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徐如林本尊

    我沒有看過義務發展的歷史,揣測一下。

    面向出口的小商品批發市場,1、離港口近,這樣節省陸運費用,也方便計算離岸價格(FOB)。所以,這個位置必須是沿海附近。2、地價便宜,這樣攤位租金便宜。所以不能在繁華大城市。3、附近有高速公路,便於國內物流運輸。4、當地人有經商傳統,經濟思維活躍。

  • 2 # 夏天的氣息2018

    哪裡只不過是小商品的產銷而已吧,只不過小商品款式新,種類豐富,最主要還是價格便宜,所以價效比比較高吧,經過一道道的批發商和一層層的物流,成本還是處在比較低的位置,所以,就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因此,只要在商品上下工夫,質優(當然也可能不優)價廉,那不就也可以複製嗎?

  • 3 # 鞅論財經

    義烏是透過手工業、輕工業的發展後才建立了自己的市場——義烏小商品市場,而後逐步提升了自己的影響了,吸引全國各地前來批發商品,甚至是吸引世界各地的客商來義烏。

    這種前店後廠的傳統加工工藝生產模式是經濟發展到一定時期的產物,在經濟處於中低收入國家期間最容易形成。像如今這樣經濟相對發達的時代,而且這種商業模式也是逐漸被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所替代,義烏也是不斷地透過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才會有希望、有更好的明天。當時的這種商業模式在浙江大地遍地都是,溫州紐扣城、嵊州領帶城、紹興紡織城、路橋商品城、溫州燈具城等等,幾乎是縣縣都有特色,市市都有批發市場。只不過義烏是發展最成功的。而不是可不可複製的事情,只是是否可能發展到義烏這個規模。

    不過還是要說肯定的一句話,要發展成為義烏這樣的,難,很難!這其中也包括著義烏雞毛換糖的那種不怕辛苦、薄利多銷、市場特色濃的多種特點而造就的。

    一個時代有著一個時代的特點,如今的傳統批發市場的作用性真是被科技、創新產業所替代。北京的動批市場及相關市場也是逐步在搬離到周邊城市,而以市場商業商貿為核心的廣州最近也是把形成了3萬多家大大小小的製衣廠、作坊、店鋪在內的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區,從業人員超過30萬人及年交易額超過2000億的中大布匹批發市場也要搬到廣東清遠去了。

    曾經各大城市和區域都是在複製義烏模式,而且義烏小商品市場滿地開花,在全國各地生根發芽。今天人們已經更喜歡在網路上海淘,購買國際知名品牌的產品。像義烏小商品市場逐漸成為了中東地區、非洲地區、南亞地區等欠發達地區的產品選擇物件,而具有高附加值、工匠純手工製作型的產品在義烏卻是少之又少。

    未來的手工藝、輕工業應該向高附加值上發展,像珠江西岸地區的中山、佛山、番禺等地學習,一個紅木進戶大門可以賣到10多萬、一片瓷磚可以價格100多元、一盞銅燈可以幾十萬,還有瑞士的手錶更是十多萬、數十萬,這是才是很多地方需要學習和發展的方向。

    對於更多的城市來說,科技創新、金融產業才是香餑餑,甚至旅遊休閒產業也是城市發展的動力。

    雖然像義烏這樣以批發和加工業為主的城市也是會繼續發光發熱,但其影響力和作用力,以及造富的能力也是在下降。義烏的發展也是在逐步轉移,從單一的前店後廠發展到電子商務模式,甚至投資房地產和金融市場中去,畢竟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也會逐步升級。

    就如同21世紀資本論中所說的那樣,資本財富積累的速度永遠比工資收入增長的速度快,這也是有錢人會更加有錢的原因。要複製義烏模式除非回到改革開放之初,而像如今早已不是模仿的物件,甚至也是無法模仿。

  • 4 # 信水河

    義烏模式表面看是一個很大的小商品批發市場,很多省市都有相似的批發市場,如江西南昌的洪城大市場,還有在全國其他城市也建有義烏小商品城!但為何都達不到浙江義烏小商品城的規模及水平,其深層的原因是周邊江浙城市有著規模龐大的小商品製造業為基礎的。其他城市可以簡單複製一個商業市場,但卻沒能力複製一個那麼龐大的製造業體系!所以說義烏市場也是不能複製的,他是經過近四十年,特定時期江浙人共同創業發展起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採光不好的陽臺如何養好君子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