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恩特合達
-
2 # 京火
歷史上的漢字圈文化,從來不是中國強加的,而是在歷史的程序中自然形成的。至今日本,北韓半島,越南等國的古代史,全是用漢字書寫的,至今若想研究自己的古代史,就須得派人來學漢語,特別是古文。總不好意思讓中國人去幫助研究吧!
儒家思想的影響也隨漢字傳入了周圍國家。在這次抗疫中可就受益了!
後來,特別是二戰後,民族獨立運動在世界上風起雲湧!中國周邊這些國家為了撇清曾經的附屬國關係,表示自己的獨立,便紛紛停用了漢字。
越南改成了拉丁拼音化,成不成功,歷史說了算!
北韓半島上獨創出一種符號,完全取消了漢字,但南韓人尷尬地在每個國民的身份證上,姓名一欄的括號內出現了漢字,否則分不清誰是誰。
日本比較講求實際,美國人也曾一度要他們去除漢字,使絕大多數人不同意。
汶萊,卻一直在通用漢語。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
-
3 # 大鵬
這是一種短視的行為,文化不是為了誰壓迫誰,誰統治誰。文化是傳承,是歷史,是記載,是記憶。正如中醫,在南韓叫韓醫,在日本是漢醫,其實,是人類共同的醫學。所以,漢文字,就是個人類共同的文化記憶。可以按照自己國家的認識記錄自己的歷史文化。英語不也是一樣麼,印度用英語多,那也還是印度,也沒變成英國麼。漢字是文史記錄的符號,完全沒有不要去除,而且去除了以後,對其本民族文化產生了割裂,產生了斷代,損失的是自己,迷失的是自己國家的傳承。
-
4 # 倍兒爽8
漢字文化博大精深,太難學。東南亞從前多是大中華的屬國,現在都自立為國了,都有各自的語言文字了,加上吾國也在強化外語的學習,所以大家都在學。
-
5 # 煙淡而無味
一個文化圈形成,離不開一個大國的支撐!東亞漢字文化圈的形成,是和中國密不可分的。中國的興衰都足以影響周邊國家,不單單漢字,包括建築、服飾、語言、宗教、等等。由於中國是歷史東亞最強大的國家,所以中國的一切都在影響周邊國家。漢字也是,在中國最繁榮富強的時候影響周邊國家的。
-
6 # 布萊克懷特
漢字圈形成於傳統宗藩體系之下。宗藩體系要求在文化上加強與宗主國的聯絡,以強化合法性。東亞的北韓、越南等都屬於傳統中原王朝最親近的藩屬國,號稱“小中華”。也就是說在文化上最接近中原核心文化圈。在傳統的宗藩體系下,藩屬國的政權合法性來自宗主國的支援,而且宗主國的文化具有強勢地位。所以在古代東亞社會,講漢語、寫漢字、吟誦中國傳統詩詞,都是有文化、有教養、上流社會的象徵。
去漢字化的背景是,傳統宗藩體系下的“藩屬國”,現在開始尋求獨立的民族身份,這必然要求斬斷與“藩屬國”有關的一切印記、建立強有力的“民族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
要做到這些,首先要建立獨立的歷史文化記憶。可以看到,但凡一個新國家獨立,必然要修訂歷史。曾經從屬於另一個國家的歷史,必須要重新書寫,並且要將民族獨立的歷史儘可能追溯到遙遠時期。即使本國在歷史上長期沒有建立獨立政權,但是先人尋求獨立的歷史不能中斷(這是歷史學家的政治任務)。因此,新獨立的國家對這種從屬他國的歷史,必須做兩個定性:第一,這種從屬關係必須是被迫的,否則現在的國家獨立就沒有合法性;第二,從屬時期必須是充滿痛苦、充滿反抗的,否則現在的獨立也缺乏合理性。例如,越南的歷史基本上都是反抗北朝壓迫的歷史。雖然主權、獨立等觀念是17世紀的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塑造的,但是,在這些東亞國家的歷史書寫中,似乎他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具有了獨立的意識。
在傳統的東亞宗藩體系下,藩屬國的口語都是本民族語言,但是上流社會的書寫文字(日朝韓越)、記錄歷史的語言(朝韓、越南),以及外交場合的對話,都是漢語文言文。可以說,漢語書面語已經成為古代東亞宗藩國際關係的文化紐帶,並滲透到政權建構、歷史書寫之中。
