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辯論天地

    二年級必讀寓言故事

    1、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2、揠苗助長

    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

    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

    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3、狐假虎威

    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

    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4、南轅北轍

    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 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

    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 2 # 啟達教育

    部編版二年級語文共有“坐井觀天、狐假虎威、亡羊補牢、揠苗助長”四篇寓言故事,分享語文部編版上下冊目錄以供檢視

    語文部編版上冊目錄

    語文部編版下冊目錄

  • 3 # 看點看教育

    二年級語文有四篇寓言故事,分別為:坐井觀天、狐假虎威、亡羊補牢、揠苗助長。

    寓言故事又叫寓言,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含有諷喻或明顯教育意義的故事。它的結構簡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育意義的主題或深刻的道理在簡短的故事中體現。寓言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很盛行,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語言闡明道理,儲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正是學習做人做事道理的關鍵年級,課本上收錄一些寓言故事符合小學生的閱讀特點。寓言故事多以動物為主人公,當然主人公也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植物,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係投射進一些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小學生樂於接受寓言故事的內容,接受精彩的故事,從而達到潛移默化教育的目的。

    好的寓言都善於講故事,寓言首先要有一個通俗簡單的故事。沒有一個有趣的故事,道理就沒有一個好的傳達之所。可以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比喻、擬人、誇張等多種修辭手法,讓自然界的所有事物都進入故事當中,共同演說一個富含道理的故事。寓言故事《狐假虎威》就生動的講述了狡猾的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嚇唬其它野獸的故事,來比喻仰仗或依仗別人的權勢來欺壓、恐嚇人。寓言《亡羊補牢》透過養羊人丟了兩次羊,後來聽人勸說把羊圈補好再也沒丟羊的故事,告訴學生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的道理。這個道理對正在成長難免犯錯的學生來說,具有極強的現實和引導作用。

    好的寓言故事都有很深刻的寓意,寓言故事的寓意是寓言故事的靈魂。寓言《坐井觀天》最早出自《莊子.秋水》,文章透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瞭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待任何問題,都要站得高,都要看得全面,以此來比喻和諷刺眼光狹隘或學識膚淺的人。這一寓言對於小學二年級學生來說具有現實指導意義,因為這時候的學生就特別犯這樣的認識錯誤,對事物的看法往往是片面的。寓言《揠苗助長》講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為了使自己田地裡的禾苗長的快些,便將禾苗往上拔,結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不論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急於求成,要穩紮穩打才能一步一步接近目標。所謂“性急吃不得熱豆腐”,便是這個道理。

    總之,寓言故事假託狐狸、烏鴉、小鹿、老虎等來講述故事,這些動物就不再是一種動物,它們是人格化了的“人”,即使寓言故事的主人公是人,這些人的言行舉止也與常人不同,容易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終生難忘,蘊含在其中的哲理、道理也會終生難忘。這就是小學課本里有許多寓言故事的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怒睛湘西》的結尾有點爛,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