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8
回覆列表
  • 1 # 糾結體12

    所以才有了禮樂射御書數的孔子,琴棋書畫印都精通的蘇軾,有了精通地質學,解剖學,工程學的藝術家達芬奇。

    對於家庭條件比較好的古人來說,他們可以用大把的時間來做喜歡做的事。浮生六記的作者沈復閒著沒事就出去狎妓,卻還成為夫妻生活恩愛和睦的典範;業餘時間還插插花,逛逛園子(他們家隔壁就是滄浪亭)遊遊湖之類的。小日子簡直不要過的太美。

    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他們可能也沒什麼空閒時間。古代的生產力低下,也沒有化肥。小麥一畝地畝產也就一二百斤。因此,就算是天不亮就下地,天黑透了才回家的沒命的幹,一家五口人的話,一年除去交租子,留種子,人吃馬嚼的也剩不了什麼。再加上那時候交通不便,而且地裡也離不開人,很多人一輩子可能也去不了一次縣城。

    總之,無論到了什麼年代,人們的生活狀態可能會發生改變,但是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建立在他所處的階層。

    還有,別以為人離開了電腦手機就過不下去了,你可以試試一天不玩手機,然後做些其他的事情,然後你會發現,這樣的生活也挺好。

  • 2 # 書澤

    您這是個有趣的問題真有趣,我來回答一下。

    首先,別說在古代,就是在我們現在,也不能把時間都拿去上網,因為時間是無價的啊。

    我們常說,要解決溫飽問題後,才能去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在古代,有一句話叫“民以食為天”,在當時生產力水平不高的情況下,許多人是解決不了溫飽的,所以為了吃飯,沒時間會去考慮別的事情。

    當然,這還要分階層,不同階層,肯定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當然,以上可能誇張一點,希望您海涵。

  • 3 # 陳慄楠

    生產生活必須品

    有個很典型的現象可以體現,古代是沒有失業這個概念的,因為哪怕全部都去生產都剛剛滿足生活需要。中國古代戰爭普遍徵兵5%,大戰徵兵10%,因為超出這個比例就意味著不能滿足基本的生產需要。所以幾乎所有的時間用於滿足基本的生產需要。

    這也是現在抖音,娛樂,電影等行業能夠興起的原因,極大的生產力提高,導致不要人進行生產就能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但是生物進步的源泉就是慾望,滿足了吃喝的生存,我們開始追求更多的滿足,帶來了上網,抖音等其餘的新的生產力。雖然很多人上網,但現在很多人已經轉變成新的生產力,文化生產力,自媒體,網紅,帶貨事實上就是新的工作,新的文化農民。

  • 4 # 啊u歷史課代表

    古人一般會在五更起床(3點至5點)所以晚上睡得都很早。通常二更時分就睡下了(21點至23點)現代人覺得無聊主要原因是沒事可做。古代男子因為要參加科考,所以要背四書五經,時間對他們而言只會不夠用。女子一般都要紡織,也不會沒事可做。另外,古代人都喜歡生孩子,一般16歲左右就有後代了,所以還要照看孩子。富家子弟們大多是下棋。例如《西廂記》裡的崔鶯鶯無聊時就下棋。有錢的老者一般要讀二十四史和佛經,因為古代很流行讀史書和佛經。

  • 5 # 強朋友

    不要說古人,我們都經歷過沒網路的生活。就是說工作之外,除了三餐之外,就是串串問,聊聊天,看電視,看紙質書小說,呱收音機。約上知已到外面散步,逛商場。古人沒電沒電視恐怕除了不能有與電有關的娛樂外,生活都是差不多。就是多了聽說書的,聽唱戲的。

  • 6 # 矇昧中的覺醒

    一、飲酒

    酒文化在中國是根深蒂固的,無論是富商、官員,還是士子、農民對於酒是不排斥的。因為受到生產力的限制,喝酒自然也不可能像喝水一樣想喝就喝。而且古代的酒就跟高度數的飲料一樣,如果再工作一天後,夜晚約上三五好友或者自己一人獨酌都是極美的事。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酒,這個東西是消愁解悶、及時行樂的頭號代表。

