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浮塵微草

    怎樣教育好20歲的兒子?

    提這個問題的家長一定不懂得“養成教育”,或者即使知道,也沒有身體力行。很可能在兒子的幼兒期、少年期一味地遷就,或放任不管。心理學專家李玫瑾老師說得好:孩子12歲之前教育至關重要。20歲已經是成年人了,確實到了打不得、罵不得、哄不得、聽不得的地步,彷彿一切就已,已經定型,再談教育確實顯晚了。

    再者,題主並未說明20歲的兒子在哪一方面“壞”,是懶惰,還是不聽話?是不學無術、遊手好閒,還是和社會上的一些不成器的青年廝混、打架鬥毆?

    但話又說回來,儘管問題極其棘手,儘管“木已成舟”,兒子總是父母的心頭肉,總不能、也不忍心由他“壞下去”。題主請人指點,就說明對兒子變好還心存希望。我不由得想起了古人的幾句名言: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滕王閣序》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

    在這些古人的鼓勵下,儘管也無“症”可對來下藥,儘管我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我還是想說說我的看法。

    一、父母要率先自我反省。兒子成長成這樣,肯定是父母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父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不少專家早已研究指出,解決孩子的問題要從父母的身上尋找“鑰匙”。所以父母先要拿出姿態,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努力改變自己,比如對待兒子的態度,處理事情的行為方式等等等等。

    二、家長不要和兒子對立成“仇敵”。家長恨子不成鋼是可以理解的,但你對兒子大罵一通,只是發洩了自己一時的情緒,不解決絲毫問題。也不要一味地嘮叨埋怨,你嘮叨的哪些大道理,20歲的兒子早已聽得耳朵起繭;你埋怨數說的兒子多年來的不好,兒子也聽得早不耐煩。更不能冷戰,對兒子不理不睬,飯做好了,也不去叫兒子——吃就吃,不吃拉倒,甚而不給他做飯,妄想餓得兒子向自己討饒,從而改過。可能嗎?這些只會增加父母和兒子溝通的障礙,給解決問題添堵。

    三、“斷糧”方式絕不可取。有的家長斷絕兒子的經濟來源,想以此逼迫兒子就範,乖乖地聽話。這種不冷靜的極端的方式,是典型的“經濟暴力”,比棒打兒子一頓更可怕。奉勸家長斷不可嘗試。從現有案例來看,“斷糧”後的僵局最終先妥協的還是父母。一方面是因為一旦面對困境的孩子,父母心最軟。另一方面,20歲的青年血氣方剛,寧折不彎,而且這類“問題青年”往往多是“倔骨頭”、暴脾氣,再加上愛面子,斷不會因之而率先向父母“投降”。於是離家出走,闖蕩世界成為他們的最佳選擇。事實上成功的極少,走上邪路、違法犯罪的居多。相信,天下所有的父母不願意看到兒子走上如此絕境。那麼,怎麼辦呢?

    四、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從“家和萬事興”、“金牌調解”等電視專欄上解決家庭問題的方式看,案例無一不是在一些調解專家的引導下讓雙方各自傾吐訴求、最終溝通理解以至化解矛盾的。不管兒子有多“壞”,父母首先應坦然面對,理性地接受現實。誰讓自己在兒子小時疏忽管理或不懂得教育而釀成這樣的苦果呢,自己釀的苦果還得自己吃。可以向一些家庭教育專家請教,讓他們給自己支招,也可直接請他們幫忙。父母要堅持用真愛對待兒子,關心兒子,在讓兒子感受著家的溫暖下,心平氣和地嘗試著和兒子溝通,讓兒子說出自己的訴求,究竟想怎麼樣,想要幹什麼。不必急著讓兒子表態,可以讓他去冷靜地思考、反思。在相對安全的條件下,在較為合理的要求下,在自己能力允許的前提下,不妨放手,讓兒子大膽地嘗試,行動起來,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從而生髮對生活、人生的希望、信心和勇氣。讓他們在自己嚮往的空間裡,在自己努力、負出、奮鬥的路上慢慢地改變,不斷地反思,或許就能造就出一個全新的“兒子”。

    在此,也給所有年輕的父母提個醒,育兒趁早,要勤於學習,不可順著自己的想法想當然地操作,美其名曰順其自然,孩子的教育,任何人都輸不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錢塘江水乾了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