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黎塞留的野望
-
2 #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印度洋儘管被冠以印度之名,卻並不是印度的洋,儘管印度做夢也想主宰整個印度洋,然而古往今來印度距離這一目標始終有不小的距離。
從上圖我們不難看出:其實印度洋一直向南延伸到了澳洲和非洲南部,而基於印度的國力和地緣區位充其量也就能控制北印度洋,而在南印度洋地區印度自古以來就沒勢力分佈。那麼從歷史上看:印度對北印度洋地區的控制力度如何呢?
事實上在英國殖民者到來之前印度歷史上就沒形成過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國家,儘管孔雀王朝、笈多王朝、莫臥兒王朝號稱統一王朝,然而不過是憑藉自身較為強大的政治、經濟、軍事勢力迫使周邊土邦小國稱臣進貢而已,說到底印度歷史上這幾個號稱統一的王朝其實都是立足於北印度,而北印度從地理區位上看並不瀕臨印度洋,所以印度歷史上這個號稱統一王朝都很少向印度洋地區拓展。倒是南印度的幾個割據政權曾一度向印度洋地區發展過,這其中實力最為雄厚的莫過於朱羅國。
朱羅是由南印度的泰米爾人建立的。大約從公元1世紀起朱羅逐漸統一了泰米爾人聚居地區,2世紀晚期的朱羅曾戰勝過潘地亞、哲羅和11個酋長國的聯軍。公元7~8世紀的朱羅淪為帕拉瓦和遮婁其王國的附屬國。9~12世紀朱羅復興:在羅闍羅闍一世(985~1014在位)和拉金德拉一世(1012~1044在位)時期朱羅以強大的海軍為基礎征服了羅及錫蘭北部,並揮師北上戰勝孟加拉的帕拉王朝,佔領恆河下游,在恆河三角洲建立新都恆伽孔達-朱羅普蘭。為爭奪印度洋海上交通控制權,保障印度對中國及東南亞的直接貿易聯絡的利益,朱羅王國在11世紀與其海上勁敵室利佛逝進行了百餘年的爭奪印度洋霸權的鬥爭。1025年朱羅一度佔領馬來半島、東蘇門答臘及南緬甸。嚴格意義上即使是最鼎盛時期的朱羅國也只是控制了印度洋孟加拉灣地區,至於西部的阿拉伯海地區和南印度洋地區從來不在朱羅的勢力範圍之內。
-
3 # 羊村貴族
一個現在的版圖都沒實際成立過國家的地方,哪來稱霸印度洋,唐朝老王帶了一群尼泊爾保安都把他滅國了,還稱霸啥玩意
-
4 # 螺絲鋼鐵心
笑話印度作為一個地理概念,從來就沒有制霸過,是宗教,文化影響造就印度人這種性格,何談主宰。
直到英國殖民印度後建立的東印度公司為了便於管理才把印度捏合在一起,如果而且沒有強敵,英華人倒是主宰印度洋
-
5 # 汪淳浩瀚
印度主宰印度洋是印度建國以來的一個夢想,顯示出印度對於海上霸權的野心。從歷史上而言,印度從來沒有主宰過印度洋。
第一,印度成為一個國家的時間非常的晚。印度歷史上只是一個地域的稱呼,在那片土地上數量眾多的邦國始終沒有完全統一過,當然有人會說莫臥兒帝國、笈多帝國和孔雀帝國不是統一過印度嗎?實質上這三個帝國只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取得了印度地域的霸主地位,其他小邦國向其稱臣納貢而已。1947年英國退出英屬印度,原英屬印度上各土邦根據宗教和民族分別併入印度和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尼泊爾、錫金、不丹和緬甸因民族和宗教問題選擇了自己獨立。後來印度強行吞併錫金,透過戰爭手段使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也就是說1947年真正意義上的印度國才正式出現在世界舞臺。