    二、聚會

    古人晚上聚會基本都是和好友或者同僚,猜謎、喝酒、下棋,每一次都會玩的盡興而歸。

    “曲水流觴”這個典故就是在聚會發生。當時,王羲之等人舉行祭祀儀式後,在蘭亭清溪兩旁席地而坐,將盛了酒的觴放在溪中,由上游浮水徐徐而下,溪水彎彎曲曲,觴在誰的面前打轉或停下,誰就得即興賦詩並飲酒。後來王羲之根據眾人寫的詩作序,寫下了《蘭亭集序》,被譽為“第一行書”。

    三、青樓

    青樓在古代是合法產業,文人墨客無不在此停留,而且有很長一段時間文人的名氣就靠在這些鶯鶯燕燕中增長。

    著名詩人柳永因為作詩惹毛皇帝永不錄用,後來流連這紅塵之地,寫下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在柳永去世後,因為沒有錢下葬,後來全城青樓女子捐錢為他送行。

    四、聽曲

    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後《六么》。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

    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

    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

    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

    寫下《琵琶行》的白居易還有寫下“二十四橋明月夜”的柳永對於曲子都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音樂是溝通的橋樑,聽曲是古代人經常做的事,經常可以看到古代書籍中賣唱賺錢的女子。

    五、寫詩

    寫詩可以說是古代人夜生活最重要的一筆,就跟我們現在寫日記一樣,高興了這一首、傷心了寫一首,無論何時何地只要想寫就要寫。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李白的《將進酒》是很有名的祝酒辭,一代大家的李白高興的時候都要作詩,可以說古代作詩已經成為一種流行。

    還有有一種,是古代普通大眾的選擇,相信不用我說,大家應該明白。對於他們來說青樓、聚會都是奢侈,偶爾喝酒也不能盡興,不如老婆熱炕頭舒服。

  • 7 # 達摩說

    說起上網,我突然一愣,有些困惑了。上網究竟是在幹什麼呢?記得以前,上網需要去網咖的時候,那時候上網真是在娛樂,但現在人手一部智慧機,隨時都可上網,上網簡直成了一種生活方式,不單單是娛樂了。

    古代人雖然不上網,但也有屬於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是,古代有錢人的世界還是相當豐富的,能玩的東西很多,就看你喜歡玩什麼。像什麼鬥雞、鬥蛐蛐、熬鷹、養鳥、聽戲、抽大煙、逛窯子、喝花酒、下飯館、泡茶館等等,看起來挺豐富的吧,只可惜這不過是俗人暴發戶打發時間的娛樂方式,真正的上流社會都不屑於玩這些。

    那真正的上流社會幹啥呢?畢竟人家上流不下流,就得搞一點雅緻的娛樂。

    比如像魏晉那群名士那樣,聚在一起清談,聊聊老莊,煉煉丹藥,整點五石散一嗑,立馬就要飛鳥化鳳,羽化登仙。有時也找個環境優美的地方辦個酒會啥的,絲竹管絃都不要,就整個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喝了酒就作詩,最後還要整本詩集。

    總而言之,在古代,大多數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農民不需要打發時間,他們沒有娛樂,一天的時間幾乎都撲在土地上。至於那些上流社會的有錢人,他們雖然沒法像我們今天一樣上網,但要是論起玩的東西,他們可絕對比咱們內行,咱們就沒必要替古人擔憂了。

  • 8 # 一抹煙塵

    古代人不上上網,把時間放到那裡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我來回答一下,看看大家是否滿意。

    在古代有一個婦女,自已男人死了,自己有還沒有改嫁,晚上老是碾轉反側無法入睡。為了排解寂寞無聊,於是每天晚上把一大筐黃豆倒在地上,黃豆一下散落在房間的各個角落。這位婦女然後再一粒一粒地把黃豆撿起,放進筐裡。黃豆撿完了,天也就亮了。這是中國古代寡婦最典型的一種消遣時間的方式之一。

    那麼,那些還未出閣的姑娘又是怎麼度過漫漫長夜的呢?分兩類,一類是大家閨秀,也就是有錢人家的姑娘,她們都識得一些字,便學寫點閨怨之詩。然後結成詩社,探討怎樣作詩,以打發無聊的時光。在曹雪芹的《紅樓夢》裡有詳細的描寫。不但清朝有女子詩社,唐朝宋朝也有,而且還不定期舉行詩賽活動,進行優秀女詩人評選,場景還是挺熱鬧的。宋朝就出現了一個很有才的女詩人叫李清照的寫了下面一首詩,很多男人都比不上呢。摘錄如下: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不但唐朝宋朝有,漢朝時也有女子詩社的,才女蔡文姬就組織過詩社活動。當然也有很多女子也學彈古箏,彈琵琶來打發無聊的時光。唐朝詩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對琵琶女的生活進行了描繪。

