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淺唱70093022
-
2 # 吃瓜群眾學歷史
從我個人的理解來看,有亂才有治,有治才有興,興及所謂的盛世,
“之治”一般發生在建國初期,意思是國家從混亂不堪到走上正軌,此為治。唐太宗李世民繼位之後,知人善用,廣開言路,以農為本,厲行節約,休養生息,文教復興,完善科舉,並大力平定外患,穩固邊疆,使隋煬帝造成的大亂,隋朝留下了破壞嚴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得到遏制,使社會局面逐漸安定,史稱“貞觀之治”。
“盛世”一般是在國家中期,意思是國家的經濟在不斷髮展中步入全面高潮,此為盛世。唐玄宗李隆基統治前期,政治清明,勵精圖治,任用賢能,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國力富強,使得天下大治,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任用的宰相姚崇、宋璟、張九齡等人,都是有名的忠臣,中國封建社會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併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盛的國家,史稱"開元盛世"。
杜甫的《憶昔》中寫道:“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如此景象是“貞觀”年間達不到的,因此,後世才稱之為“貞觀之治”而不是“貞觀盛世”。
-
3 # 歷史趣話
貞觀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間出現的清明政治,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局面。貞觀之治本身也是一個盛世,而它的盛世主要體現在“治”上,也就是對於國家的治理,治國方針的選擇上。
1.政治方面
唐太宗繼位後,勵精圖治,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用人唯賢,不問出身。唐太宗十分總是人才的選拔,為了打到天下大治,他求賢若渴。曾先後五次頒佈求賢召令,並增加科舉考試的科目,使更多的人才顯露出來。唐太宗的從諫如流更是流傳千古。唐太宗以隋煬帝拒諫亡國為戒,虛懷納諫,臣子敢於犯顏直諫,形成封建社會少有的良好政治風氣。
2.經濟方面
唐太宗即位之初,下令輕徭薄賦,讓百姓休養生息。重視農業的發展,實行均田制,使百姓可以安定生產,衣食有餘,安居樂業。唐初的賦稅徭役比隋朝都有所減輕,對於災區免除租賦,開倉賑災。唐太宗時期並不歧視商業,反而為商業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條件。
貞觀之治出現在唐初時期,經過隋末的多年混戰,社會已經滿目瘡痍,經濟破敗不堪,正是百廢待興的時期。像西漢時期的文景之治,隋文帝的開皇之治一樣,經過長期混戰的大一統王朝初期,統治者的首要任務就是休養生息,恢復經濟。
唐初的經濟實力的確不好,經濟和人口都不如隋朝時期。當時的太子李治有一次用刀子割羊肉,刀子上沾上了羊油,還有摸到餅子上吃掉。太子尚需如此節儉,就可以看出唐初的經濟著實談不上繁盛。
不得不承認的是,唐太宗時期的貞觀之治為後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之所以不稱為貞觀盛世,一方面貞觀時期的經濟還處於復甦階段,談不上繁榮。另一方面,貞觀時期的清明的政治風氣,的確是歷朝歷代不容忽視,濃墨重彩的一筆。
回覆列表
有“之治”美譽的時代,無外乎出自偉大的王朝,而中國歷史上能夠稱為強盛的王朝不外乎強漢與盛唐而已!貞觀之治與開元盛世相對應,等同於漢朝的文景之治,都是一個強盛王朝奠基的時代。貞觀朝相比高宗、武后與玄宗時代,國力與民生方面都有較大的差距。貞觀初期,唐王朝立國不久,社會剛剛安定,囯疲民疺,內憂未解,外患未除。經歷宮廷政變上位的秦王集團為了消弭影響穩固統治,在政治、經濟、軍事等多個方面進行有力的變革。在政治方面,繼承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加強集權,改進增強科舉取士制度,打擊世家分裂勢力;在經濟上,因動亂過後地多人少,社會安定後租庸調製的穩定執行,社會生產恢復,再加上隋朝大運河的貫通,便利了物流,推動了經濟的發展;在軍事上,攻滅突厥,消弭北方邊患,北方漫長邊界的軍事壓力驟減,同時絲綢之路也暢行無阻,極大的推動唐朝商品經濟的發展。正是貞觀時期的治政之策為後來的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歷史上才將其稱之為貞觀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