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Joshua射手男

    所謂君無戲言,皇帝說的話叫做口諭,分為面喻和傳奉口諭。

    面喻不用說,皇帝當面對官員說的話,不用確認。

    而傳奉口諭呢,皇帝會讓錦衣衛或者是太監等轉達,雖然經太監之手,《春明夢餘錄》有過記載:“凡面奉上諭,直書天語。聖諭、詔、救等項,備錄本文。”皇帝說過的話會被記錄下來供人查驗,所以不容易偽造,官員要確認的話,只要去找皇帝的語錄就行了。

  • 2 # 農民工歪說古今

    古代吏部如何確認皇帝說過的話?為什麼皇帝說過的話要吏部來確認?中國古代的吏部是類似於現在中國“中組部+人社部 ”的一個機構,皇帝說的話與吏部之間沒有必然聯絡,為何要吏部來確認?本人沒有搞明白,提問者到底是什麼意思?估計提問者是想說:“古代皇帝說過的話、尤其是所謂‘口諭’,大臣是如何確認其真偽的?”

    起居注

    中國古代有一樣非常特別的東西,叫起居注。自漢武帝時期起,這樣東西便已經出現了,經過後世的不斷完善,逐漸形成了一種延續兩千年的制度。何為起居注?顧名思義,就是對起居的記錄。記錄誰的起居?自然是皇帝!起居注是中國古代對皇帝一言一行的跟蹤記錄,皇帝說了什麼、做了什麼,都會由專人負責記錄並整理成文字檔案存檔,作為將來編纂國史的第一手材料。

    舉個簡單的例子吧,明光宗朱常洛是明神宗朱翊鈞在其生母李太后宮中一時興起臨幸的一位宮女所生。彼時明神宗完全就是雄性荷爾蒙氾濫,完事後提起褲子便把那位宮女忘得一乾二淨了。可巧的是,不久之後那位宮女居然懷孕了!但是,明神宗卻不想認下這筆風流債,不承認是自己搞出的人命。於是,李太后命人拿出了起居注:“某年某月某日,皇帝在某地與某某……此處省略一萬字……”不僅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清清楚楚,連皇帝說了什麼話這樣的細節恐怕都白紙黑字、明明白白。明神宗無可奈何,最終只得認下這筆風流債……

    連皇帝和誰滾個床單都一清二楚地記錄在案,更不要說是涉及國家層面的大事了。皇帝說了什麼,起居注都有明確記載,不是你哪個大臣信口開河就可以作數的!一旦起居注上查不到,對不起,你完了!“假傳聖旨”可是重罪,要滅九族的!

    所謂“口諭”

    在很多清宮戲裡經常會出現某位大臣或某位太監傳皇上“口諭”的情況,被傳諭的大臣得跪著聽,而且這種所謂“口諭”與“聖旨”或者叫詔書具有同等效力!在那個沒有電話、網路的時代,皇帝透過其他人給另一個人傳話是可能的。但是,這種情況通常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小事,比如讓某大臣明天覲見時帶上什麼東西,又或者訓斥、批評某位大臣,這些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涉及到重要政務或者重大事件時,皇帝不可能真正信任某個大臣或者某個太監,以“口諭”的形式處理重要事情的情況基本上是不可能發生的!

    清朝皇帝的重要批覆通常會以硃批、詔書、廷寄等正式書面形式發出。這些書面公文都有嚴格的格式、防偽,一般情況下是無法造假的。而且,古代皇帝的詔書通常都會有備份存檔,是可以用作對照的。沒有存根的所謂“聖旨”都是偽詔!西漢的魏其侯竇嬰不就是因為這個死的嗎?

    即便所謂“口諭”,通常也不是由一人傳遞,一般會由傳諭者和陪同者(或者叫副使也行)二人以上同行。說到底,那位或那些陪同者,其實就是負責監視的!因此,“口諭”造假的可能性其實也相當低。

    因此,提問者所說的情況其實不難回答。書面“聖旨”一目瞭然,而且有備份存檔,沒有任何疑問。至於所謂“口諭”,一來事情通常並不非常重要,無須過多確認真偽。二來,傳“口諭”之人同樣是會受到監視的,造假的可能性並不大,更加沒有必要!

    當然,權臣除外,曹孟德連漢獻帝劉協都徹底架空了,他要是傳個漢獻帝的所謂“口諭”,有誰還敢質疑真假呢?再說了,“真”的書面詔書曹孟德都能搞出來,所謂“口諭”又能算什麼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身在福中不知福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