    那麼那些貧苦人家的女子又是怎樣過的呢?她們也有她們的玩法。她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剪窗紙,納鞋底,養蠶,幫人織布等勞動事務上。因為她們家裡窮困,得想方設法幫家裡補貼家用。

    講了女人,現在我們談一下古代男子。他們的消遣花樣就多了。有錢的,呼朋喚友到青樓,聽曲的聽曲,喝花酒的喝花,狎妓的狎妓。錢不夠也想辦法湊,搞出一曲曲賣油朗獨佔花魁,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的經典鬧劇。不喜歡青樓的就去練武,搞得中國古代大俠滿天飛。高雅的就去吟詩作文,由於有大把的時間去推敲詩文。賈鳥可江花了兩年時間去推敲一句詩文,一吟雙淚流。為什麼唐詩宋詞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巔峰,今人根本無法逾越。你天天拿著手機上網,那有時間去琢磨推敲詩文。

    而作為古代鄉下貧苦老百的男人卻沒有那麼精彩幸運了。然而他們也是“幸福”的。在田間勞作了一天,晚上早早上床睡覺,燈一吹,抱著老婆嘿咻嘿咻不停。這是他們唯一的一個娛樂方式了。寫到此,我插敘一下。八十年代我大學剛畢業,跟著工作組到一個偏避的鄉村做計劃生育工作,有一個男的僅三十來歲,居然同他老婆生了九個孩子。我問他幹嗎生那麼多,不要錢養嗎。他說,你以為我想生哈,村裡沒電沒樣的,晚上只有早早摟著老婆睡覺了,睡睡又生出一個。我想古代鄉下貧苦男子晚上的生活與這個有九個孩子的爹也差不多吧。

    當然,古代封建王朝的統治者也會組織一些大型的文娛活,如宋朝的鞠足比賽,相當於現在的足球比賽,是讓人津津樂道的。高球就是靠踢得一手好球發跡的。也會定期組織一些民間活功,如元宵節的燈會,在宋朝時搞得非常隆重,我們讀辛稼軒的詞句:寶馬雕弓香滿路……一夜玉壺轉。……眾裡尋他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可以感受到宋朝京都夜生活的奢華。

    官方還會組織集市對百姓開放,方便老百姓到集市逛街交易購物。如宋朝的汴京有早市,還有夜市,熙熙攘攘,人喧馬騰,川流不息,繁華似錦。附上幾幅放大的《清明上河圖》讓各看官可以形像的感受到古代人沒有上網,他們仍然活得瀟灑而有滋味。

  • 9 # 流年Leoyoe

    當今社會中我們有很多的娛樂設施,每天都沉浸在網路的世界裡,即便有這麼娛樂設施,有這麼多事情可以做,但是我們有時候還是會覺得很無聊,,既然我們現在都覺得很無聊,那麼古代人晚上都在做什麼呢,在那個沒有網路沒有移動通訊裝置的年代,那麼多的空閒時間都用來幹什麼呢?想來想去好像也只能早早睡覺了,但是古代人的生活真的是這麼無聊嗎?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古時候的那麼多的時間,大家都在幹什麼呢?是不是也像我們一樣很無聊呢?古代階層不同的人,娛樂的方式也不一樣,我們一個一個來看一下。

    我們先來講講第一類人,農民。農民在古代的時候,被稱為普通老百姓,每天大家在做的基本就是為了吃飽肚子而努力,每天都在進行農業耕作,大概的作息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經歷了一天繁重的農活之後,我們的農民回來之後就已經很勞累了,基本上也就是吃點飯然後就睡覺了,並且,在古代唐朝的時候晚上是嚴禁人們外出的。所以古代農民,晚上最多也就是在夏夜睡不著的時候大家一起聊會天了。

    然後第二類人就是文人墨客了。想想古代的文人,感覺他們總是在“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大家好像總是在吟詩作賦,但是事實上,古代的文人們也真的是在一起飲酒作樂,彈唱古詞,並且到了晚上大家都聚在一起,更是大家思維最活躍的時候,大家一起都喝了點小酒,一同飲酒的又是自己志同道的人,大家不免做出很多上口的古詩詞,然後為我們留下寶貴的文學財富。

