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楊教授說球

    要想培養孩子的運動好習慣,家長們最好也要保持運動的習慣,幫助孩子培養興趣。

    孩子都喜歡模仿,尤其是喜歡模仿家長的行為。如果家長自己也有意識的進行運動鍛鍊,那孩子從小就會受到良好的影響產生運動的興趣。

    當孩子有了運動的興趣,下一步的工作就要簡單很多。家長可以針對性的給孩子制定運動計劃,開始一點點幫助孩子培養好的運動習慣。

    與此同時,在和孩子運動的時候,也幫助孩子找一些有良好運動習慣的孩子,小朋友在一起,互相激勵,互相比較,也有助於幫助孩子培養競爭心。

    等孩子有了比較好的運動習慣,那就給與支援和鼓勵,進一步鞏固孩子的信心。

  • 2 # 兒童繪畫簡筆畫

    就說說我自己的例子吧,80後,年幼時體弱多病,後來積極參加各樣體育運動,後來大學到現在三十出頭,都一直有運動的習慣,自覺身體素質良好。

    我家長是典型的緊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理論的家長,從小灌輸給我“體育無用論”,很少帶我外出活動,強迫我識字寫字。我覺得我本來是個很正常活潑的孩子,但是這樣時間長了我變成了大人口中的“多動症”孩子,身體也越來越差,經常小病不斷。

    小學之後逐漸好轉,課外時間比較自由和輕鬆。真正的轉折點在二年級,來了個新班主任,他十分鼓勵孩子們進行體育活動,並且向我們灌輸一些基礎的體育知識,頂著壓力每天一早利用其他班早讀的時間,帶我們去操場跑步,踢足球,打籃球,玩乒乓球。這位我最尊敬的班主任在四年級時調走,那兩年,我的身體狀況明顯好轉,並且與足球結下不解之緣,集體的體育運動令孩子們彼此的距離大大縮短,並且大家學會了相互合作,良性競爭,男生變得更勇敢,透過體育運動慢慢懂得了“責任”的意義,女孩子們也因為體育運動和大家打成一片,我們班的女生性格也就從此與其他班相比更為開朗,並且那兩年我從來不會覺得疲乏,一天裡總是精神抖擻的,學習方面也沒有影響,反正之前成績好的還是好,差的還是差,倒是有些差的因為這位老師的感召而慢慢開竅了。

    進入中二的初中年齡之後,我再次受到了來自家長的巨大壓力,要求我離開校足球隊,專心學習,我頂著壓力,把青春期的躁動,對家長的意見,憤怒,包括被暗戀物件拒絕的傷心,全部發洩在最愛的足球運動中。我就這樣長大著,足球場上發洩了我青春期所有的情緒,不知不覺讓我遠離了當時廣東校園廣泛流行的“古惑仔”式反社會文化,校園鬥毆等問題。初三時,我校進入市錦標賽決賽,熱身時我驚訝地發現父母在觀眾席上朝我招手,我刷的一下不知道為什麼眼淚就出來了。

    再後面就不再是“兒童”了,我始終認為,如果沒有那位老師“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家長以外,給我們普及體育運動的話,我想,我可能要到大學,甚至投身社會之後才認識到體育的重要性,認識到體育的獨特魅力,並且永遠和強健的體質說再見。但是隻有老師的努力是不夠的,家長的認知,還有社會的認同和推廣同樣非常重要,我不知道除了我以外,在那一年,還有多少個孩子和少年,因為家長和學校的壓力,哭著遠離了自己最愛的運動,永遠錯過了構建良好身體素質的最佳年紀。

  • 3 # 來自潮汕的燕子c

    1.家長愛動,才能讓孩子也愛運動。如果家長每天在家玩手機,不出門,孩子慢慢就變成了,一直窩在家看電視了。

    2.不要怕髒。小孩子玩起來,也就顧不得衣服了。家長如果怕弄髒衣服,乾脆就在外面穿一件罩衣。

    3.在家長可視的範圍內。允許孩子小小的冒險。如果家長總是這個不允許,那個不同意,孩子也會變得畏首畏尾。

    4.把某項運動當做樂趣,而不是為了達到什麼目的。或者說目的性不要太強。目的是第二,意願是第一。儘量的讓孩子愛上,而不是強迫。

    5.親子活動多起來,孩子都是渴望父母能多陪自己一點兒。陪孩子打打球,慢跑,游泳,或者去爬山。

    6.大部分的孩子都好動。幾乎是天性,也有的小朋友,運動神經不敏感。這些都不重要,重點是孩子有活動量,身體健康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少男人有著“初戀情結”,可為何很少有人會真娶初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