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大家都是非常的好奇,我們的糧食價格究竟是誰說了算,我們的糧食價格究竟是怎樣形成的呢?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中國糧食價格演變的主要歷史,以及目前的糧食價格決定的主要形式。

    目前的收購形式

    ①最低收購價和市場形成價格時期:目前採用的糧食收購的價格,就是這一個最低收購價和市場形成價格,這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這個也就是說糧食的價格主要是由市場調節,也就是說,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大家都可以做到良性的競爭,首先是由相關部門規定今年最低的收購價格,也就是說,如果規定國標三等玉米最低價格0.85元/斤,要是低於這個價格,那麼就有相關部門委託相應的糧食企業,按照最低的收購價格進行收購。

    調低了託市價格

    目前來說基本上都調低了相應的託市收購價格,這也就意味著市場調控糧食的價格也越來越明顯了,尤其是我們在受到進口糧食衝擊的時候,主要是由市場來調節了,這對於我們來說是比較不利的。因此,未來的糧食價格究竟如何,一方面受到市場調控,另一方面受到進口糧食的影響。

  • 2 # 糧小咖

    現如今,儘管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對糧價影響很大,但隨著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和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糧價的形成機制還是相對來說偏向於市場化和政策市相結合的。

    以往國家糧食宏觀調控政策對糧價的主導作用就不在贅了,但最近兩年的糧食價格執行,既有糧食調控政策的影響,也越來越表現出來市場化的作用。

    首先,對於主糧品種來說,不可否認的是糧食調控政策的主導作用依然比較明顯,比如小麥和稻穀的託市收購和拍賣政策,比如玉米、大豆等的拍賣和進出口政策等等,對現貨市場的價格影響很大。

    其次,對於中國這麼大的糧食需求國家來說,政府的有形之手佔據主導作用,但糧價最終的執行,還是要回歸到政策主導下的供需基本面。比如玉米的缺口越來越大,供需偏緊勢必會使得中後期新產玉米價格被普遍看好。

    再次,農民作為最基層的糧食從業者,也是最沒有保障的群體,在糧食種植成本持續增長的情況下,自然希望糧價能漲的越多越好,因為這意味著種糧收益的多少。但事實卻事與願違。

    因此來說,農民的市場話語權最低,又是最基層的糧食生產從業者,糧價上漲的越多,肯定收益會越好,但事實到目前可能並非如此。

  • 3 # 每日糧油

    一般來講,市場供求決定價格,當一種商品少的時候,價格就會上漲,當多的時候價格就會跌,糧食作為一種商品,也同樣受這一規律的影響——比如減產的年份糧價就會相對高一些,豐收了價格就會跌。

    但是,糧食畢竟是一種特殊的商品,特別是在中國,糧食具有特殊的意義,因此,糧食價格除了受本身的供求關係影響外,更多的還受下面這個因素的影響。為確保國內糧價穩定,確保糧食安全,國家每年都會出臺相關政策對糧食價格進行調控——這是中國糧食市場的一部分。

    2.透過關稅的調整,平抑國內市場的供需形勢。這點表現最明顯的是2017/18年度,當年全球糧食價格出現大幅上漲,其中大豆價格一度達到6000多元/噸,為穩定國內糧食價格,當年中國大豆進口關稅從3%下調至1%,降低了企業的進口成本,刺激企業加大進口滿足國內需求。

    3.透過種植收益補貼,平衡糧價關係。這幾年一系列的官方資料顯示,隨著糧食價格的不斷上行,造成企業生產成本上漲,疊加各種物價上漲。為了保持糧價的百家之基的作用,國家開始對一些作物實行供給側改革,包括連續下調託市收購價格、實行生產者補貼等,其中生產者補貼則是透過種植收益補貼,確保了農戶的基本種植收益。

    以上這些因素,都會在供求關係之外,對企業的收購價格構成決定性的影響——當然,現實中不單單隻有這些,其他的還包括對企業發放收購補貼、貸款優先支援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迷你世界怎麼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