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加拿大家園

    美國確實比國內好很多,說個自己的經歷吧。我在國內麥當勞喝咖啡,僱員把咖啡放在餐盤上給我,我把餐盤放在了吧檯上,但是餐盤比吧檯寬,一個不小心餐盤就被我的朋友打翻了,熱咖啡就撒了我一身。我急忙站起來到廁所的水管上衝。期間,領班只問了一句是不是他們員工打翻的咖啡,聽說不是他就走了。而打掃衛生的阿姨則阻撓我用水。

    於是,我回到家就打了麥當勞的訂餐電話投訴。接電話的客服先開始還不承認訂餐電話可以投訴,然後又假裝找不到我說的是哪家麥當勞不讓我投訴。於是,我對他說,如果不讓我投訴麥當勞店我就投訴他。他才老老實實地記錄了事情的整個過程。我又威脅他們如果不處理我的投訴,我就寫信去上海總部或者美國總部。果然威脅起了作用,兩個小時之後,區域經理和店長就來我家附近找我了。可笑的是,他們空手而來,連一支燙傷藥也沒帶,可見是毫無誠意的。

    店長當時就一直求我不要投訴到總部,她正懷孕怕丟工作,區域經理也說自己孩子還小。於是我問他們怎麼預防此類事件,兩個人居然說不出話來。然後我說你們應該像星巴克一樣,給客人帶蓋子的紙杯或者換一個更穩的咖啡杯,並且不能用餐盤。客人要燙著自己了,應該帶客人沖洗,並且給藥,不能一走了之。經理和店長立馬點頭哈腰表示同意。第二天我又跑去另一家麥當勞喝咖啡,已經換成帶蓋子的紙杯了。看來那個區域經理可以寫一份完美的處理投訴報告了。 首先,國內消費者缺乏法律的保護,也缺乏維權意識。其次,國內的服務業缺乏服務精神。

  • 2 # 李建秋的世界

    第一次聽說“美國服務精神”這種神奇的東西。

    有些東西你必須去查究真相,有些人半真半假給你一個答案,你也不清楚。

    以美國為例,美國服務行業你是需要給小費的,而且小費是不一樣的, 舉個例子,飯店的小費15%,有些地方標了,有些地方沒標,沒標的你根本不知道要給多少。

    計程車司機也是一樣,你搭出租車也是需要給小費的。

    美國根本沒有所謂的“服務精神”好吧,哪怕服務員態度惡劣,這15%的小費你還是得給。

    注意啊,在美國上館子,餐館收他的錢,另外還有稅的10%,這是固定的,小費15%還是加上稅之後的15%,也就是說你交稅也要給小費。

    舉個例子:假設一盤菜是100美元,10%的稅,那就是110,還有15%的小費,那就是110*15%+110=126.5,這才是你最後所付的錢。

    美國哪來的什麼服務精神?真去美國的,去打客服電話,一水的印度人,要麼就是菲律賓人。

    真正有服務精神的是在日本,日本那邊的服務業的從業人員,不管顧客多刁難,服務人員都是客客氣氣的,當然他們也有缺點,就是腦子不太夠,經常明明可以解決的,但是由於僵死的制度規定,只能不停的給你道歉。

    我希望以後不要再回答所謂的“美國服務精神”,搞不好以後還有人會吹什麼“法國服務精神”,哪怕是那邊服務員鼻孔朝天都覺得有逼格,這是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得治。

  • 3 # 洛杉磯地產經紀李明

    美國服務精神這樣的概念第一次聽說,美國沒有什麼服務精神,任何服務都需要付費的,很多情況下還需要給小費。在國內有句話叫客戶就是上帝,在美國這句話行不通的,美國很多地方會有一個牌子,寫著<我們有拒絕為任何人服務的權利>,在國內在飯店經常會看到有人大聲喊 服務員 服務員……對人起碼的尊重都沒有。趾高氣揚頤指氣使!在美國不會有這樣,大家只是社會分工不同而已。今天你為我服務,明天我為你服務。

  • 4 # 魚水諾700

    我們中國的服務精神也不比他們差,是誰在替我們負重前行,那些邊防戰士和消防員還有清潔工等,平凡的人給我們最多感動。

  • 5 # 西路軍60758059

    不止美國,所有洋人都值學習,這是洋奴永遠的態度,中國的奴性文化決定,歷史如此,現時如此,未來或將不會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英國學拍攝電影是一種怎樣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