    最後第三類人就是富貴人家。在古代的時候,有錢人家的生活也是很豐富的,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吃吃飯,喝喝小酒,大家一起聽聽小曲兒,這些娛樂也都是有的,然後,在唐朝以後,小商鋪盛行,徹夜開門的小店也越來越多,所以有錢人家在晚上大家也喜歡出門一起遊玩,逛逛夜市之類的,並且,一旦到了各種佳節,元旦,除夕,中秋之類的,也是更是熱鬧,所以在各代的時候,大家的生活也是非常好的,雖然沒有現在的這麼多的娛樂設施,但是大家也是過的很開心的。

  • 10 # 垂簾看世界

    真正的普通人沒有餘裕打發時間,光是活著就拼盡全力了。

    活兒還做不完呢誰顧得上無聊。日出,種田啊,面朝黃土背朝天大太陽晒著鬆土施肥抓蟲子拔野草。別說你現在的歲數了,普通人家的孩子總角之後都要下地幫忙。女孩子自小學習女工。史湘雲這樣的大戶人家還加班加點到三更呢。別說泥腿子了。婦女夙興夜寐準備一家子三餐,照顧孩子縫紉補貼家用有些也要下地。男人在地裡勞作一天只帶乾糧和水。重體力勞動一天只想著早早回家休息沾床就睡著了還無聊?做夢都想休息啊。要不為啥過年那麼開心?不種田的,做生意?算籌擺貨招呼備案運輸也不清閒。那會兒賺不賺錢全看自己了。可沒有計算器和新聞網路。東西壞了就虧了。遇上流氓惡霸也的賠。關門之後還要繼續算賬核對。啊還有,趕上徭役兵役您就請好唄別想著一時半會兒能回來了。無償工。別死就不錯了。看生在哪個年代。在秦朝大興土木期間就哭吧。幾年之後幹完了回來多了倆兒子。要麼短期的活計到時候了回家繼續忙家裡的活計不然冬天一家老小要餓死。平常吃粗糧蔬菜粗鹽,糖也是金貴物兒。就想吃頓肉,穿件軟乎的新衣裳。趕上戰亂了地也不用種了趕緊捲鋪蓋卷帶著妻兒老小跑啊。沒地圖?有狼?有悍匪?看運氣吧。饑荒了沒轍就當兵咯。反正沒死就能吃上飯。最和平的年代也要看鄉紳地主人怎麼樣。在一個活著就要絞盡腦汁使出渾身解數的年代,你問無聊的時光還要求是普通人家的娛樂?我們現在能看到的,絕大部分都是溫飽小康至少是中上層水準的。真正的大眾,他們的生活從來不在視線之內。普通人的娛樂活動:(並沒有打發時間一說)逢年過節(端午元宵等等根據不同地區)殺豬宰羊,祭祀,趕集,村裡活動唱大戲,男人喝酒找寡婦,女人互相八卦,小孩玩泥巴抓螞蚱。你到最貧困的山村依舊如此。有錢的讀過書的可能吟詩作賦喝酒逛煙花巷。再有錢的彈個琴下個棋什麼的(這些已經是奢侈了,家裡有祖傳產業或者富,官二代)再有錢的鬥雞鬥狗遛馬買衣服買字畫。這些小說裡描述的多了不提。

    最後,強調一遍

    真正的普通人沒有餘裕打發時間,光是活著就拼盡全力了。

  • 11 # 靜靜聽淺淺笑

    其實說到上網別說是古代人,現代人也不是很早就接觸到的,也就是近些年快速發展了幾十年的時間,從計算機的產生到因特網的運用,再到現在的智慧手機的普及,帶給我們極大生活便利的同時,更是改變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手機已經成了現代人的生活必須品。

    二是發展自己的業餘愛好。很多人都會結合自己的愛好從事一些自己喜歡的行業,當然也都是解決的溫飽問題之後了。雖然“設計”這個泊來詞由歐洲工業革命興起,等傳到中國時,中國到處都有各自特點的建築,哪一個不是出自設計師的妙思構想,輔助漢高祖劉邦的蕭何還是一名設計師,最早的長安城就是出自他的設計,長安城的軸對稱設計是呈現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這種設計進一步奠定中國兩千多年的宮城建築格局。還有體現中國美學韻味的中國蘇州園林設計以及各具特色的建築物及用品飾品等,無一不是體現了匠人高超技藝的展現。

