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中國古代講究師道尊嚴,在師生關係和感情方面關注較少,殊不知,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加工的“產品”是有血有肉,帶溫度和感情的。因此教師的傳道授業是要學生配合和迴應的,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接收的,是要他們將來依戀感恩老師和回報社會的。所以只有傳道授業解惑是不夠的。
在我看來,教師的作用應該由這幾個詞來涵蓋:引導、傳授、撫助、約束、警示、陪伴。
(一)、引導:主要包括思想、知識的啟蒙,把孩子引入知識的殿堂和學習的軌道上來。特別是引導一個個懵懂無知的頑童少年成為愛學習、會學習、會做人、有思想,有理想,有自主意識的人,何其重要!著名詩人徐志摩說:“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開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主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足見啟蒙引導的重要。
(二)、傳授:知識的掌握,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教師的傳授,即韓愈的“授業、解惑”。這方面要求老師“桶水”要滿,教法要多,綜合素質要高。在中小學教育,特別是大學教育以上,尤其重要。儘管現在有電腦,有白板,有網路,有平臺,有人工智慧,有微課慕課……但這些都只是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換代,只能起輔助作用,學校教師的傳授作用依然是最主要的。
(三)、撫助:教師乃至學校教育、整個社會的一個教育功能就是撫助。這也是促進教育發展均衡,促進教育公平的方法和手段。老少邊窮地區、貧困地區教育,農村教育都需要撫助。
相對於教師,學生是弱小的。初中低年級以下的孩子大多是無條件的聽從老師的。老師採用冷漠的、粗暴的,甚至暴力的方法進行教學,對孩子無疑是一種傷害。比如當著全班孩子的面教師用手腳“懲罰”犯錯誤的“頑童”,看似有殺一儆百的作用,實則對很多膽小的孩子、女孩子是一種折磨和傷害。因為有很多孩子是不需要在他們面前“殺一隻雞”威懾的。
有許多貧困的、弱小的、學困的、殘疾的,或者有生理缺陷、有心理障礙的孩子,是需要老師瞭解、關心和撫助的。即使有的學生上了大學,但他們的孤獨自卑沒有得到關心、疏導和幫助,就有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自殺的。有個別無良老師或導師不但沒有撫助學生,甚至成了學生自殺的元兇。
(四)、約束: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人處事,思想道德,人品素質是需要規範的。學生不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約束的。中國古代提倡“師道尊嚴”;今天提倡“還教師懲戒權”,主要是指在學生養成教育方面對學生進行約束和懲戒。“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古人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我看來都是指學生行為習慣包括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五)、警示:學生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有困惑,有迷茫,甚至有曲折,有“犯渾”的時候。在教育過程中,經常看到學生思想發生波動偏差,性格走向極端,出現逆反和叛逆的情況。這些就需要教師發揮警示作用,甚至在這些問題出現之前,就應該對學生進行警示。“孟母斷機教子”、“胡母罰跪、數落胡適”,《傷仲永》,“孔融讓梨”,這些故事和文章都有警示和教育作用。有的學生沉迷於網路網咖,有的早戀,有的沉醉於吃喝玩樂、穿著打扮。老師就要透過各種方式對他們進行警示和喚醒,個別的“潑盆冷水”,“體罰”懲戒一下,下些“猛藥”也是必要的。
(六)、陪伴:教師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陪伴,孩子的成長、成才是離不開教師陪伴的;師生感情也是靠長期朝夕相處積累的。古今中外無數個師生關係和感情深厚、交往密切長久的故事都顯示了教師的陪伴作用:著名作家魏巍對小學老師蔡雲芝的依戀、懷念,普京總統見到小學教師的親密相擁……這裡邊都能看到老師陪伴的影子。教師不能被人工智慧取代,不能被網課搶了飯碗,原因就在於學生作為鮮活的生命體,其成長髮展,成為有精神、有情懷的人是需要同樣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老師來陪伴和呵護的,其他無生命的、無感情的事物再先進也無可替代。
