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汽車體系培訓

    此時蘇聯表面上看似強大,實際己經是外強中乾的紙老虎了,深陷阿富汗難以自拔,華約小兄弟離心離德,國內民生艱難,生活必需品缺乏,因石油長期低價,財政困難,盧布貶值嚴重。實際實力除核武器尚可與美一比,其它均在美之下,常規軍力能達美五、六成,經濟要比美落後30年不止。總之這是蘇滅亡的前夜與美國設有可比性。

  • 2 # 青語人言

    回過頭看1986年,蘇聯走向了滅亡之路,美國開始了新的擴張,即將成為一超獨霸的國家。

    1986年的蘇聯,有幾個標誌性的東西。

    戈爾巴喬夫上臺,開始了改革。事實證明,這次改革讓蘇聯走上了滅亡道路,改革措施是上了西方國家的當。

    深陷阿富汗戰爭,拖累財政,全世界討伐,開始考慮撤出。

    經濟陷入困境,民生極度困難。由於長期發展重工業,經濟收入過度依賴能源礦產,生活所需產品匱乏,加之改革放開輿論,社會難以穩定。

    五年後,蘇聯解體了。在2018年莫斯科勝利日閱兵儀式上,戈爾巴喬夫留下了淚水,我們難以想象他那時候想到了什麼,以及1986年他是怎麼考慮的。身為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卻被西方國家推崇為英雄,這是最大的諷刺。

    同時間的美國,一個二流演員成為了強勢總統。羅納德里根上臺後提出來星球大戰計劃,全面擴張,與蘇聯對抗。此時的美國經濟開始了低速增長,全面好轉。在1984年爭取連任過程中,里根憑藉其“美國重新復興”的有力口號和樂觀親民的作風,在美國50個州中的49個州贏得了壓倒性的勝利。(美國重新復興和美國重新偉大很相似啊。)

  • 3 # 段宇宏

    其實差得很遠很遠。就拿經濟來說是最直觀的,經濟是一切之基礎。

    先看GDP總量,1980年代中期,蘇聯的GDP也就7000至8000多億美元,當年美國的GDP是4.6萬億美元,蘇聯的經濟實力還不如日本,當年日本的GDP總量是2萬億美元。

    但是要特別說明一點,蘇聯的GDP數字不值得認真,只能略微參考,實際上沒有什麼價值,為什麼?

    首先是經濟資料的準確度存疑。第一,蘇聯過去沒有定期公佈詳盡經濟資料的習慣;第二是蘇聯的資料水分太大,一方面是統計方法不符國際標準,另一方面是造假太嚴重。資料不像其他國家那樣公開透明,可以監督和質詢,蘇聯對各種指標,只能報喜不能報憂。

    其次是經濟質量太低。GDP除了看總量,也要看人均,經濟除了看GDP,還要看經濟結構和質量。蘇聯的GDP質量是很低下的,因為它實行計劃經濟,沒有市場經濟,完全是按照長官意志和指令來生產,產品也不是為了市場和消費者的習慣與喜好來設計來生產。蘇聯的生產過程,效率低下,產品質量差,浪費和貪汙驚人。

    從1913年到1990年,美國、日本等國與蘇聯的人均GDP發展圖表,紅線是蘇聯,藍線是美國,黃線是日本。

    比如蘇聯某州的國營鞋廠,接到長官命令,今年生產兩百萬雙鞋,很可能這一年本省消費者既不需要這麼多鞋,或者根本也不會買這種老舊款式的鞋,但它按計劃就得生產。生產過程中,有大量次品,浪費掉了,出廠的也是款式醜陋,質量低劣,結果根本無人買,這兩百萬雙鞋絕大部分就爛在倉庫裡,但是卻計入了GDP,甚至這一年由於比上年多生產了二十萬雙,還顯示GDP增長了。

    蘇聯時代,花費大量時間在國營商店門口排長隊買麵包買牛奶是日常生活景象,有時候排了幾小時,到你了,但卻沒貨了,只有改天再來排,在外華人看來不可思議。

    蘇聯的經濟嚴重偏向重工業和軍工業,跟歐美日比也很落後,也存在效率低,技術差的問題。服務業基本沒有,民用工業極其落後。牙膏牙刷香皂洗髮水這些日常用品非常緊缺,有時候要開後門找關係才能弄到;麵包奶油肉類等生活物資相當短缺,為了買麵包人們得排成長隊。國營商店貨架上經常空空如也,至於生活中的享受型用品,那就是隻有特殊階層透過特供商店才能買到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投籃出手後的手型是成勾狀,而且還是繃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