在這種情況下,要徹底切斷宗藩體系,建立民族國家的自我認同,必須要改變本國的書寫文字。而且,每一種語言都具有特定的思維習慣,都不知不覺地導向特定的歷史文化。因此,新獨立的國家必須要推廣本民族的語言,以建立獨立的思維習慣和認同感。
需要注意的是,漢字圈國家去漢字並非特例。蘇聯解體後,除俄羅斯外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幾乎都在努力推廣本民族文字,去俄語化。而俄羅斯為了保持文化影響力,則投入大量資金在前蘇聯空間推廣俄語和俄國文化,甚至為了吸引民眾學習俄語,大大降低這些國家民眾赴俄務工的門檻(讓俄語成為謀生的必要條件)。所以,去漢字化、去俄語化,本質上都是民族國家建立過程中,為了建立民族身份所採取的手段。
至於說,某些殖民地國家,為何沒有廢除宗主國的語言,很重要的原因是這些國家,要麼在被殖民之前根本就沒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例如很多非洲國家;要麼自己本國的民族文字太多,相互爭執不休,只能用英語這種外來語言,例如印度。
-
7 # 三言兩語話百事
漢字難以書寫,比拉丁字母難寫的多,所以許多國家主張廢漢字,另一方面他們也是在消除自己曾使用漢子作為自己官方語言的歷史。用新文字替代漢字,中國也有漢字的廢除和簡化運動,魯迅就主張漢字的拉丁化,當時還真有拉丁化的漢字課本,可是老師發現這課就上不下去,漢字拉丁化就草草收場,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為了提高識字率而對文字做了簡化,後來的二簡,由於簡化太嚴重,就被廢了。
中日現在是漢字拼音共存,南韓是拼音文字加拉丁文字,越南是拉丁化。
回覆列表
沒有人注意到語言的問題,去漢字化的地區,語言都是黏著語,語速較快,語流也快,漢字這種不表音的形意字最適用的語言其實就是漢語這種孤立語,黏著語最合適的文字是拼音文字,可以更高效的記錄資訊,而且不會造成太嚴重的文言分離,這些黏著語和漢語本身並不在一個語系裡,使用跨語系的文字第一,會造成嚴重的文言分離,第二,在第一個因素上還會導致文盲率居高不下,難以普及,那樣文字始終只會成為極少數精英的玩物,對社會發展無益。而且客觀的說,在拼音出現之前,使用純漢字的中中國人自己也是這種情況,拼音的出現,才慢慢的降低了漢字學習的難度門檻,所以實際上現代中國實行的是雙軌並行的文字,拼音並不完全是輔助學習工具,而是平行存在的字母形式漢字(拼音化的漢字)。另一個去漢字化的原因是,漢字的複雜程度過高,在一個人有限的一生中,僅用於學習一種傳遞資訊的工具所耗費的時間精力過大,這也嚴重的降低了接受其他知識的時間比例,對比一個英語或韓語的母語者幼兒,6歲開始學習文字,學習字母的使用大約數月到一年,之後就可以無障礙的閱讀,把時間用於學習通過文字傳達的資訊,但中國孩子漢字學了十年還有大量生僻字,十年仍然無法做到無障礙閱讀,十年時間裡的絕大多數都用於學習文字本身,作為工具,放在現代社會來看,效率相對低的多。直到現在,中國的文盲率也遠高於使用字母的國家或地區,不管能不能接受,這就是客觀事實,承認自己不完美並不丟人。同樣的情況在歐洲,當年很多被法蘭西帝國統治過的國家,官方文字都是法文,一旦這種政治上的桎梏消失了,大家就都取消了法文的通行改回了自己的文字,即便字母體系沒變,但拼寫方式也不再是法語了。世界在發展,封建時代已經過去了,沒有誰理所當然成為誰的屬國或奴隸,應該將心比心,客觀理性的看待這件事,不要總是雙標,自己在國際上批判著帝國主義列強的同時,自己還帶著帝國主義列強的思維,理所當然的認為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到處顯示自己理所當然吞併他人的野心,並不能讓他人尊重,反倒會讓自己被世界孤立,想想別人這樣對自己,心裡什麼滋味兒,漢語裡自己都說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漢語的人能做到這一條的話,比強迫多少人服從自己都更能讓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