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網際網路這點事兒
-
2 # 思過伢
無力和挫敗感是來自孤獨,如果你的這些想法能找到家人朋友分享分擔,讓他們給你出主意,或提供幫助,這些感覺會迎刃而解。感到失落一定要想到能給你分擔的人,哪怕是幾句暖心鼓勵的話。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無力和挫敗感是來自孤獨,如果你的這些想法能找到家人朋友分享分擔,讓他們給你出主意,或提供幫助,這些感覺會迎刃而解。感到失落一定要想到能給你分擔的人,哪怕是幾句暖心鼓勵的話。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無力與挫敗感就是不能接受現實,感覺自己越長大越活成自己討厭的模樣總結以下幾點:
飄:
好像從小就在飄。
因為家離學校遠,小學三年級開始,中午在學校旁邊村子裡的大姐家借吃午飯,大姐的兒子,比我還大兩三歲的“侄子”每天都在我耳邊碎碎念罵我:你個逼屙的,天天賴在我家,滾吧……那時候覺得,等大了就好了。
過了兩年,弟弟也上三年級了,我們姐弟就每天帶著早上炒好的油飯上學,求學校廚房做午飯的時候幫我們熱一下,放灶臺旁邊煨一下也行,廚房做飯的“老師”不喜歡我們這倆麻煩仔,臉色很不好看……那時候覺得,等上了初中就好了。
上了初中就更遠了,得住校。二三十人一間的大寢室裡,瀰漫著大家包裡的鹹菜味兒、地上後久久不幹的水味兒、甚至大家的腳丫子味兒……總是不好聞。但好歹是有個自己的地方了。
…就這樣,初中、高中、大學都住宿,在學校的時間越來越長,在家的時間越來越短。
真好,家裡就這樣,慢慢沒了我的住處。
有一次放假回家,家裡那時住著教爸媽種木耳的外鄉人,我回家那幾天,那個外鄉人就去和他老鄉擠一擠,把我家那個房間讓給我住。那天晚上很冷,但我依然被那個人睡過的被子上的味道燻得睡不下去,卻也不敢去打擾爸媽的安眠,於是只能裹著自己的衣服在冰冷的堂屋坐了一整晚。
學生時代總是如此,可不能怪誰,時代不容易、父母不容易,誰不是在將就過日子呢。
只是想不到人近三十也依舊在飄。
買房又買不起,和人合租的房子,房間也並不完全屬於自己,隨時可能因著房東或舍友的原因搬遷;老家裡,爸媽買的新房子裡,他們口口聲聲說的屬於我的房間卻成了書房、客房、嬰兒房,如今常住著我侄子李維。
小時候那個雄心壯志要自己置房安頓自己的人,已被生活打磨得沒有了想法。然而這依然怪不了別人,只能怪自己。
厭:
越活越討厭自己。
與家人相處時,不知是為了顯擺自己的能力還是為了補償始終陪伴不了的父母,我總是在給家裡貼錢,先還貸款再補貼家用,這些年前前後後也有接近十萬了吧。但弟弟又是結婚又是買車又是生小孩,父母高興地一直在為弟弟花錢。我在想著給父親換一輛好一點的車攢錢的時候,父親自己就貼好幾萬給弟弟還車貸。是了,錢是我自己想給父母的,也是父母自己想給弟弟的。但我總覺得憑什麼呢?弟弟缺錢難道不是因為獲得的東西多嗎?難道比在外鄉漂泊無依的我還可憐?
這樣滿心嫉恨的我,真是討厭。
與朋友相處時,我這種不主動又喜安靜的性格,往往顯得很是被動,為了我好的朋友們,慢慢都不約了。和AB一起玩,約好了三個人一起,若我不能往,通常AB可以繼續約;若AB某一人不能往,另一人通常會直接放棄和我單獨約。我也覺得,我這個人及其無聊。在大多數的朋友關係中,我大約都只是,也只能是附帶品。可這不怪別人,關心都是相互的,我不關心別人,別人為何會關心我呢?
這樣無趣又冷漠的我,真是討厭。
與戀人相處時……呸想什麼呢你哪裡來的戀人。
這樣不愛別人也不招別人愛的我,也真的很討厭。
欲:
最後人生就活得這樣飄飄蕩蕩、無慾又無趣了。越活越感覺自己與這個社會網路脫離連線,尤其在親密關係中,我在這世界都顯得越來越可有可無。
我是真的擔心自己某天會沒用地抑鬱或者會自殺。但正是這樣悲觀的心態,更讓我討厭我自己。這個跳脫不出去的惡性迴圈啊……
現在唯一欣慰的,是我並未成為社會的負擔或者任何人的負擔,也希望永遠不要成為這個世界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