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積木育兒
-
2 # 蒲公英的種子22310895
我家孩子八個月會喊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會說些簡單的狗狗,喝,燙等,一週歲後雖然說話不連續但是能聽懂他意思。一歲半後基本能交流。我覺得他說話早除了他自身原因外還有我這個媽媽的原因。我從懷孕六個月後就每天都會和他說話,睡前會背詩,講故事。出生後產假期間我在他面前做什麼都會給他解釋和他說話,而且每天晚上睡前同樣也是背詩講故事。現在他22個月了,沒有特地強調讓他去學習古詩什麼的,他自己都會找來讓你給他念,而且會被四五十首古詩。三字經他會背一半了。英文兒歌他也會唱十幾首。現在他樂意學我們就教,從來不強迫他,反而他更好奇的去學習了。和同齡孩子比差別還是蠻大的,因為他會說話交流和理解都很OK,所以遇到事情能很好的說教。同樣一樣大的孩子要坐搖搖車會哭會鬧,他要玩只要給他說出來沒有帶硬幣他就不鬧了,坐上玩會就下來了。所以孩子還是早點訓練說話的好。
-
3 # 三城一郭
小嬰兒發音非常豐富,在月子裡的時候就會發出各種聲音,大人是模仿不來的。就像他們的表情一樣非常豐富。
到三四個月的時候,寶寶自己就有意說話,發出各種聲音,這時媽媽就可以趁機引導,比如:寶寶發音baba,媽媽就可以和孩子互動,不斷的重複,等孩子過幾天不說的時候,媽媽也不要忘記說baba的音,並且在看到爸爸的時候,告訴寶寶這是爸爸。其他也一樣,玩具的認知,顏色的認知,感知的認知,等等,孩子逐漸就認識了很多東西,並且會透過說話表達,有需求的時候寶寶就會說。
我的孩子5個月的時候就叫媽媽,說話非常早,有個別音發不清楚,後來上幼兒園慢慢就糾正了。2歲的時候很多古詩,弟子規都能背下來。語言非常豐富,模仿別人的說話能力也很強。但是,老二就不是那麼回事,按說,有老二家庭的語言環境是很好的,有老大的帶動,但是恰恰相反,老二說話非常遲,什麼都知道,六七不說,而且嘴很笨,對於一些稱呼會說的說一點,不會說的就閉嘴不說。現在2歲多了,話語突然間多了起來。
所以,每個孩子的語言和動作發育是不同的,因人而異,母親只要盡力即可,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下自如的學習。
不需要專門鼓勵嬰兒發音,發音是孩子的本能,只要順著孩子成長的天性,只需要在嬰兒有意發音的時候,對寶寶有迴應即可,即配合寶寶,給寶寶示範,從不斷的重複簡單的語言開始,配合表情,圖形、實物等加增孩子的認知,孩子自然就會了,需要時間,需要媽媽耐心陪伴。
那些媽媽和孩子多說話的孩子,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很強。
回覆列表
訓練孩子說話,我們可以從訓練孩子聽力開始。對於三四個月的孩子來說,父母說話的語氣和聲音都會引起孩子的興趣。這個月齡段的孩子能夠注意到人的聲音是從嘴裡發出的,進而自發的觀察父母說話時嘴唇發出的動作並開始模仿。所以說聽力的訓練是為孩子說話積累素材。而且這個月齡段的聽力訓練也不需要特殊的道具,父母可以在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可以適時的和孩子說說話。如媽媽在給孩子穿衣服的時候,媽媽可以語氣溫柔的和孩子說話“媽媽在給你穿衣服,這件衣服是不是很好看吖。寶貝的小手伸出來了,另一隻小手也伸出來了……”在這過程中,媽媽要神情溫柔、與孩子有眼神的交流、語調輕柔、表情豐富。等孩子再大一點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接觸更豐富的聲音,並引導孩子去分辨。比如當著孩子的面搖搖撥浪鼓,問孩子“這是什麼聲音呢”,吹下哨子“這兩個聲音是一樣的麼”,父母可以從孩子的表情和動作中觀察孩子對聲音的分辨。
當孩子已經在頭腦中累積了很多聲音素材且發音的生理基礎也得到發育的時候,就會開始自己不自覺的咿呀學語。這個時候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自己在孩子面前的發音是否標準。從“媽媽~爸爸~”這種簡單的發音的發音開始引導孩子說話,等孩子的語言發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教孩子唱歌,最好選孩子熟悉且簡單的兒歌,孩子在學習唱歌的時候會下意識的注意到父母唱歌時的口型,透過模仿準確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