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鄴都情
-
2 # 提神
相處幾十年,應該是老朋友了。也就是說很多人都是中年人了。走著走著,感情愈來愈淡,關係再好的朋友也走散了,尤其是中年人的困惑。這是因為:
都有家室了,身不由己。過去幾十年了,都為人父母或許有的都是爺爺奶奶了。這人啊,當走進婚姻,就是一個小圈子。連行動都被束縛著,那還有自由?
遇到了心情開朗的,喜好交往的,也許能容讓一點,要麼如影同行。還有點活動的小小空間;反之,這出趟門總要問明去處。與以前的朋友也交往少了,走動也淡了。更別說若是個異性朋友了,人家會“吃醋”,會引起猜測和誤會,還會吵架,更有甚者都有“婚變”的可能。
在這種家庭氛圍和個人的尷尬境況下,誰也不想再生“事端”,只好忍一忍,不去打擾。時間長了,也似乎順其自然了,慢慢地感情淡化了。九十年不聯絡,都無所謂了。
地位或財富有了差別,攀不起了。這一現象的“主角”一定是沒地位、沒財富之人的想法。都過去幾十年了,原來的朋友社會地位和物質財富肯定千差萬變。
現在時興的朋友聚會,表面上朋友都受邀了。在座位的安排上也有端倪,為官的幹公事的坐了一桌,做生意的包活的坐在一桌,打工的、種地的,不用別人授意,也自覺地湊在一起。除了滿面滄桑、一臉無奈的打工務農的農民朋友外,其他的各懷心胎,相互吹捧著,有的還藉機打點關係,聯絡生意哩!還有那同學聚會,其情形完全和這一樣。不過還會多了那麼一桌,那就是離異的竟然也會自行坐一塊。才有“共同談論的話題”,這還能說沒有別有用心的同學,“拆散一對是一對”的齷齪事。曾經一起奮鬥的朋友,同窗共讀的同學,銅臭佔據了友情,時間沉淪了友誼,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道”不同,不得不選擇放棄。人活世上可分三六九等,各自為了生活、生存都在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事業有成,前途光明,家庭幸福的那些朋友,他們有真正屬於他們的交際圈,隔三差五地進酒店、KTV,有他們去的理由及用意,再說那些很要好,而財力不足或事業、家庭一敗塗地者,開始的盛情款待倒覺得是看重了自己,關係很鐵的見證。一來二去未免黯然傷神,還是覺得自己活得並不開心,也經不得折騰錢,“白吃”總不是個長效的辦法。說個自慚形穢也許差不多。畢竟還要養家餬口,不得不離開社交的圈子,便不由自主的疏遠了。幾十年過去了,基本上也沒有過多的交集了。
手機替代了朋友的交往,“不做為”。幾十年過去了,朋友之間真心的交流的少了,聚會也沒啥意思。隨著手機的日益普及,如果是真正的朋友是一定留了號碼,加了微信的。權當這份友誼保留著。可是會發現朋友圈老不更新,其實是設定了動態“許可權”。不過唯有一點是公開的,那就是他們家有婚喪大事了,向朋友們展示一下。其意是很明確的,那就是來個人情份子錢。有些人還是顧及面子的,順便發個紅包過去,太多的人還是裝聾做啞,“矇混過關”。舉個例子,我們是原民教班32個同學,前年還建了個同學群。大多都是30多年沒見過一面,可在群裡相聊得歡。當兩個同學先後去世的訊息出現在群裡時,頭一個同學葬禮來了一個人,第二個同學去了四個人。民教的同事之情如此淡事,那朋友友情還能存下多少?手機還是替代不了友誼的。
現在生活本來就如此,也是無奈的失望。不過這沒有值得遺憾的,朋友不在乎數量,有真心的有那麼幾個也就行了。況且都已經幾十年了,散就散了唄!過好自己就行。
回覆列表
這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人處在社會,會同世間各種人打交道,會結交新朋友,扔掉老朋友。會接受妻子的親戚、兒女成家後的親戚、孫輩成家後的親戚,逐步扔掉爺奶、父母去世後的親戚,這是自然的!
你和朋友有好幾十年,還真是好的!隨著年齡的衰老,不能走動,你對在外的兒女關係也將變淡。你與誰最親?與留在身邊的老伴和身邊不成事的兒女最親!
他們能給你端飯,提尿盆,能瞻養你!有人提你那美國有材料的兒子呢?你只是生氣地搖頭:“別提他!指望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