    說起業餘愛好,當然皇帝也會是引導時尚的引領者,比如宋徽宗喜歡蹴鞠,和高俅是球友,經常喊高俅來一塊踢球玩,據說還是足球的起源呢。

    還有說南北朝時期北周皇帝宇文贇,他的愛好是搞服裝設計,整天想著怎麼樣才能做出來一套別人沒穿過的衣服,也算是本職工作之外的消遣了。

    還有明熹宗朱由校,業餘時間就喜歡宅在屋子裡搗鼓木匠活,沒事攢個傢俱啊、做個小人啊什麼的,據說朱由校的木工都達到大師級別了,他做的木器偷偷讓人拿到市面上,都能賣到很高的價錢,據說,摺疊床也是這哥們發明的。

    黃帝也會跟平常人一樣有自己的想法和玩法,史書上記載了清代的雍正皇帝喜歡“自拍”,閒暇時間經常穿著各種不同的服裝,讓人給自己畫像,他留下的畫像中有戎裝照、文人照,甚至還有帶著金色假髮的歐洲風情照。

    三是古代人都愛聽戲。老百姓瞭解的故事都是由各路戲班子到處演唱後,有些特別痴迷的票友還會整段地自唱呢。雖然古代戲子的地位不是很高,但是能聽上戲對於當時的古代人來說,可能比現在人的巨星的現場演唱會差不多了。很多人的文化知識還是通過聽戲唱戲學的呢,也算是當時的一種社會現象吧。

    四是旅遊賞玩。許多有錢人家中的公子們常常到處郊遊,吃好的喝好的玩好玩的,生活也是非常安逸的,高興了就三五個朋友一起在茶樓喝茶,有了興致就會故作風雅地彈琴作詩等,當然也有下棋釣魚、逛青樓的。窮人那就大多數為了生活種地、放牛、砍柴等等。女人們大多數都做些紡紗,納鞋底,帶孩子等家務活。

  • 12 # 胖胖弓的歷史課

    古代人不上網,但閒暇時娛樂活動豐富

    首先讓人想到的當然是“四雅事”琴棋書畫。除了這些,還有更接地氣、更熱火朝天的娛樂方式——城市越繁榮,人們的娛樂生活越豐富——比如,春秋戰國時期的齊國都城臨淄便極其富裕,市井百姓“彈琴擊築、鬥雞走狗、六博蹴鞠”,可謂熱鬧非凡。

    事實上,透過一些歷史文物,亦可對古人的娛樂方式略窺一二。

    高冷遊戲仍生機勃勃

    琴棋書畫中的棋專指圍棋。比較特別的一點是,圍棋在古代頗受女性喜愛,尤其是上層社會的女性,她們弈棋的形象通過文物流傳了下來。最著名的是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屏風畫《弈棋仕女圖》。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當中,也有宮中女子弈棋的場景。據史載,漢高祖的寵姬戚夫人就是圍棋高手,後來的楊貴妃等人也都很擅長圍棋。

    人們常以“博弈”來形容下圍棋,其實在古代,這兩個字是有所區別的。“博”多帶賭的性質,比如古人愛玩的六博、雙陸、樗蒲、打馬、骨牌、麻將等;“弈”則更強調策略,主要是指圍棋、象棋這樣的遊戲,所以現在下棋也叫作“對弈”。

    圍棋因為太雅,太安靜冷清,普及度並沒有那麼高,但它的生命力卻最頑強,至今仍然生機勃勃,甚至連代表高科技的人工智慧,都要以能否下贏圍棋高手來作為檢驗其“智慧”與否的標準。

    風靡漢代的六博

    當然,琴棋書畫不可能成為大眾娛樂,市民們更喜歡看滑稽戲。有一件東漢的文物叫坐式說唱俑,他的身份便是當時演滑稽戲的演員,名為“俳優”。

    在漢代,滑稽戲表演幾乎無處不在,甚至成為皇室公卿、達官富豪乃至民間百姓的生活必備。

    除此以外,在古代都城的街頭,還常能看到許多更加驚險刺激的“雜技表演”。畫像石上常見的就有爬杆、拿大頂、跳圈、擲丸、跳丸、拋接碗及耍猴,甚至還有多種動物表演的綜合性馬戲等,和現代雜技很相似。

