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辣媽育子

    孩子身上的問題,大部分都是父母教育問題的折射。

    哭鬧是每一個孩子都會有的情緒發洩方式。只要不是過分,應該讓孩子把不良情緒釋放出來。但是一遇到問題就哭,那就需要父母的引導了。

    家長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越讓孩子閉嘴停止哭鬧,孩子越是哭得厲害。面對孩子哭鬧,一味採取制止和厭煩的態度,不去進行有效的引導,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哭只是孩子的手段,他們想以此引起關注達到他們的訴求。家長要及時迴應孩子的請求,行或者不行給孩子明確的態度。

    面對愛哭的孩子,家長應該學會耐心,學會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接納他們的情緒,傾聽他們的聲音。待孩子情緒平穩後,給他們正確的引導,孩子才會更好的接受。

    孩子小的時候,哭是他們唯一對抗的方法。儘可能早的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情緒,並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後進行正確引導。

    讓孩子明白,哭解決不了問題,說出來才能更好的達到訴求,他就不會把哭作為手段。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要做好情緒管理,不要對孩子大喊大叫,動輒打罵,有話好好說,才能給孩子做一個好的榜樣。

  • 2 # 宸媽碎碎念

    孩子的問題去照顧ta成長的人身上找問題。

    6歲的孩子遇到問題不知道講出來,每次遇到問題就哭,那麼家長首先應該反思,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陪伴孩子的人是否過於嚴厲?讓孩子遇到問題不敢講,不會講,除了用哭來宣洩自己的情緒,不知道怎麼處理問題呢?

    關於調整,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首先,調整撫養人的教養方式。

    調整撫養人的教養方式是必須的。實際上,孩子從小到大的安全感建立就是從撫養人的撫養方式中逐步建立的。

    科學的撫養方式自然能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習慣。而糟糕的撫養方式自然會對孩子造成各種不良影響。

    第二,利用小契機對孩子進行合適的引導。

    生活中要適當抓住小契機,對孩子進行合適的引導。比如一起玩耍的小夥伴遇到問題的解決方式是積極正面的,撫養人要及時對孩子進行引導和肯定。

    先教會孩子遇到問題應該怎麼做。反覆教。不要怕麻煩。更不能責備孩子笨,孩子傻,什麼都不會。

    第三,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處理問題方法。

    第四,把一切交給時間。

    把一切交給時間。

    6年的時間慢慢形成的孩子現在這樣,不是簡單的一次兩次調整就可以改變的。所以,家長不可以過度焦慮和急迫。更不可輕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鼓勵,啟發,把一切交給時間,孩子慢慢的會找到自己的處理問題方法。

    相信孩子!

  • 3 # 大果小果媽媽

    啟發孩子,協助解決問題。

    當孩子不會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哭泣就是最好的表達。

    所以,教會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就不會什麼事情都只知道哭了。

    可以檢視我@育兒不煩惱 的文章《當孩子哭時,除了說不許哭,你還可以做這幾件事》

    第一步:鼓勵孩子“說出來”

    不知道如何表達的孩子,你要先“幫他說”,比如:哦,你摔跤了,磕到手了,很疼,對不對?

    給孩子作示範,然後,當事情真的發生的時候,孩子才有能力說得出來。

    第二步:先描述情境,再表達感受

    家長可以讓孩子練習透過說“我感到……是因為……我希望……”這樣的句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弟弟搶了我的樂高,我感到很生氣,因為我才剛玩一會,我希望他能等我玩了之後自己給他,不要搶。

    第三步:立刻迴應

    當孩子說出他的感受時,父母要快速回應他。

    小孩子就會發現,我不用哭不用鬧不用滾得滿身大汗,我只要說出來,媽媽(爸爸)就會理解我,幫助我,這樣太好了。

    下次,再有情況的時候,孩子也就願意積極用說的方法而不是哭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達·芬齊逝世500週年,他依然影響力這麼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