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誠厚也,以人為本;中:天下之大本也,萬物本源;和:天下之達道也,最高境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中”是一種自在未發的不偏狀態,是成物的本源,“和”是一種因時而發的合宜狀態,而最終達到“中和”的最高境界。在《禮記·中庸》中記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和者也,天下之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重慶致中和公司傳承中華文化,以“和”為主旨,體現一種美的境界和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孔府——千年傳承:修身·治國,平天下之中庸之道儒家——修身正己,和諧中正誠於中,信於外: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四書》是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四書》即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著作。“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儒家的思想,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主要表現於禮通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的《中庸》為孔子的孫子孔伋所著,實為中華文化海洋中濃縮的精華。“致中和”三字即是源自《中庸》一書。《中庸》第一章開篇曰:“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其意為:人的情緒未表露出來時稱為中(此時內心虛靜淡然,不偏不倚),表露出來符合自然常理、社會法度(此時中正和諧),稱為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共行的原則。達到中和者,天地各在其位生生不息,萬物各得其所成長髮育。致,推而極之也。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自戒懼而約之,以至於至靜之中無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則極其中而天地位焉;自謹獨而精之,以至於應物之處無少差謬,而無適然,則極其和而萬物育矣。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順,則天地之氣亦順矣。這與《老子》所說“聖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相通。自然者,方可源遠流長。《中庸》又有云:“天命之為性,率性之為道,修道之為教”。天理賦予人而形成品德稱為性,遵循本性自然發展的原則而行動就是道,聖人把道加以修明並推廣於民眾就是教。因此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蓋宇宙之變化、社會之發展、萬物之孕育、人生之成長,皆合此三境也:致遠、中正、和諧。
致:天下之誠厚也,以人為本;中:天下之大本也,萬物本源;和:天下之達道也,最高境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中”是一種自在未發的不偏狀態,是成物的本源,“和”是一種因時而發的合宜狀態,而最終達到“中和”的最高境界。在《禮記·中庸》中記載“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者也,天下之大本;和者也,天下之達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重慶致中和公司傳承中華文化,以“和”為主旨,體現一種美的境界和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底蘊。孔府——千年傳承:修身·治國,平天下之中庸之道儒家——修身正己,和諧中正誠於中,信於外:唯天下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四書》是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之一,《四書》即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部著作。“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儒家的思想,從知識分子的角度,主要表現於禮通八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的《中庸》為孔子的孫子孔伋所著,實為中華文化海洋中濃縮的精華。“致中和”三字即是源自《中庸》一書。《中庸》第一章開篇曰:“不偏之為中,不易之為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其意為:人的情緒未表露出來時稱為中(此時內心虛靜淡然,不偏不倚),表露出來符合自然常理、社會法度(此時中正和諧),稱為和。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共行的原則。達到中和者,天地各在其位生生不息,萬物各得其所成長髮育。致,推而極之也。位者,安其所也。育者,遂其生也。自戒懼而約之,以至於至靜之中無少偏倚,而其守不失,則極其中而天地位焉;自謹獨而精之,以至於應物之處無少差謬,而無適然,則極其和而萬物育矣。蓋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順,則天地之氣亦順矣。這與《老子》所說“聖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意相通。自然者,方可源遠流長。《中庸》又有云:“天命之為性,率性之為道,修道之為教”。天理賦予人而形成品德稱為性,遵循本性自然發展的原則而行動就是道,聖人把道加以修明並推廣於民眾就是教。因此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吾之心正,則天地之心亦正;吾之氣順,則天地之氣亦順。蓋宇宙之變化、社會之發展、萬物之孕育、人生之成長,皆合此三境也:致遠、中正、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