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平常小道
-
2 # 塗之人995
我從一九六四年開始習畫,先花鳥,次人物,再山水,斷斷續續,畫到今天。
畫花鳥的原因:啟蒙是花鳥,花鳥相對易。畫人物是宣傳需要。文化大革命那些年,畫花鳥犯忌。山水則近幾年開始學的。
其實錢松嵒先生就要求畫花鳥的,先畫些山水。
潘天壽先生,郭味蕖先生把山水花鳥結合起來,形成花鳥山水綜合體,雄渾大氣中,滿是秀美清麗。郭怡琮先生繼承乃父風格,又有推進。
我讀過黃賓虹先生的花鳥,劉文西先生的花鳥,與他們的山水、人物相比,就很一般了。
黃胄先生、王子武先生人物、花鳥俱佳。石魯山水、花鳥都好。
徐悲鴻先生、林風眠先生的人物、花鳥均為後起者的典範。
昌黎先生言:“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此而已。”
-
3 # 雲淡風清29
這應該是一個和中國畫有關的問題。如果是這樣,這個問題就很好解答。
我們知道中國畫,分人物,山水,花鳥等幾個類別。各個類別之間,對顏色,內容,和具體的畫法等要求不盡相同。
1.人物畫的題材及用色
人物畫多以佛道故事,肖像,仕女等題材為主。由於人物畫相對要求嚴格,作畫者往往希望透過對畫中人,精神面貌地刻畫,來反映自己的思想情感。人物畫中的人物,雖然不是畫者自己,但其反映的思想境界和畫者多有相通之處。
再者人物畫的參照物件是人,任何觀畫者都熟悉每一個部位的形態,故而作畫者,往往透過適當的變形以及富麗的色彩美化來提高觀賞者的愉悅感。人物畫的用色及造型都是極其嚴格的。色彩中也運用了很多,石青,石綠,硃砂,泥金等礦物貴重顏料。這些顏色都是相對名貴,因此很多人物畫看起來富麗堂皇,非常漂亮。人物畫的報酬也相應更高,當然是金人物了。
2.花鳥的題材及用色
花鳥畫是中國畫的一個大類。他是畫者,透過對自然界。花卉,鳥蟲等的描寫,來達到留像存念的目的。花鳥畫鄉較於人物畫而言,造型的要求較為寬鬆。給畫家提供的造型空間更為廣闊。花鳥畫多選擇,有富貴吉祥,好運長壽等寓意的花鳥為題材,畫中也大量使用到了石青,石綠,泥金等顏料,因此深受民眾的喜愛。但其價格,較人物畫稍低,故被一些畫家稱為銀花鳥。
3.山水畫的題材及用色
作為中國畫中一大類的山水畫,是中國畫中發揮餘地最大的畫類。它因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故而題材多表現隱逸,閒適恬淡為主。畫中的人物非隱士, 便是漁,樵 ,耕,讀等社會人士少有表現達官顯貴的題材。再加上用色方面,以花青,藤黃,赭石三大匠為主。除青綠,金碧山水而外,少有使用名貴顏料。因此一些人戲稱山水畫,為乞丐山水。
-
4 # 晨馨牆繪
大概是因為山水最為容易,畫的人多所以競爭比較大,價格上不去。而人物是最難掌握的,一般人不敢畫,市場很緊缺,所以很值錢。而花鳥要每出靈秀之氣也很難,需要花很大功夫才行,一般也不太便宜。大概如此吧。
回覆列表
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誇張,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反應了當時的文化導向。江浙滬一帶在清末民初時期是出了名的富賈名人集中地,而且魚龍混雜,人一旦有錢之後多半會對名人子畫感興趣。其中,有一種人是真的迷戀書畫藝術,而且頗有研究。另一種就是附庸風雅之輩,有錢沒地方花,故作高雅。
就這樣一個雅俗共賞的時代背景下,“海派書畫”應運而生,吳昌碩是海派畫的代表人物,人稱海派盟主。
二、海派畫謀求生存,適應市場市場決定了畫的價值導向。為了迎合市井階層的審美取向和取得生存空間,適應快餐式的市場,海派畫做出了改變,成為了時代佼佼者。
總之,生存與傳承是藝術的基本需求,像現在的相聲亦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