    當然,這些娛樂性表演一般是在貴族的宴會上上演,或者在節慶之時熱鬧的市集上才能看得到。真正傳播更廣、參與者更多的遊戲,則是古代的“桌遊”。

    甘肅省博物館藏有一件彩繪木博戲俑,表現的正是整個漢代最流行的遊戲——六博戲。

    這是一種擲採行棋的遊戲,因使用六根博箸,所以被稱為“六博”。

    這種遊戲起源很早,據說商代便有了雛形,據文獻記載,商王武乙和周穆王是最早的兩個玩家。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這種遊戲已經極為流行了,尤其是在戰國著名的大城市如趙都邯鄲、魏都大梁、秦都咸陽等地。

    因為六博戲基礎雄厚,玩家眾多,到了漢武帝時,便出現了一位傳奇人物,名叫許博昌。他在當時名揚全國,當然不僅因為他把六博玩得爐火純青,更重要的是他會總結經驗,據說他編出一套六博口訣,在長安一帶膾炙人口,連孩子都能熟背。

    由於當時六博遊戲太過流行,以至於許多人玩物喪志,於是便產生了“勸賭歌”。

    敦煌寫本里就有《孔子項託相問書》,其中有一段就是假借小朋友相托,勸誡世人遠離賭博。

    武則天熱衷的“桌遊”

    到了魏晉時期,六博漸漸式微,它的風頭被另一種“桌遊”搶走了,這就是“雙陸”。

    唐代畫家周昉創作的絹本設色畫《內人雙陸圖》便描繪了唐裝貴族婦女以雙陸棋戲消遣的生活,現收藏於美國弗利爾美術館。

    雙陸是雙方各有六枚棋子,即“雙六”,也就是“雙陸”。據說最早從印度傳入,曹植對它進行了改進,三國時期開始流行。它的生命力更旺盛,直到清代才消失。

    這是一種很容易讓人上癮的桌遊,唐代的武則天便極為熱衷,經常觀看大臣和她的內寵交手。傳說賢臣狄仁傑還利用雙陸棋局向武則天進諫。

    唐人生活富足,遊戲也更加豐富,甚至有人考證出李商隱《無題》中極為著名的兩句詩“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並不是比喻的說法,而是指一種名為“鳳翼”的遊戲,“靈犀”則是骰子。因為詩後面跟著兩句“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送鉤”類似擊鼓傳花,而“射覆”則像是猜謎語。這個遊戲,《紅樓夢》裡也曾詳細提及。

    李清照因何“忘寢食”

    到了宋代,城市進一步擴張,市民階層擴大。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為市民的文化娛樂生活提供了更為豐厚的物質基礎。

    在北宋的開封城,大相國寺可容萬人,每月舉辦多次廟會。寺內外人流如潮,市民們或進行各種商品交易,或觀看傀儡戲、舞劍和雜技等各種表演。

    開封城還誕生了許多兼營商業的場所“瓦子”,瓦子中圈出了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勾欄”。

    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都城開封豐富多彩的城市生活。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曾在開封生活過,她自小便熟悉豐富繁華的都市生活,所以對城市裡流行的各種娛樂手段也格外熟悉,尤其是各種博戲,她甚至到了痴迷的狀態。

    她極為擅長一種名為“打馬”的遊戲,並且是個中好手,即使南渡以後仍然不倦於此。陸游也在《烏夜啼》中寫過:“冷落鞦韆伴侶,闌珊打馬心情。”可見這種遊戲當時極為流行。

    目前市面上仍能看到打馬的棋子,外形為銅錢狀,直徑約三十毫米,厚二毫米,中間有方孔或者無孔,上有馬形或者馬名,稱為“打馬格錢”或“馬錢”,十分精美。隨著時代的變遷,打馬格錢已成為歷史文物,由於這些錢皆非出土文物而多為傳世品,所以歷來價格不菲,深受錢幣收藏者青睞。

    李清照寫過一卷遊藝書,取名《打馬圖經》,其中附有《打馬命詞》《打馬賦》,而且專門為書作序。她稱打馬遊戲是“博弈之上流,閨中之雅戲”。序言中又自謂:“予性喜博,凡所謂博者,皆耽之晝夜,每忘寢食。”

