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寶貝愛學習

    看你家孩子掌握的情況,一年級二十以內加減法必須熟練,做到張口就來,不熟的孩子必須多練習,什麼辨別上下,前後左右,認識圖形等題只要孩子會了就不用刷題了。重點抓好計算,可堅持讓孩子每天做20道口算題。為以後更難的計算打好基礎。

  • 2 # 精準備考初中數學

    現在很多家長和老師,對於教育和學習的理解,往往停留在多做題上,其實這是不太全面的。您提的這個問題“一年級數學用多做題嗎?”,其本質就是一年的數學應該學習才有效,多做題能否達到學會學好的目?這就是一個學法的問題。這就需要簡單瞭解一下,一年數學學些什麼?才能知道怎麼學才能學好,多做題管不管用。

    一年級數學學習內容和數學本質:

    一年數學內容主要是10以內、20以內的數的認識、大小的比較,以及加減法等知識。這些內容在成人看起來是非常簡單的事兒,可以對於剛上一年的學生,是個很困難的地方,難在哪裡呢?最難的是對數抽象性的認識和理解,如1,2,3,。。。等等,這些數字,是非常抽象的,可以是1個蘋果,2把椅子,3輛車子,也可以是3顆葡萄,也可以是3粒米。。。,這些抽象的數字,其本質就是不考慮背後的量”,只考慮“數”,這樣,抽象出的數字,因此,3顆葡萄與3頭牛,我們只看數,都是3,而對於兒童來說,他還不理解這樣的抽象性,對數的認識,還依賴於具體的事物,或者具體的量詞,因此,在孩子的腦海裡,3顆葡萄,與3頭牛是不一樣的,雖然都是3,但是孩子的理解是不同的“3”,這樣的對數的理解程度,還缺少抽象的過程,因此需要慢慢給孩子一個認識的過程,也需要有一個科學合適的學習方式和規律,才能逐漸理解數的抽象性。

    一年級數學中對“數”的學習的科學方法:

    對數的學習,包括兩方面,一是認識數的抽象性,即識數,二是對數進行大小的比較。會比較也就為理解加減運算奠定基礎了(注意,絕對不是對數的運算是學習數的基礎!)

    先說,如何識數,上文說到,如何讓學生拜託對數的背景的依賴呢,建議識數的時候,比如從1,2,。。。到10,或者20,只用一種實際事物,來讓學生理解,比如我們都用蘋果,1個蘋果,2個蘋果。。。10個蘋果等等,不要再用其他的事物表示數了,這樣就逐漸讓學生對數和數量建立了聯絡,見到5,就想起5個蘋果,見到8就是8個蘋果,反之,給他展示9個蘋果,孩子就會聯想到數字9。這樣不斷地強化數的抽象性,逐漸學生拜託蘋果的束縛,這樣就逐漸理解數的抽象性的含義了。只表示數,背景可以是任何事物。

    再說加法,然後在此基礎上,1個蘋果加1個蘋果,就是2個蘋果,也就理解了1+1=2的含義,仍然只用蘋果這個實際事物,讓學生理解加法的抽象性,逐步擺脫蘋果的舒服,真正理解加法式子的含義,如3+2=3+1+1,可以理解為3個蘋果再加上1個在加上1個,一共是5個蘋果,這樣3+2=5的意義,也就依託具體的理解過渡到抽象的認識上了,這才對這個算式有了認識,見到其他的算式也是如此的理解。

    最後,再說一年級數學做題的問題。

    根據前面的對數的理解基礎上,再讓孩子做題,做一定的練習,在理解算式的意義的基礎上,運用一些口訣,來達到一定的熟練和快速的目的,就可以了。

    說到這裡,可能有人會說,這麼費勁兒嗎,讓孩子多練習記住不就行了嗎?其實任何學習都是要遵循知識和學科規律的,如果這樣死記硬背而不理解的話,題做的越多,反而越混亂,越學不會,長此以往,弄得家長和孩子都沒了脾氣,損失最大的是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更主要的是,失去了對數學本質的理解的機會,缺少了鍛鍊思維的契機,也許多練習能夠得到想要的分數,但是,那是一種被動的不理解的學習,時間久了,知識難了,不入門,這種靠刷題學習的方式,早晚是跟不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1.11黑曜石工作室被微軟收購,微軟遊戲戰略之路是否能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