舉。這是“詩書傳家”的家風,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世家的一個共通點吧。

    [文化傳承]

    讀書世家,通常把文化傳承放在第一位,這些家族是有文化的,是讀書種子,對中國文化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子孫後代也還是在從事文化工作,接續了家族的文化。

    讀書世家到底傳承了什麼呢?那就是對文化的敬畏之心,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對民族和國家的貢獻。一個出身世家的子孫,延續的應當是這種精神,要對得起列祖列宗,而不要辱沒了自己的家族聲譽。

  • 2 # 鑽故紙的書蟲

    要說世代的書香門第,最有名的莫過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名門望族。南方有以琅琊臨沂王氏為首的,王,謝,袁,蕭四大望族,北方有范陽盧氏,清河崔氏,趙郡李氏,博陽崔氏。當時的高階士族門閥的人初入官場就是秘書郎或者著作郎,雖然是掌管典籍經書的官,可是任此官職不到一年就能升遷。寒門學子要想出人頭地也得這些門閥去推薦。即便有靠自己建功立業的也不敢與高門士族相比。先不說現代人羨慕不羨慕,看看同時代當時的出身寒族社會精英是多麼想進入士族的圈子。講兩則小故事。

    一個是劉宋有個徐爰,熟悉朝章國故,文帝命將出師,常派他到軍前傳達機宜。文帝要提高他的社會地位,命王球和殷景仁同他相知。王球出身於門第最高的琅邪臨沂王氏,他拒絕和徐爰往來,說:“士庶區別,國之章也,臣不敢奉詔!”文帝碰了這個釘子,非但不能強迫他,而且還要自己承認不對。再一個也是劉宋時期中書舍人秋當、周赳去訪問同事張敷。周赳怕他不肯接待,說還是不去的好。秋當卻很有信心,說:“我們都是員外郎了,如何不能同坐。”兩人到了張家,剛剛坐定,張敷便命左右把自己的坐床移得離客人遠些。秋、週二人無可奈何,只得灰溜溜地告辭而去。

    是什麼造成當時的士庶有如此的相別。這要從東漢說起,當時的政府取才制度是察舉制,察舉制又偏與孝廉一科,孝廉靠舉,為舉孝廉,是地方豪強和地方官來舉。而東漢時期,隨著大地主階級的發展,部分世代為官的家族勢力越來越龐大,門生故吏也越來越多遍佈天下。門閥的特權決定了官員選用。到了曹丕禪位建立魏朝,設立的九品中正制更加的鞏固和維護了世家門閥的勢力。所謂的九品中正制度。九品以一、二品為上品,三品以下都是卑品。大致三、四品還勉強可以,再低對仕進的影響就極嚴重,一般不能做官,只能充吏了。看看家族的品級對仕途的影響多麼大。在州郡設立的中正不敢或不肯得罪當地的門閥勢力,所以到了西晉初年、便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現象。

  • 3 # 彥華327

    真正傳世的書香門弟不是浪得虛名。

    從古至今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到現在的整體格局已經完全說明了一切,中華民族的興旺衰榮確實是在封建時代政權統治的興衰裡不斷地鬥爭和適應新生產力的更生下前行的,每個朝代的興落自然有每個朝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特點,但這所的一切都完全取決於那個朝代的統治者階級的文化屬性,而在這些文化領域裡,家族文化始終是佔著絕對的統治地位的。家族姓氏文化也是中華文明的主要組成部分,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進步,封建時代的統治也是家族文化的從興到衰的過程。兩千多年的封建統治中,孔孟之道始終是中國政治的靈魂。而這個封建靈魂的追隨者,莫不是以“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無數的個人代表的家族來奉獻的。正是在如此思想根深蒂固的薰教之下演變出來的萬千家族都奉信詩書興家禮義傳世的家教族規,這些在某個歷史階段曾經對整個國家和民族有過特殊的貢獻的家族或其中的某人,成為了流芳千古的聖賢,他的姓氏代表的就是“書香門弟”,而這個歷史榮耀就激勵著他的整個家族的後人都前赴後繼地勤學苦讀,形成了一種文學至高的風氣,這就是“書香門弟”的榮耀啊,羨慕和熱愛這些家族門弟,就成了這個社會的主流,學習和踐行這種思想,就成了所有世人景仰的目標。

    “寶劍鋒從磨礪得,梅花香自苦寒來”,“書香門弟”是世代的勤學苦讀才積累的素質修養,確實不是單憑一、兩個人就名揚天下的的暴發門戶,“書香門弟”這個概念,在今天的社會里,已經成了一個家庭及其成員在社會活動中素質修養的讚詞,而這所有的頌揚都建立在民眾的心裡,這個贊必須是品行高尚,德才雙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拍出來“相由心生”的感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