    古人娛樂遊戲的豐富性或許超乎我們的想象,趣味性應該不遜於時下的手遊,不過現在多已失傳,我們也只能從殘留的吉光片羽中,遙想當年的盛況。

  • 13 # Ex極致玩客

    其實不用古人,我一個90後中學之前也是沒有見過網際網路的,當然小時候有網咖了,但是那時候還小,沒敢去過(怕打屁股)。

    我們小時候,生活是非常豐富的,比如去河邊抓魚蝦,游泳,上樹抓鳥,各種小遊戲,從白天玩到晚上沒有重樣的。整體和玩伴瘋跑,那時候父母也不想現在這麼保護孩子,恨不得24小時盯著。

    大人也很忙,農忙。沒有農忙的時候,還有其他活,清閒的時候可以打打撲克,打打麻將。夏天坐在一起乘涼,聊天。要不過去的人比現在的人關係要更近些,就是因為有大量時間可以讓你去接觸對方。現在不管大人小孩。手機一抱就是一天。

    所以網際網路沒有現代人想想的那麼重要,你是不是有過這種感覺,當家裡停電了,雖然盼著來電,但是停電的時候是家人交流最順暢的時候。也是一段難忘的時光。

  • 14 # 財不理人不富

    古代人工作效率極其低下,你有洗衣機感覺時間多,你手洗不用洗衣粉試試你洗一天能洗完不。古代人根本不存在多少休閒時間。活幹不完的。

  • 15 # 桌子先生47

    問這問題的肯定是個網蟲

    生活中除了上網就沒有其他事情了嗎?

    一本好書 一壺好茶 三五好友對酒當歌 吟詩作賦 勞者田間耕作 商賈沿街叫賣 旅者遊山玩水 隨便哪一樣都需要許多時間的吧

  • 16 # 浪客文史

    古代人在沒有網上的情況下每天晚上都在幹嘛呢?其實他們並沒有閒著,只是活動沒有我們豐富罷了。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一一列舉一下吧

  • 17 # 昭烈名臣

    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說明古人生活的精彩程度完全不亞於現在,甚至可能是更高更有趣。第一 出門。古代人沒有飛機高鐵,出門只能靠步行或者馬車,但是這個跟高鐵的本質區別是什麼呢?

    區別在於速度,比如現代人想去旅行,花一個小時從鄭州到洛陽,古人需要花費兩天時間,就旅遊的目的來說,似乎也沒什麼區別,對於生命的體驗和感受而言其實是一樣的。

    現代人重視時間,是因為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或者說大家都在爭分奪秒,你也不可能慢悠悠的生活,但是古人的那個環境下,大家都慢,所以對於很多事,現代人話一個小時古人花一天,本質上沒啥區別。

    第二 視覺享受方面。我們現在隨時可以用手機看視訊,看小說等等。古代人這些也能看,只不過他們讀的是紙質的小說,看的是戲劇,你用多少時間花在小說上或者是視訊上,古人可能同樣會花那麼多時間,畢竟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天24個小時,過著過著就沒了。

    第三 生活方面,古人相對於現在人而言,是比較穩定的,可能一個人幾十年乾的都是同樣的事情,但同樣的工作強度也不會那麼高,尤其是古代的官員群體,那工作上是相當的輕鬆為什麼古代很多當官的名人都會留下大量的文章詩句等,這些都是他們遊山玩水的時候寫下來的,可能你去某個地方任職,路上都要走一兩個月,這期間完全就是非常放鬆的心情和姿態,可以欣賞沿途的風光。

    人生短暫如白駒過隙,網路尤其是行動網路,不過也就是近十幾年才興起的東西,但是他已經深入的嵌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一刻也離不開網路,生怕別人找不到我們,我們不停地刷著諮詢嗎,害怕被這個社會拋棄。

    但這正是我們焦慮和恐懼的根源,一刻不停的線上,讓我們的精神從來都無法完全放鬆,不像古人,吹燈睡覺真的就睡覺了,但是現在,我們關了燈手機依然會隨時想起來,帶給我們未知的或者是無聊的資訊。

  • 18 # 微光愛分享H

    有個前提你必須瞭解,古代和現在最大的區別在於社會節奏沒有那麼快,人也沒有那麼浮躁,時間可以說是大把大把的,上網其實在所謂的碎片時間佔有很大的作用而已。古人在沒事情乾的時候可以看戲,聊天,練武,遊山玩水,下棋,製作一些工具,看書,學做菜的手藝 等等等等。 太多了。 尤其在與人與人的關係方面,古代人比如今的人更有交際能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反駁“沒有資本家的話,誰來給你們發展經濟、提供就業?”這類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