唐代韓愈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中國古代講究師道尊嚴,在師生關係和感情方面關注較少,殊不知,教師面對的是活生生的人,他們加工的“產品”是有血有肉,帶溫度和感情的。因此教師的傳道授業是要學生配合和迴應的,是要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接收的,是要他們將來依戀感恩老師和回報社會的。所以只有傳道授業解惑是不夠的。
在我看來,教師的作用應該由這幾個詞來涵蓋:引導、傳授、撫助、約束、警示、陪伴。
(一)、引導:主要包括思想、知識的啟蒙,把孩子引入知識的殿堂和學習的軌道上來。特別是引導一個個懵懂無知的頑童少年成為愛學習、會學習、會做人、有思想,有理想,有自主意識的人,何其重要!著名詩人徐志摩說:“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開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主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足見啟蒙引導的重要。
(二)、傳授:知識的掌握,文化的傳承,離不開教師的傳授,即韓愈的“授業、解惑”。這方面要求老師“桶水”要滿,教法要多,綜合素質要高。在中小學教育,特別是大學教育以上,尤其重要。儘管現在有電腦,有白板,有網路,有平臺,有人工智慧,有微課慕課……但這些都只是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換代,只能起輔助作用,學校教師的傳授作用依然是最主要的。
(三)、撫助:教師乃至學校教育、整個社會的一個教育功能就是撫助。這也是促進教育發展均衡,促進教育公平的方法和手段。老少邊窮地區、貧困地區教育,農村教育都需要撫助。
相對於教師,學生是弱小的。初中低年級以下的孩子大多是無條件的聽從老師的。老師採用冷漠的、粗暴的,甚至暴力的方法進行教學,對孩子無疑是一種傷害。比如當著全班孩子的面教師用手腳“懲罰”犯錯誤的“頑童”,看似有殺一儆百的作用,實則對很多膽小的孩子、女孩子是一種折磨和傷害。因為有很多孩子是不需要在他們面前“殺一隻雞”威懾的。
有許多貧困的、弱小的、學困的、殘疾的,或者有生理缺陷、有心理障礙的孩子,是需要老師瞭解、關心和撫助的。即使有的學生上了大學,但他們的孤獨自卑沒有得到關心、疏導和幫助,就有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自殺的。有個別無良老師或導師不但沒有撫助學生,甚至成了學生自殺的元兇。
(四)、約束: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為人處事,思想道德,人品素質是需要規範的。學生不好的行為習慣是需要約束的。中國古代提倡“師道尊嚴”;今天提倡“還教師懲戒權”,主要是指在學生養成教育方面對學生進行約束和懲戒。“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古人曰:“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在我看來都是指學生行為習慣包括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五)、警示:學生在成長和學習過程中有困惑,有迷茫,甚至有曲折,有“犯渾”的時候。在教育過程中,經常看到學生思想發生波動偏差,性格走向極端,出現逆反和叛逆的情況。這些就需要教師發揮警示作用,甚至在這些問題出現之前,就應該對學生進行警示。“孟母斷機教子”、“胡母罰跪、數落胡適”,《傷仲永》,“孔融讓梨”,這些故事和文章都有警示和教育作用。有的學生沉迷於網路網咖,有的早戀,有的沉醉於吃喝玩樂、穿著打扮。老師就要透過各種方式對他們進行警示和喚醒,個別的“潑盆冷水”,“體罰”懲戒一下,下些“猛藥”也是必要的。
(六)、陪伴:教師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陪伴,孩子的成長、成才是離不開教師陪伴的;師生感情也是靠長期朝夕相處積累的。古今中外無數個師生關係和感情深厚、交往密切長久的故事都顯示了教師的陪伴作用:著名作家魏巍對小學老師蔡雲芝的依戀、懷念,普京總統見到小學教師的親密相擁……這裡邊都能看到老師陪伴的影子。教師不能被人工智慧取代,不能被網課搶了飯碗,原因就在於學生作為鮮活的生命體,其成長髮展,成為有精神、有情懷的人是需要同樣有血有肉,有情感的老師來陪伴和呵護的,其他無生命的、無感情的事物再先進也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