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兄北弟

    孩子內向還是外向絕大部份決定於基因以及早期環境,這是很難改變的,因此家長首先要接納孩子的天生氣質型別。

    但這本身並不表示內向的人社交能力更差,只是在社交的時候會損失能量覺得累,而外向的人則剛好相反,與他人交流會覺得能量爆棚。

    無論孩子天生氣質如何,家長首先要接納並表示肯定,但是在接納的同時也應該適當引導以提高孩子將來的適應能力。

    引導首先可以以身作則,比如帶孩子出門的時候主動與他人打招呼,主動帶孩子去熟悉的朋友和環境裡玩,在讓孩子感覺舒服的環境下逐漸引導他跟其他人的溝通和交流。

    另外肯定他們獨處的需求,或者對個人空間的需求。如果在孩子覺得個人空間被侵犯的時候,尊重並維護他的感受,並且替他向其他人解釋為什麼他會感受到被侵犯,以後他會主動的為自己的權益努力,並且知道自己的權益不會被影響的情況下,才願意更多的與他人交流。

    這也是為什麼不主張大人在孩子小的時候強迫他們跟陌生人打招呼或者與其他人分享玩具等。

  • 2 # 奶爸閒談育兒

    關於孩子膽小不敢打招呼的問題,每個家庭都會碰到,女兒比兒子膽小一些,更容易出現這個問題。很正常,因為隨著孩子長大,總要去接觸陌生的環境、面對陌生人,不敢主動打招呼接觸實屬正常,成年人很多也都會這樣。只要父母做好言傳身教,孩子看到打招呼並不是那麼困難,也就會慢慢主動打招呼。

    不過有些小孩到5、6歲,甚至更大些了,還是不敢打招呼,就需要注意了,父母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想,總結起來無非以下幾個:

    一是父母經常當著孩子面吵架。這種行為危害程度最大,孩子看到父母生活的不協調,內心受到的傷害很大,覺得人與人之間很難相處,與別人接觸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就這樣,孩子面對外人會自卑、膽怯,甚至對婚姻也產生懷疑,好多不婚主義者也就這樣產生了。

    二是父母經常對著孩子吼叫或者打罵孩子。棍棒之下會不會出孝子倒不一定,但是肯定會讓孩子心態變得不正常。孩子很小,能理解的東西也很少,他不會把父母的打罵當作關愛,只會當成父母對自己的否定,孩子對人情會變得比較冷漠,對別人也會變得苛責,很少會去肯定別人,自然也就懶得理人。

    三是對孩子否定太多。教育孩子雖然比訓練猴子要複雜很多,但是道理是一樣的,孩子做得好就要表揚、獎勵,孩子做得不對就要批評、懲罰。但是華人的內斂性格,決定了批評懲罰多,而表揚獎勵少。孩子覺得自己怎麼做都不對,對自己的能力產生很大的懷疑,在與人交往過程中也沒有自信,自然提不起興趣跟人打招呼。

    四是對孩子保護太過了。孩子與別的孩子玩鬧,被弄哭了,大人要去找別家小孩理論;孩子要出去玩耍,小心翼翼的跟著。對孩子的關愛無可厚非,但是溫室裡哪能長出參天大樹。無法獨立選擇玩伴,無法自由玩耍,無法自主處理自己面對的困難,這樣的小孩會比較怯懦,肯定不願意主動與人打招呼。

    我能想到的原因就這些,題主如果從自己身上找到了這些影子,就要想辦法改掉,這才是治本的事情。而且,發現孩子不願意跟人打招呼後,題主也不要強求,不能每次強行要求孩子跟別人打招呼,這樣孩子的羞辱感會不斷強化,害羞緊張的情緒會一次次重複,適得其反。應該怎麼做呢?我的建議很簡單:

    第一,父母帶好頭。孩子跟著父母,自然而然就學會怎麼與人打招呼了。

    第二,讓孩子和其他小朋友好好玩耍。大人最多遠遠看著就行,孩子習慣了一群人遊戲,喜歡上了集體生活,他就會慢慢開始跟自己的玩伴打招呼,跨出第一步之後,後面的事情也就順理成章了。

    第三,陪孩子鬧。沒有什麼是一場遊戲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陪孩子再玩一場遊戲。陪孩子瘋過、鬧過之後,孩子的性格自然而然就會開朗起來,還需要擔心他不與人打招呼嗎?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㴕莉花葉子發乾落葉是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