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奈米氣泡
-
2 # 大魚理財
網際網路創業要說剩者為王,有兩個名字不得不提,一個是美團,一個哈羅。
美團和哈羅的經歷告訴我們,網際網路創業,入局早晚不重要,行業地位不重要,只要能活下去把對手熬死,你就是“王”,當然也僅僅是所在領域內的“王”。千團大戰時候的美團其實並不是最強的哪個,彼時的拉手,窩窩團,團寶才是團購的第一梯隊,美團充其量也只是第二梯隊裡的一員,但為什麼最後活下來的確實美團?
除了美團自身的經營策略,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資本,有了充足的資本,美團才得以在團購的燒錢大戰中笑到最後,並不是說美團有了充足的資本就把第一梯隊打敗了,而是資本寒潮的到來讓他們斷了糧草,沒了子彈,最終美團不戰而屈人之兵,坐收了漁翁之利。
資本寒潮到來,第一梯隊死了,為什麼美團卻不死?這裡不得不說美團運氣太好,在千團大戰的初期,因為各種機緣巧合,阿里成了美團背後的強大後盾,阿里不但提供了充足的資本,還派出了在阿里有豐富市場經驗的幹嘉偉擔任美團到店餐飲事業群Quattroporte。
團購市場收割完畢,美團和阿里分道揚鑣,選擇投入騰訊的懷抱,藉助騰訊的流量優勢,一步步成長為現在的規模。除了團購,另一個剩者為王的典型案例就是哈羅單車,在共享單車的紅海領域,哈羅透過也是透過資本的加持,最終上演了一處農村包圍城市的經典之戰。
曾幾何時說起共享單車,大家的眼裡也只有ofo和摩拜,哈羅又在哪裡?
但現在,摩拜被美團收購,ofo也已風雨飄搖不知歸處,哈羅確搖身一變,成了哈羅出行,已經開始出行領域第二個階段的發展,是什麼讓他最終上演了逆襲的好戲?答案也是資本,這是的主角還是我們熟悉的阿里,還有財大氣粗的螞蟻金服。
在哈羅的成長過程中,阿里(包括螞蟻金服)總共參與了4次融資,分別為D輪,E輪,E+輪和F輪,僅僅2018年6月的E+輪就投入20億人民幣,哈羅有如此充足的資金,熬死對手當然也只是時間問題,雖然摩拜ofo還在,但他們逐漸式微已是不爭的事實。
透過美團和哈羅的經歷就會發現,網際網路創業資本的力量不容忽視,最終勝利者並不一定是做的最好的,但肯定是最有錢的(相對其他競爭對手來說)。
因為缺錢,拉手倒了,窩窩團倒了,團寶倒了,摩拜被收購了,ofo被收購估計也是時間問題了,所以只要有資本的加持,就能熬過市場寒冬,熬過資本寒冬,最終熬死對手迎來自己的春天,如美團,如哈羅。
-
3 # 一米見聞
為什麼網際網路創業是剩者為王,是因為網際網路其實不是像大家想的那麼神,它僅僅只是一個渠道,但它是一個特殊的渠道(相對線下、或者代理等渠道):
網際網路的特殊在於:1、它是連線人群最大的渠道,連線的人理論上是全球人口的總數;
2、它的邊際成本是最低的渠道,因為軟體複製的成本接近為零;
透過這兩點,每個領域網際網路創業都是透過將成本分攤到最薄才能贏,因為網際網路創業一開始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吸引客戶的,如果不能講成本分攤到最低,只有一條路就是:死亡之路;
-
4 # 辛and娜的喵生活
現在很多網際網路公司其實都是處於虧損狀態, 真正盈利能靠平臺業務能養活團隊的很少, 大多網際網路產品都是靠資本養起的,一旦資本停了, 那就根本無力支撐,養活團隊都已經很難了,更何況花資金去做市場。
能一直存活下來剩下來的,那麼基本上就已經渡過前期的搶佔市場燒錢階段了, 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流量池子,並也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盈利模式了。
從1994年到2019年,這25年裡,中國網際網路歷經門戶為王、網遊興起、搜尋勝出、網路文學問,世、影片爭雄、電商混戰、千團大戰、社交熱潮、O2O大潮、直播紛爭、無人貨架蜂擁、短影片爆紅等或長或短的風口。
這中間,千千萬萬的創業者身處網際網路大潮中。每到年底,盤點失敗案例,死亡名單無限拉長。永遠的“剩”者為王。你很火不重要,你使用者多不重要,你市場第一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直在,活的好。
回覆列表
1、司馬懿熬死了諸葛亮、熬死了曹操,最後統一三國(所以命得長);
2、不僅是網際網路企業,線下企業也是看誰活的足夠久;
3、活下去,活的久,熬死對手,你不就是老大了;
總結:剩者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