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悅耳之音

    郭德綱1973年生於天津,自幼酷愛民間藝術。8歲投身藝壇,先拜評書前輩高慶海學習評書,後跟隨相聲名家常寶豐學相聲,又師從侯耀文,得到多位相聲名家的指點、傳授。其間又學習了京劇、評劇、河北梆子等劇種,輾轉於梨園,這些經歷對豐富他的相聲表演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透過對多種藝術形式的借鑑,逐漸地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2005年底,在網路與媒體的相互作用之下,郭德綱借勢風雲突起,憑藉著自己多年的磨打錘鍊,一躍成為現今相聲界演員之中的佼佼者之一。

    至於他如果7歲學的影視表演!個人估計成就肯定是有的,不過沒有現在這麼高,原因有一下幾點

    1、影視這種行業,看的是長相,要麼你很漂亮,要麼你就醜。

    2、天賦,天賦這種東西說不準,舉個例子,就學習來說,我對英語就特別沒天賦!

    3、後臺,無論那個時代,都得有後臺啊,那個時代因為相聲行業比較低迷,不需要什麼後臺,但影視就不一樣,有後臺會更好發展一點

    4、興趣愛好,就郭德綱小時候來說,從小就受相聲、戲曲的渲染。而且對這方面有興趣,如果進軍影視行業,這就不好說了

    就分享到這裡吧!

  • 2 # 編者按生猛海鮮

    郭德綱在相聲上有今天這樣的成就,是和他早先的努力分不開的,他少時學評劇,戲曲,拜師學相聲,為後來的成就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如果郭德綱以前學的是表演,那麼我們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有句話叫天道酬勤。郭德鋼7歲學藝,吃的了常人所不能吃的苦,如果早期他學表演,那麼就憑藉他的勤奮努力,那麼在後來的演藝中拿個影帝也是可能的。

    另外,郭德剛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是他酷愛看書,家裡的藏書象書店,這說明他有知識方面的素養,能夠透過讀書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在從事領域中的不足。而且郭德綱個人天賦也挺高,屬於博聞強記型別的人,那麼知識素養高,天賦好,頭腦好,記性好,那麼他入行就快,即使學電影表演悟性也是很好,加上他勤奮肯學,拿個影帝還是很有可能。

    還有一點,郭德綱的父親是警察,母親是一名教師,有一種家庭教育環境。他家秉承的是懂規矩,知尊重,待人接物有禮有節的家風,所以郭德綱又是一個有著良好品德和修養的人,他謙和知禮,尊師重道,所以他今後無論是師從學相聲,還是學影視表演,他都能懷揣一顆謙虛的求學心態,對老師和師傅首先能夠尊重他們,那麼這樣品格的人,作為老師和師傅自然會喜歡,也會傾其所學把自己的技藝心得都傳授給他,那麼這樣,他就更容易學到貨真價實的技藝。所以,郭德綱這樣的人,如果少時不學相聲去學表演,他同樣能有很好的成就,拿個影帝應是不成問題的。

  • 3 # 魏老師愛科學

    津門矮腳虎德綱郭,幼時學影視,少年習曲藝,而立拜耀文,中年成德雲。人生大起大落,好不威風傳奇。娛樂相通,綜藝同長,如堅持學習影視,郭德綱也必將在影視圈成就一番事業:

    | 天生角色

    有些演員天生角色,比如張鐵林,演啥啥不行,卻天生皇帝扮相,不用化妝,把衣服套上,便不威而怒,一副君臨後宮感覺。郭老師也帶自然屬性:圓頭大腦,小眼迷離,腰壯腿短,平頭生疑,一看就典型反面角色,可專演土匪劣紳,貪官豪強。如堅持下來,抗日神劇《舉起手來》就沒潘長江什麼事了,騎豬追火車的肯定是德綱!

    | 能吃非人之苦

    演員這行業成也是苦,敗也是苦,好演員大多是能吃苦,會吃苦的人。德綱沒成事前,也是受盡人間冷暖,嚐遍世間心酸:初期為求名號,見人就拜山頭。後稍有成就,昆哥便帶人掩殺,妄圖不留活路。已成大業,徒兒崩析離別不留情面。當然,這一切有他自己原因,但不可否認,郭老師是吃過苦,能吃苦的人。

    可見只要堅持做郭老就一定能成。可一切都有宿命安排,最後我們少了一個特型演員,卻多了個低俗相聲專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教師為什麼要教書育人?如何提高教書育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