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有感
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自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藩鎮割據愈演愈烈。
公元799年,河南宣武和彰義兩藩鎮發生叛亂,朝廷派兵平叛,這場戰爭規模大,波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所以白居易在本詩開頭就說“經亂關內阻飢”,這場離亂讓他和家族的兄弟姐妹離散,天各一方。
又是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他望著皎潔的月光,想到遠方的親人,有所感觸,於是便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句句緊扣主題,不飾辭藻,不言廢語,淡而有致,將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寫到了極致,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詩歌首聯和頷聯照應標題,寫的是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
自從河南戰亂後,祖先的產業早已蕩然無存,兄弟姐妹們也是流落四方。
再次回到家園,只見四周荒蕪寥落,想到骨肉同胞流離失所,他的心更沉重了。
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只是在他出生不久,就發生戰亂,隨後跟著父親遷往安徽符離,但是河南仍算是他的家鄉,祖宗的基業也在此。
如今又是一場叛亂,原就凋敝的祖業更是消失殆盡了,詩人見此本就傷感。
再一想到因戰亂而背井離鄉,各奔東西的兄弟姐妹,心中的憂愁更深了。
無論哪個時代,戰爭對人民的傷害都是最大的,就像曹松所言“一將功成萬骨枯”。
接著的頸聯透過“千里雁”和“九秋蓬”這兩個意象,突出詩人孤獨彷徨的情感。
他顧影自憐,就好像離群索居的大雁,行蹤不定,又像那無根隨風飄轉的蓬草。
這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道,不僅對仗工整,也將詩人和兄弟姐妹離散後,那種孤獨寂寞、漂泊無依的情緒刻畫得入木三分。
大雁通常都是成群結隊的,所以離群的雁最是孤獨,就像黃庭堅的“驚風鴻雁不成行”,寫的也是和兄弟分離的情景。
而“蓬草”是無根之物,隨風飄轉,常用來形容漂泊異鄉的遊子,就像李白送別友人的“孤蓬萬里徵”,也是如此。
詩人沒有直接說自己的孤寂,而是以“孤雁”、“斷蓬”為比喻,含而不露地表現了飽受戰亂的零落之苦,讀來令人心疼。
接著的尾聯直抒胸臆,表達了他對遠方親人的無限思念。
流落四方的親人,看到這明月,應該會和我一樣暗自垂淚吧。
雖然我們不在一處了,但是這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情應該是一樣的吧。
古人常常望月懷遠,雖然天各一方,但是月亮卻是相同的,就像王昌齡所言“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無論身處何方,互相思念的人,因著這萬古不變的明月,而緊緊相連。
全詩不用典故,不雕琢詞句,而是以最通俗淺白的語言,道出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引起了千古共鳴。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全文解析自安史之亂後,唐朝由盛轉衰,藩鎮割據愈演愈烈。
公元799年,河南宣武和彰義兩藩鎮發生叛亂,朝廷派兵平叛,這場戰爭規模大,波及範圍廣,持續時間長,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
所以白居易在本詩開頭就說“經亂關內阻飢”,這場離亂讓他和家族的兄弟姐妹離散,天各一方。
又是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他望著皎潔的月光,想到遠方的親人,有所感觸,於是便寫下了這首詩。
這首詩句句緊扣主題,不飾辭藻,不言廢語,淡而有致,將詩人對親人的思念之情寫到了極致,千年來打動了無數人。
詩歌首聯和頷聯照應標題,寫的是戰爭給百姓帶來的災難。
自從河南戰亂後,祖先的產業早已蕩然無存,兄弟姐妹們也是流落四方。
再次回到家園,只見四周荒蕪寥落,想到骨肉同胞流離失所,他的心更沉重了。
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只是在他出生不久,就發生戰亂,隨後跟著父親遷往安徽符離,但是河南仍算是他的家鄉,祖宗的基業也在此。
如今又是一場叛亂,原就凋敝的祖業更是消失殆盡了,詩人見此本就傷感。
再一想到因戰亂而背井離鄉,各奔東西的兄弟姐妹,心中的憂愁更深了。
無論哪個時代,戰爭對人民的傷害都是最大的,就像曹松所言“一將功成萬骨枯”。
接著的頸聯透過“千里雁”和“九秋蓬”這兩個意象,突出詩人孤獨彷徨的情感。
他顧影自憐,就好像離群索居的大雁,行蹤不定,又像那無根隨風飄轉的蓬草。
這兩句歷來為人所稱道,不僅對仗工整,也將詩人和兄弟姐妹離散後,那種孤獨寂寞、漂泊無依的情緒刻畫得入木三分。
大雁通常都是成群結隊的,所以離群的雁最是孤獨,就像黃庭堅的“驚風鴻雁不成行”,寫的也是和兄弟分離的情景。
而“蓬草”是無根之物,隨風飄轉,常用來形容漂泊異鄉的遊子,就像李白送別友人的“孤蓬萬里徵”,也是如此。
詩人沒有直接說自己的孤寂,而是以“孤雁”、“斷蓬”為比喻,含而不露地表現了飽受戰亂的零落之苦,讀來令人心疼。
接著的尾聯直抒胸臆,表達了他對遠方親人的無限思念。
流落四方的親人,看到這明月,應該會和我一樣暗自垂淚吧。
雖然我們不在一處了,但是這思念家鄉親人的心情應該是一樣的吧。
古人常常望月懷遠,雖然天各一方,但是月亮卻是相同的,就像王昌齡所言“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無論身處何方,互相思念的人,因著這萬古不變的明月,而緊緊相連。
全詩不用典故,不雕琢詞句,而是以最通俗淺白的語言,道出了深切的思念之情,引起了千古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