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有一善

    雍正王朝我看了3遍,康熙大帝沒看全,我認為雍正王朝拍的好,好就好在接地氣,小時候看的野史一度讓我覺得雍正是個大反派,但是這個電視劇真的讓我顛覆了自己的歷史觀,原來皇帝也不是高高在上,也是要看別人臉色,也要工作到天明,也有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這個編劇效果更能抓住普通人的心,再加上演員選的好,焦晃,唐國強,八爺十三爺表演都很線上,正史野史交替展現,讓人能夠深入劇中欲罷不能。

  • 2 # 怽娛樂

      看不少人說是因為《康熙王朝》戲說太多太狗血。但其實《雍正王朝》虛構成分也不少(下面會具體說),所以狗血啊不合史實啥的其實不是造成差距主要原因,《康熙王朝》主要還是差在了故事上。

      為什麼這麼說?反映一部電視劇優劣的主要無非幾點:拍攝水平、演員演技、服化道、故事本身。而前三樣,說實話,《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之間並沒啥明顯的差距,主要差別還是在講故事。

      

      一個優質的故事,必然是抽離於現實而又反映現實的。抽離於現實,角色往往會具有普通人難以具備的能力,或者需要面對普通人不大會遭遇的事件;反映現實,故事的大背景是需要符合人性、歷史程序等現實規律的,角色的能力、想法、選擇和遭遇,再怎麼與眾不同也不能脫出故事的大背景,甚至需要受到大背景的制約。這樣,才能既讓觀眾暫離現實放鬆一刻,又能返回現實獲得一些有實際意義的思考。一些經典的劇集,像《絕命毒師》,甚至金庸最出色的幾部作品,都是這種故事的典範。

      回到《雍正王朝》和《康熙王朝》,兩部都其實都有戲說和美化的成分,都做到了抽離於現實;但《雍正王朝》做到了反映現實,《康熙王朝》卻沒有。

      

      先說《雍正王朝》。很多人覺得這部劇很“正”,但其實也有不少根據野史戲說的成分。比如大外掛鄔思道,還有最後雍正、十四和喬引娣的三角關係(二月河的原著裡更狗血,說喬引娣其實是雍正的親生女兒)。而且這個劇對雍正的洗白美化也不少——要知道,雍正在歷史上的名聲可不怎麼好聽,一直被說刻薄寡恩。而《雍正王朝》裡基本上都在塑造他憂國憂民勤政愛民的形象,對老八老九也寬容得和史實不符,就這樣將“刻薄寡恩”洗白成了不得已而為之加上反派煽動而造成的不良影響乃至誤解,甚至有了點為天下背鍋的悲劇英雄感。

      但是,《雍正王朝》裡每一個角色都是脫不出這部劇塑造的時代大背景,甚至其它角色的牽制的——若不是九龍奪嫡的背景和康熙的深藏不露甚至猜忌,八爺的鑽營、四爺的深沉乃至對鄔思道的依賴,就沒法立足;若不是老爹給留下了一座沒錢的國庫,外加老八一黨的步步緊逼,雍正的心憂和苛政也都沒了來由;若不是九龍奪嫡的經歷和老八賊心不死的存在,雍正對自己兒子痛下殺手只會顯得單薄。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他們的性格、思慮和感情,都無法脫離這個大背景而合理地存在。而這些個人在大背景中的掙扎與無力,則深深地照進我們自己的現實。

      

      而《康熙王朝》裡的狗血戲說前面很多答主講過,我就不細說了。當然,康熙在位時間長,傳奇功績多,情史也豐富,可以灑狗血的地方要比雍正多得多,所以我可以理解編劇灑狗血的心情。但問題是,《康熙王朝》的故事,真的和故事的歷史大背景沒啥關係。他的情史大部分可以換下人物姓名,毫不違和地按給其他的多情帝王;甚至他的征戰也可以改個名字啥的換成其他有戰功的皇帝。甚至,如何整個故事都發生在沒有任何歷史背景的架空小白文裡,我也不會覺得很違和——反正裡面劇情發展和事件跟歷史大背景就沒啥關係。不客氣點兒說,這就是一部有老戲骨撐著的男主爽文劇,所以反映現實啥的,真的是沒法指望。

      因此,一個不僅好看還能引發現實思考的優質故事,和一個基本和現實不搭邊的爽文故事,你說這能沒差距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國人聳肩代表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