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地人
-
2 # 李嫑嫑
沙漠浪客,躍動如梭
美籍身份而又獨特的名字Steven Zhu,時常令我對他的人設感到恍惚,可能就是這樣如此差異化的形態,無形中與他的音樂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以至於將兩者的意念融為一體,讓你很清晰地就能辨認出:哇哦,這就是Zhu的音樂,絕對是他的,不會錯!
可是不能忽視的是,Steven Zhu的美籍華裔身份,確實很讓部分華人為之困惑,更會不由地對Steven Zhu的音樂發展路徑產生濃厚的好奇心,好奇Steven Zhu究竟是因身處美國而強大,還是因為他具有華人特別的天賦造就了他現在的成就。
其實種族身份論是一個很難說清的事情,就像王力宏,他是美籍華裔,地地道道的美華人,但他中文說得也蠻溜,中文流行歌曲不論是編寫還是演唱,都很優秀,此時似乎也沒多少人會在乎他究竟是美華人,還是華人了。
如果只談音樂本身,那麼Zhu的電子音樂所具有的魅力就是製作思路的獨具創新,製作思路決定了一首作品會以怎樣的狀態呈現出來,此時音色與效果的運用就成為了Zhu製作思路中的兩條高速公路,而公路究竟穿越的是沙漠無人區,還是熱鬧的城市,完全取決於Zhu的想象力。就如專輯中的《Burn Babylon》那樣,僅從歌曲命名你就可以感受到濃烈的中東色彩,此時你的腦海裡會不由自主地浮現出伊朗敘利亞等阿拉伯地區的異域色彩,而且Zhu在旋律與器樂的編寫運用上也花了很多巧思,節奏型很有律動,但是器樂旋律卻聽起來很慵懶,兩者的結合可以說非常有創意。
不用因為Zhu的華裔身份,就又去牽扯那些國際化的話題。無論Zhu的身上流著多少東方的血,實際上他的音樂都已經和東方無關。他,就是一個國際音樂語境下的音樂人。
《Ringos Desert, Pt. 1》可以說是一張悅耳又有品質的EDM型唱片。雖然,Zhu是一個以電音作為製作手段的音樂人,但和那些型別化的DJ不同,Zhu並不是拘泥於某種音樂型別的基礎之上,進行音樂的傳承、改良、革新和顛覆。他的音樂可以說是泛電音,他更擅長用諸多的元素,在一張白紙上畫畫,畫出什麼樣子……一切皆有可能。
《Ringos Desert, Pt. 1》就是一張具有各種可能性的專輯。 Zhu在音樂上最大的優勢,就在於創造力,而且是那種不斷隱藏又不斷浮現的細節。電音化的編排邏輯,也讓他早就捨棄了那種三段式的作曲和編曲模式,以Intro、Verse、Build-up、Drop、Breakdown和Conclusion等段落組成的結構,由此也呈現出更寬闊的音樂畫面,而不會再被結構的限制束縛。
另一方面,Zhu在音色的製作上,除了大量運用明亮的音色和律動之外,也常常處理出那種既清晰又潤滑的光澤。以人聲來類比Zhu的音色,就是他的音色運用,顯得很感性、也很性感,而不像有些電子音色那樣生硬和機械。 異域音色的運用,不僅讓《Ringos Desert, Pt. 1》這張專輯,充滿了音樂的神秘感,也和“孤獨寂冷的沙漠”這個主題氛圍相當搭配,更何況這種融合,本身也是很國際化的命題,大家都喜歡、何樂而不為。
除此之外,Zhu在旋律的譜寫上,也極有美感。像《Stormy Love,NM.》、《Still Want U》和《Burn Babylon》等作品,Zhu就非常擅長用簡潔的旋律,不斷推動氣氛。比如只有一句歌詞的《Burn Babylon》和《Save Me》,就更顯這種功力,在Zhu的處理下,這樣旋律不僅不會讓人覺得單調和乏味,反而有種排山倒海、迴圈往復的感覺。 電音要做得高階又親切,性感又感性,Zhu的《Ringos Desert, Pt. 1》算一張。其實我還想到了Daft Punk的《Random Access Memories》。大概的意思,你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