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達姐Gloria
-
2 # 信徒之門
首先,學習一些微表情。例如,當談話中,對反雙手抱在前胸,就說明有防備之意,可能是你的言語態度過於強硬,或者對於言語內容不能接受。例如,對方在說一個觀點時,反覆強調“真的、保證”,或者不停地觸控鼻子,有可能說明他心裡沒底。當然這些微表情不能代表百分之百的意思,但是這些是人潛意識的動作和語音。需要多留意和觀察。
第二,多參加社會活動。只有當我們的經驗豐富了,我們才能所謂“站得高、看得遠”。試想一下,當一個孩子站在成人的面前,那孩子就像白紙一樣,有什麼心理活動,都會呈現。可能孩子並沒有說出他想要什麼,但是作為大人,我們早已心領神會。這就是經驗的作用。
第三,透過對方的實際情況、社會地位去判斷。相應的社會地位會有相應的目標需求,大致可以判斷。
第四,有的時候,我們實在是“猜不透”對方的意圖和真實意思,那麼就需要藉助第三方。比如透過他身邊熟悉的人,中間人去了解對方的實際意思。這是一個巧妙的辦法。
-
3 # 小瘦子是碩果
首先還是要依靠看一個人的長相,判斷這個人的為人,不用瞭解太詳細,猜個大概就好。
其次就是要注意他的眼神,這句話沒錯-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內心所想都會透過眼神流露出來。
第三就是他的語言,不僅僅是要聽到他再說什麼,更要聽懂他要表達的暗示,有時,他不經意間表達的一個字,就表明了他的態度。還有說話時的抑揚頓挫,著重強調的字眼,這也很重要。
第四那就是他的肢體語言了,有很多人都有下意識的動作,譬如,摸鼻子、摸耳垂、摳手、摸杯子等,這都昭示著這個人的心理狀態。
看別人的心理,無非就是在觀察一些細節,多看,多想,腦子靈活一點就好了。
-
4 # 農阿妹
:在社交中怎樣掌握對方的心理?
這個話題就很有意思了,這個可以說不是多數人都能做到,也可以說大家都能做到。
其實和水滴石穿一個道理,沒學會爬的人就想跑有點不現實。
內心比較敏感的人喜歡察言觀色,久而久之對他人的微表情就把握的很到位了。做到這一事項,需要的元素很多,而善於觀察的人門檻會更低。
要有足夠的閱歷,生活經驗和社交經驗,眼界開闊些,更容易瞭解人的心理。
微表情和不經意間的話語很重要,打個比方,有人對待旅遊的看法是這樣的:無非是在自己活膩了的地方,跑去別人活膩了的地方,花光了錢搞得身心疲憊,又回到自己活膩的地方繼續生活。
這一段話裡,首先表明該類人對旅遊存有消極的認知,或是此人在旅遊過程中有不適的體驗,並因此對旅遊不再抱有嚮往。再者表明了其生活水平的一般性,和平日裡對待事物的看法,異中求同居少而同中求異居多等等。
這種事還是要因人而異吧,強求不得。實在強求就要加大努力!
-
5 # 大愛社工
社交中掌握對方的心理,是情商的一種表現。但不是所有人都具備高高情商的。
對方的心理往往是根據你的言行、品性等特點塑造出來的。塑造的過程,有的是根據之前對你的聽聞,有的是根據第一印象,也有的是根據相處過程中的感受。所以,要想讓對方有什麼樣的心理,關鍵點是“你”!
一般情況下,對一個謙卑的人,我們是不會咄咄逼人的;面對一個兇狠的人,我們會採取必要的心理防禦......你把自己塑造成設麼樣的人,別人就會怎樣去對待你。
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你的改變會影響周圍人的態度。所以,不必刻意去揣摩別人的心理,做好自己更重要。
回覆列表
每一個人行為背後都有他的心理動機,想更多瞭解對方的想法,最直接簡單的辦法就是"共情"對方,也就是平常我們說的站在對方的位置思考問題,思考他的情緒情感,當你的感知跟對方完全同步,自然就知道對方的內心活動!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