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空白歷史不空白

    秦時國家法治嚴明,秦始皇重用胥吏,當時法學非常的流行,可以說是那個朝代的正統學說,而胥吏,也就在秦朝發展成為了刀筆文法吏,是一種具有專業性質的人才,專門為王朝處理一些文書之類的事情。

    但是如你這個問題所說,明朝是不是亡於士大夫?我告訴你,明朝是沒有亡於士大夫的,再怎麼扯都扯不到士大夫,非要扯,那就是亡於儒生。

    在西漢和東漢的交界處,有一個王朝叫“新”雖然只是曇花一現,但是他是歷史上儒家學說在政治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如果沒有這次的教訓,也許這個鍋可能還真得“士大夫”背了。

    說起新,那可真是得滔滔不絕,我看過很多相關的資料,但是總結新朝的改制,只用三個詞就行了:假大空。

    虛的東西多的很,繁文縟節,各種各種道德綁架是他的特點,總而言之就是:不幹實事。

    而新,就是儒家學說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高潮點,而這些繁文縟節道德綁架也就是由這些儒生帶來的。當時的儒生有個特點:天天論道,就是不養活自己,不養活家裡。反正就是嘴皮子厲害的很,但是不會幹事情,說起國家說起政策那是頭頭是道,滔滔不絕,但是幹事情的能力是個零。這就是在西漢以前的儒生。

    當時儒生和刀筆吏是完全兩個極端,刀筆吏經常出酷吏,冷酷無情,只會幹事情,不講情面,而儒生就是隻會講情面不會幹事情。

    本來法家的刀筆吏在政治上是獨大的,到了西漢,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開始出現了一股新的儒家勢力,他們又剛好是兩個極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於是在皇帝的扶持下,儒家明裡佔了上承,到了新,達到了頂點,然後迅速落敗下來。

    新這個王朝就是儒家學說和法家學說的一個契機,新的落敗讓儒生們意識到了自己學說的短板和限制,而新的興起也給法家的刀筆吏上了一課,他們兩個都不再去非要掙個你死我活了,開始互相學習,在新這件事情上,他們都看到了自我的侷限和他人的美好。

    於是,在政治上,法家代表刀筆吏和儒家代表儒生➕一起=士大夫。

    這就是士大夫的源起。

    士大夫是一種既有道德情懷講情面看人事,又有自己專業素養和職業底線的那麼一種群體,也只有這兩種特質都具有的人,才能被稱之為士大夫,只有一樣的只能稱為儒生或者刀筆吏。

    那我們再回到問題上來:明朝亡於士大夫嗎?

    不,明朝不亡於士大夫,明朝亡於“國運”二字。

    如果你看過《明朝那些事兒》或者其他文獻資料,就會知道明朝的衰落不是一個群體或者一個人所能決定的,而是多年沉珂,病已入骨,無法再醫了。

  • 2 # 尹於華

    明朝雖然只有二百餘年江山,但是明季之時,東南沿海一帶民族資本興起,已經開始了封建社會下的資本主義萌芽及發展。但是由於宦官專權及權臣腐敗,崇禎皇帝優柔寡斷,致使在各地的農民起義中元氣大傷,終致區區二十萬人口的滿清女真入關,碾壓及打敗了堂堂大明二萬萬中原人民!故崖山後無中華也!

  • 3 # 更好及

    一個王朝的興衰是多重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過是分輕重緩急,先後次序罷了。

    立體的來說,士大夫確實是很重要的因素。

  • 4 # 仲達的老師叫孔明

    因素很多,但主要因素卻不是士大夫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土地兼併。這個是封建王朝的通病。除了幾個被異族滅掉的漢人王朝,其他的基本都是因為土地兼併才完蛋的。沒有士大夫,一樣有土地兼併。

    導致明朝滅亡的原因很多,有些原因在朱元璋開國是就賣下了伏筆,比如稅收制度,戶籍制度,衛所制度,海禁政策,宗室(另一種形式的土地兼併)等等,最主要的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土地兼併。

  • 5 # 西豫日記

    每個王朝的滅亡非一日之寒,階層固化,財富分配不均,民不聊生,不抗爭是死,抗爭還有一線生機,開國君主都是亡命之徒,九死一生,沒有退路,開創新的王朝,社會地位、財富的重新分配,後世之君沒有雍正帝的決心,滅亡也是必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今社會又有多少個“樊勝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