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玩出好身材
-
2 # 招財小憶
一 當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小手就可以拿起勺子,自主的往嘴裡送東西了,這個時候,父母就可以多引導孩子自主的學習吃飯,教他如何正確的使用勺子和筷子,每當孩子吃完東西的時候,多誇誇孩子。寶寶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你可以說,寶寶我們比賽好不好,看誰先吃完,這樣就可以讓孩子專注到吃飯這件事情上了。
二 食物要搭配好,從花式上和顏色上要讓孩子感興趣,比如煮了一個胡蘿蔔,一個西蘭花,還有一個小兔的饅頭,這樣會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增加孩子對食物的興趣,提高食慾。
三 食物一定要做到軟,糯!好嚼碎,容易下嚥。你注意觀察沒有,孩子吃飯基本沒有沒有咀嚼的過程,食物到嘴裡,隨便嚼幾下就開始下嚥,如果食物難下嚥,孩子就會拒絕食用。青菜類要切碎,肉類要煮爛,魚類一定要做到無刺!這樣孩子才可以做到不挑食!
四 正確引導孩子定時吃飯,養成規律和習慣。
1.把握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
(1)把握幼兒的生理特點,關注睡眠、運動、情緒等對食慾的影響改變食物的外形與口味來實現,改變食物原來的搭配,將幼兒喜歡吃的食物和不喜歡吃的食物放在一起混合烹製。例如將清炒土豆絲變成地三鮮;透過多種手段消除對幼兒不喜歡的食物的刻板印象,增加幼兒食慾,從而攝入更多的食物,促使營養均衡全面。此外,家長還可以適當的增加幼兒的活動量,以加快能量的消耗,從而使幼兒的胃儘快排空,增強幼兒食慾。同時,保證充足的睡眠,使幼兒養成科學的作息習慣也可幫助其增強食慾。同時,家庭還可為幼兒制定科學的作息時間表,並堅持執行,最後,還要關注幼兒的情緒,排除幼兒因身體不適造成的食慾減退。排除了身體因素,則要詢問幼兒是否感到心理不適,並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情緒愉快是好食
欲的前提,因此家長應注意儘量避免在餐前和進餐中嚴厲批評幼兒,更不要在進餐中談論一些負面話題而影響幼兒的情緒,降低幼兒食慾。
(2)把握幼兒的心理特點,關注氣質、心理發展等對飲食行為的影響
幼兒的心理發展制約了其健康飲食行為的養成。如3-6歲幼兒活潑好動、注意力易分散,這是導致幼兒進餐不專注的主要原因。家長要在充分理解並尊重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引導,以減少其在飲食過程中的不良行為,確立並保持健康的飲食行為。例如,如果幼兒不願意自己吃飯,那麼家長需要給幼兒提供合適的餐具和爽口鮮亮的食物,激發幼兒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幼兒自己獨立進餐所帶來成就感,讚美幼兒自己進餐的行為,並鼓勵幼兒堅持下去。注意力難以集中的幼兒,就為其創設更為安靜的進餐環境。
2.營造良好的家庭飲食環境
(1)在思想上澄清認識,家庭內部成員飲食教育要一致
家長在思想上要認識到培養幼兒健康飲食行為的重要性。幼兒期是飲食行為形成的黃金期,把握好這一時期,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家庭成員內部的教育要求要明確、一致。
(2)營造寬嚴有度、和諧民主的家庭飲食氛圍
家長要鄙棄自身權威,與幼兒構建民主、自由的親子關係。首先,適度接納幼兒的選擇。當幼兒對自己不喜歡吃的食物表現出強烈拒絕時,可以先站在幼兒的角度進行換位思考,從心理上對幼兒表示接納,再從行為上對幼兒進行引導;其次,當幼兒表現出明顯的不良飲食行為時,如只吃零食不吃飯、總是浪費食物、總是邊玩邊吃等,家長一定要加以制止,並進行教育;第三,不要剝奪幼兒探索嘗試的權利和自由。
只有保持一顆平常心,理解幼兒的行為並找出其背後的原因,循序漸進地透過改變烹飪方式、進行營養教育等讓孩子慢慢接受該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