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快意詩畫

    在古代一脈單傳,可能性小,古人又沒搞計劃生肓,大都子孫滿堂,都是親骨肉,怎能偏廢,是吧?

    口傳手授的例子不少啊!王羲之七兒一女,個個都得王羲之真傳,寫的一手好書法,但真正在書法上有建樹,卓然成家的只有王獻之一人,可見,書法除了講方法,更多的是講天份,講悟性。

    顏真卿好書,拜於張旭門下學書,自創顏體,引篆入楷,筆法雄強瑰麗,古樸沉著,氣勢磅礴,與張旭書風相去甚遠,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各人,如果韓鄲學步,亦步亦趨,今日顏體,不復存焉!

    懷素家貧,年幼即出家當和尚,喜愛書法,因無錢買紙,種蕉葉練字,更是無條件拜師請家教,全靠自學成才,終成一代草書大家,懷素筆下字成驚鬼神,筆力之強,可見一般,沒有武功秘笈,懷素照樣練成蓋世神功。

    古代一脈相傳,囗傳手授的筆法,即便有,也是藉此斂財掙銀子的套路,和今天開課授徒,教人畫字的高人一丘之貉。

  • 2 # 書法影響力

    我個人認為口傳手授的可能性是有的。現在我們所理解的筆法也好,結體也罷都是古代書論裡記載過的官方教材。其實無論是技術,藝術又或者是生存技能都有通用的官方教程。這些教程就是供大家學習的。但是每一類技術或者藝術,除了通用教程外,都有自己獨門的快捷技巧方法,這些方法是密不外傳的。包括書法筆法也是如此,雖然我也不知道所謂的獨門筆法是什麼,但是我相信一定有。

    大家還記得關於顏真卿拜師張旭的故事嗎?張旭說過,筆法不是輕易傳授的,除非這個人胸懷大志才可以。後來張旭傳授了顏真卿筆法。難道真的只是記載那些嗎?那些方法一看就是通用教程,教學用的。私下裡,張旭一定傳授過訣竅,而且也會告知顏真卿不能輕易傳授。雖然是猜測,但大家可以仔細想一下,有沒有這種可能?

    現代書法家水平整體差於古代書法家很多。真的是因為學問低,人品差,環境的差異嗎?我覺得這些因素只是其中之一而已。最重要的是書法筆法口傳的因素不存在了。已經徹底遺失。所以我們就按照那些不疼不癢的官方教材一直苦苦練習,但終究未能得古人筆法精髓。

    這些口傳方法雖然已經丟失。但是我覺得後續肯定會有大神領悟其中的道理。並且更好的繼承發揚。拭目以待。

  • 3 # 千千千里馬

    以後的王羲之書法,都要學習這個傳統。

    不過,學習書法,所謂的“口傳手授”應該基本是不靠譜的。我們且不說古人是不是真的完全有書法“秘訣”,就是把書法秘訣告訴你,就就會心領神會嗎?

    那到不一定。王羲之絕對給王獻之“口傳手授”過書法,但是,王獻之據說很小年紀就已經批評老爸書法了,並且要求老爸改一改自己的書法。

    雖然王羲之和王獻之是一個正規化,畢竟二王也有很大不同。

    我們再看看唐代。歐陽詢的兒子歐陽通應該是學習歐陽詢很傳神的。但是,以後就沒有像歐陽通這樣的歐家書法傳入了。

    武后時期的徐嶠之也是大書法家,他真的“口傳手授”給自己的兒子徐浩書法秘訣了。但是徐浩家以後也沒有書法家了呀!

    再看看宋代的米芾,兒子米友仁絕對得到過老爸米芾的口傳手授,但是米友仁以後幾百年,才在明代出了一個米萬鍾。從米友仁到米萬鐘相距幾百年呢!這幾百年米芾家族的書法怎麼傳?

    古代資訊交通的發達程度有限,比較鼻塞,所以,書法需要口傳手授,但是,是不是你給人家把書法就說透了,接受者會不會全盤接受,這都是問題。

    一個大書法家,都要廣泛學習歷代大師的作品,也要學習同時代的大師,這樣才能學出一個大書法家來。

    如果只是墨守成規,拘於一家之法,那是不會有所成就的。學習書法,研究書法,就會有所成就。不要太相信“口傳手授”。

    據說,歐陽詢有一次路過一個地方又一個碑,開始他沒注意,但是,越看越好,乾脆就住在碑下,學習了今年。你說,歐陽詢有“口傳手授”嗎?

  • 4 # 許明文

    沒有,古代真正的大師寫字都是公開的,不用藏著掖著,也不用偷偷摸摸的躲在家裡寫,所以他們寫字是有人看見的,筆法這東西看一眼就會,沒什麼高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火影裡面的人都能跳得很高?譬如幾歲大的木葉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