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回覆列表
  • 1 # 浮游一世

    人類只是在最近兩百年裡,科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認為在這種科技全面發展之前,之前上千年發生的變革歷史都不值一提,然而對於中華民族而言,科技日新月異的顛覆則是在建國之後發生的。

    時代不同了,科技日新月異

    各學科是在最近幾十年裡是迅速分化的,這種背景下,世界也沒有什麼大師出現啊。大師輩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這單單只是物理學的例子,其他科學類的學科也大致一樣,現在的科學發展是站在金字塔尖上發展,在當前已有的成果上擠出一點點進展是需要勤奮和一點點運氣才行的,所以大師很難大批出現。人文領域大概也是一個道理。

    浮躁的社會風氣

    在現代社會這個流行文化盛行資訊高速發展的時代,就會造成這樣一個現象,人們高度關注娛樂化,另一小部人就會被冷落。

    不幸的是我們期盼影響時代進步的大師和科學家們都被我們選擇性冷落了。現在是張揚個性、體現自我的時代,追求人人平等每個人都可以發表自己的言論思想,現在這個時代產生的進步比那個大師輩出的時代多不曉得千萬倍,我們為了消化這麼大的資訊量,我們產生了選擇性,我們已經麻木的不會輕易相信別人,就連專家權威有時也會成為笑談。

  • 2 # 武丁仗劍決雲霓

    如果相較民國那些鑽進故紙堆裡玩國粹、吃明清老本的大師們,現在的確是少了;但要說其它領域,現在比民國時期的大師多千倍有餘。

    民國連一挺機關槍、一架簡易手扶拖拉機也不會造,只一杆仿製的中正式步槍還瞄不準、射不遠。現在多複雜的工程也能修建,多高階的工業、民用產品及軍事裝備都能製造。這些專案的設計師、工程師,按民國的標準,都是大師。

    各個時代的側重不同。所以,說現在大師少,是胡扯。至於先秦和民國為什麼會出現大師(社科類)井噴現象,我在類似的問題中有詳細回答,不再重複。

  • 3 # HarryWang126641329

    過去的大師更少,很多現在封的民國“大師”都是言過其實。現在的很多人比當年的文科大師有料得多,比如馬偉明,袁隆平。

  • 4 # 凱恩斯

    知識錯覺,網際網路時代,資訊越多,來的越快,我們自我感覺越是良好,我們越覺得自己是大師,而大師更像普通人。

    為什麼民國有大師?因為民國的時候知識並不普及,資訊並不通暢,一個揹著大米的學生來到西南聯大門口,興奮不已,覺得裡面的老師個個所知所想都非人間境界。看到幾個大褂學究,甚至倒頭便拜。師父再上,小徒弟有禮了。於是便有了大師(大褂者回復:對不起,孩子,我是賣定勝糕的,來一塊嗎?)。那個時代老師是老師,學生是學生。老師就是比學生懂得多。

    世事顛簸,轉眼滄海桑田,如今的學生早已不是當年的學生。在醫療領域,國外有一批人喊著醫療民主化,也就是說病人自己治癒自己的疾病。還真有通過谷歌搜尋文獻把自己治好的。安傑麗娜朱莉,因為了解自己基因中似乎有一個能夠致癌的基因,也自作主張卡擦一刀,以切除器官的代價提前進行了預防。這種行為,在民國可想象嗎?在網際網路時代,知識的邊界變得越來越模糊,大家都越來越覺得“三人行必有我師”,或者說,“我總有一處強於你”。這個時候,知識抖落凡塵,失去了皈依和神祕。人人對於大師“哼”一聲。那有什麼了不起?

    然而,轉折都在“然而”後,網際網路時代的知識,是真知還是錯覺?甚至於是知識幻覺?前段時間有人討論知識付費還能不能二次發光。總體上個人覺得難度很大。網際網路時代,無論是得到,又或者各種公眾號APP,其問題在於知識過於碎片化。因為要抓關鍵,對於無聊的知識旁支沒有人會感興趣。所以大家都提供那些容易聚焦的知識,而且和傻瓜照相機的原理一樣,盡力讓其活潑生動的展現。似乎寓教於樂。然而,你知道這些知識的核心嗎?用娛樂方式獲得的知識,就等同於知識嗎?

    去繁就簡,是知識提供者的責任,但是去繁就簡併不能很好的支援讀者的成長。而就是基於碎片化的知識體系,很多人便有了知識錯覺,認為自己無所不知。然,要了解系統化的知識和碎片化的知識之間,依然有著無法逾越的鴻溝。這道鴻溝的差距就在於,一種是茶餘飯後吹牛用的,另一種是要解決具體問題。

  • 5 # 秋實71936

    真正的大師應該是實實在在做學問並且是有建樹,有成果的人。真正的大師是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從實踐取得經驗並將其總結形成理論,用理論再去指導實踐以取得穩定的成果。此過程要付出巨大努力,耗費大量時間。付出的代價有時是難以想象的。即使如此,過去也會有很人甘願去做。當今的人太浮躁,急功近利,鑽研不深只求一個好名頭以此為自己撈取金錢和物質利益。很少想著學問用於天下眾生。人五人六的胡說八道!所以人們才戲稱此等為磚家,大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糾結選路由器,小米AC2100和Redmi AX5買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