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Z無聊哥

    趨勢集中,增幅分化。發達地區的強大吸引力。從省級層面看,2010年以來全國常住人口增長呈現南高北低、西部略高的特徵。從城市層面看,常住人口依然向一、二線城市集中。4個一線城市聚集了全國約5%的常住人口,二線城市常住人口占比約16%,但近6年約15%的全國新增常住人口分佈在一線城市,逾40%分佈在二線城市。同級城市人口增幅分化。一線城市北京、上海最近三年常住人口的累計增幅比10-13年低了5%左右,而深圳和廣州近三年的常住人口增幅繼續高增。二線城市,中部地區人口增長較強。2010年以來,三四線城市常住人口增幅經歷了由升到降再升的過程,但常住人口的加速增長僅發生在少數區域經濟較強或者回流明顯的城市,大多數三四線城市的常住人口增長依然緩慢。

    從哪裡來,到哪裡去?三四線向一二線聚集。從戶籍變化看,過去三年人口從東北和中西部往東南沿海發達地區遷入的趨勢仍在。廣東戶籍人口增幅最多,而戶籍人口遷出最多的主要是東北地區和中西部省份城市。從非戶籍人口比重來看,人口淨流入最多的城市均為全國或區域經濟較發達的地區,大多在珠三角和長三角,包括4個一線城市,8個二線城市和8個三四城市。東南部往中西部迴流?近幾年部分中西部城市也的確出現了非戶籍人口占比的回升,而廣東和江蘇的一些三四線城市的非戶籍人口占比在較快下降。部分地區的確人口迴流或流出減緩,但中西部一些三四線城市的戶籍人口外遷也在同時發生。

    遷移背後的原因。經濟增速下行,人口流動趨緩。同級城市人口增速分化、三四線城市常住人口增速回升,而部分外出務工省市人口迴流,均意味著人口遷移的趨勢較之前幾年出現了放緩和分化。從整體來看,中國的流動人口規模在15年迎來拐點,流動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從14年的18.5%下降到16年的16.5%。人口流動放緩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新增外出農民工數量大降。10年中國新增外出農民工800萬人,但16年僅新增50萬人。近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對應著就業機會減少,農民工的用工需求也顯著下降。一線政策控人口,中部二線承接產業。一線城市的人口增幅放緩主要源於政策變化。透過收緊大城市的落戶條件和拆除群租房,北京和上海確實抑制了流動人口的湧入。但在控制政策緩和的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人口則繼續加速增長。一方面,熱門二線城市往往也能提供不錯的就業、教育和醫療等資源,並且出臺了寬鬆的落戶和吸引人才政策。另一方面,中低端製造業逐步從一線和東部沿海城市遷往中部二線城市,產業的轉移也帶來了就業人口的遷移。

    用腳投票的選擇。總結來說,人口遷移實際上是用腳投票的選擇。人口集聚的背後其實是產業和資源的集聚,驅動人口流動最主要的因素是追求更好的生活,在這些方面大城市具有明顯的優勢。從國際經驗來看,城市化程序中人口都是持續向大都市圈集聚。而從國內來看,儘管人口流動放緩,但大型城市無論常住人口增長,還是外來人口占比,都遠高於三四線。因此,人口仍在向一二線城市以及部分割槽位、經濟或政策優勢明顯的強三線城市集中,大部分三四線城市人口增速仍低。

  • 2 # 藏於泥O絢於野

    沒有人天生願意到處流竄…無非為了討生活,不得以為之。倘若如此奔波辛勞 仍無片瓦遮頭,那就不如迴歸田園山野,倒也自在樂活。

  • 3 # 思想先鋒派

    中國房地產業已建了差不多了,不需要那麼多人了,所以流動人口減少,再加上以前外出打工者已經進入老年,所以外出打工的人少了。

  • 4 # 使用者102170253654

    經濟嚴重的下滑,沿海發達地區用工數量呈大幅下降趨勢!

    已成了呆不下的城市。

    導致流動人口減少。

  • 5 # 風雨夜歸人134216267

    這是個很沉重的話題,農民工建設了一座座新型城市。當沒有了城中村等棲身之所,也就淡出了城裡的月光生活。因為,他們掙得錢,養活了家人,投建了家鄉。剩餘部分,解決了自己簡單的溫飽,再無餘錢,交納新城市裡,各類高増的生活費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從消費者角度,你覺得手機零件中最令你關注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