第二,美國自二戰確立海上霸主地位,一直主導印度洋。美國自二戰後,徹底超越英國成為世界海軍第一強國,透過租借法案強迫英國將全球各個海上通道戰略要地軍事基地轉讓給美國,實現了對全球海洋的全區域覆蓋。由於印度洋是歐洲通往東方的海上必經之路,也是世界石油主產區中東阿拉伯國家所在區域,自然是美國控制海洋的重點方向。70多年以來,美國的海洋霸主地位不但沒有衰弱反而不斷增強,尤其是在印度洋周邊海域軍事部署始終保持壓倒性地位。位於印度洋中間位置的迪戈加西亞島由於其重要的戰略位置,始終部署強大的美國海空軍力量,能夠在最短時間內對印度洋及周邊軍事目標實施毀滅性打擊,可以說印度海軍那點家底完全處於美國火力打擊範圍之內,美國隨時可以徹底消滅印度海軍。
最後,印度野心始終未改,終將成為人類之禍。印度建國以來,始終秉承尼赫魯的“印度要麼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的制霸思想,剛剛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下掙脫出來,就繼承了英國的殖民意志。印度政府始終夢想將整個南亞次大陸納入本國統治範圍,讓印度洋成為印度的洋這種落後於時代,已經被西方扔進廢紙堆的陳舊殖民思想。1962年以前甚至一度想成為美蘇以外的第三極,夢想著能與美蘇三家平分天下,希望獲得中國西藏作為其領土或者成為他的藩屬國。時至今日,印度依然初心不改,對南亞諸國指手畫腳,儼然一副家長做派。終有一日,印度強盛之時必成人類之禍。
印度洋作為世界四大洋中唯一一個以國家命名的大洋,足可以體現出印度在這片海域的重要地位,印度也一直夢想成為這片海域的霸主。印度在印度洋的勢力範圍是怎樣變化的?它又採取過哪些重要措施?
回覆列表
在印度歷史上真正主宰印度洋的勢力不存在,但在印度古代史上卻曾長期主導印度洋東北部甚至北部主要航線及其附近海域(某種意義上可說是主宰半個印度洋,畢竟南印度洋在近代以前了無人煙)從公元前5世紀開始至13世紀朱羅帝國的崩潰為止印度人長期主導著印度洋核心區域。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印度人對於海洋具有某種傳統上的反感,但這種說法主要針對北印度地區的人。但對於生活在南印度的人而言這就不對了。印度半島長期就有航海的傳統,這一點在中國古代文獻《佛國記》中也有一提。
而印度人在印度洋的主要活動範圍在孟加拉灣。公元前4世紀,孟加拉灣已經是極為活躍的海運中心。商業和航業十分發達。
在公元前5世紀到6世紀印度洋這上千年裡,印度人在印度洋可說是最強大的勢力,從孔雀王朝到安度羅都在印度洋雄霸一方,而孟加拉地區的國王曾擁有過一支航海的艦隊,安度羅的海航停滿了由東方運送香料的船隻。根據中國三國時期吳國的使者報告,在公元250年左右,當他抵達高棉時,他見過能在海上連續航行四周的七桅大船。
而在此後繼承安度羅在雄霸印度洋的是帕那瓦人,他們在不僅在印度擁有可觀的勢力,在東南亞的爪哇、佔婆(暹羅)和高棉都有過地盤。到了7世紀,印度的一個國王補羅稽舍二世曾率領過規模很大的艦隊發起遠征。而卡利卡特的薩摩林曾有過山海之王的稱號,他即位的第一道指令就是許可海上的一般航行。此外潘地亞、朱羅和印度的其他勢力都有過強大的海上力量。
從5世紀到10世紀,印度人長期控制著馬六甲海峽,這便是南亞歷史上知名的室利佛逝。它控制著印度洋東北部和東南亞大部分海域。到10世紀末成為印度洋最強大的勢力。但在1007年他與朱羅展開了近一個世紀的海上角逐。最終以朱羅的勝利而告終,但卻也削弱了印度人對海洋的興趣。由於室利佛逝和朱羅的長期角逐,也為後來穆斯林主導北印度洋開闢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