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17942601573

    資治通鑑都是拾人牙慧,沒什麼新東西。有的就是挾帶私貨,對研究歷史並無多少供獻。司馬光就是一個不知變通的腐儒,他不知道治世不一道,強國不法國。一味的維護舊的封建禮教,反對變革。得勢時翻王安石變革的燒餅,全面復辟己使北宋江河日下的舊制度,是北宋滅亡的倒火索。罪莫大焉。

  • 2 # 文通今古

    我的老師曾經告訴我,讀史只需精讀《資治通鑑》。

    歷史上對這部書的評價是相當高的,當然,這還是因為這部書極高的價值。

    史書的價值有二,一是作為史料,一是作為史著。在史料方面,《資治通鑑》300多萬字的篇幅,記載了從公元前403年(倒敘至前453年)到公元959年長達1362年的興亡史。《四庫提要》評價《資治通鑑》用了八個字:“網羅宏富,體大思精。”對於歷史研究有著巨大的價值。

    此外,作為一部史著,他彰顯著儒家的家國情懷,它闡述了歷史興衰變換的規律,特別是對統治者治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宋元之際著名學者胡三省曾為通鑑作注,他說:“為人君而不知《通鑑》,則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惡亂而不知防亂之術;為人臣而不知《通鑑》,則上無以事君,下無以治民;為人子而不知《通鑑》,則謀身必至於辱先,做事不足以垂後。”康熙、乾隆也都曾“御批資治通鑑”。

    學者們有諸多正面評價:清代史家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褒揚《資治通鑑》:“此天地間必不可無之書,亦學者必不可不讀之書。”曾國藩在《致羅少村書》中回答這位年輕人該讀些什麼書時說:“竊以為先哲經世之書,莫善於司馬溫公《資治通鑑》,其論古皆折衷至當,開拓心胸;能竊物之理,執聖之權;又好敘兵

    事所以得失之由,脈絡分明;又好詳名公巨卿所以興家敗家之故,使士大夫怵然知戒,實六經以外不刊之典也。閣下若能讀此書,將來出而任事,自有所持循而不至失墜。”

    近代以來人們依舊對它保持很高的評價: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初版自序雲:“夫吾國舊史多屬於政治史類,而《資治通鑑》一書,尤為空前傑作。”梁啟超在《新史學》甚至說迄今無有超越者:“司馬溫公《通鑑》,亦天地一大文也。其結構之宏偉,其取材之豐贍,使後世有欲著通史者,勢不能不據以為藍本,而至今卒未有能愈之者焉。溫公亦偉人哉!”

  • 3 # 笑看東籬

    《資治通鑑》:是北宋著名歷史學家司馬光編寫的一部編年體通史鉅著。這部重要的史書按年代順序,敘述了從戰國時期到北宋建立以前的五代時期,共計1362年曆史發展的軌跡。以深邃的歷史視覺,全面總結了這中間歷朝、歷代的政治智慧,展示了在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裡,曾經出現的諸多王朝興衰交替的滄桑歷史,指出了其中蘊含的歷史發展規律。

    全書規模浩大,共計294卷(冊)。取材廣泛,敘事明晰,文筆生動,對研究古代歷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司馬光編修《資治通鑑》,共計用了19年時間,耗費了大量心血。成書後不到2年,司馬光便積勞而逝。

    司馬光在編寫《資治通鑑》時。和眾多助手們查閱了浩如煙海的歷史著作和文獻檔案,此外還蒐集了許多傳紀文章、民謠、詩歌、筆記等資料。書的一部分草稿,堆滿了兩間房屋。有人曾經翻閱過其中的篇章,竟然沒有發現一個寫得潦草的字,足見司馬光等人的治學修書的嚴謹態度。

    全書原來總名稱為《通志》。當朝皇帝宋神宗認真的閱讀了此書。因為這部書總結出了許多歷史經驗和教訓,宋神宗欣然認為“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因而欽賜書名為《資治通鑑》。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書名《資治通鑑》,就是提醒:供統治者借鑑。

    全書浩大,總計294卷,並且全部是文言文寫成,除非造詣深厚的專業人員外,一般平常的史學愛好者,讀起原文來相當廢時吃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印度會加入北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