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愛腎網

    血液透析療法是目前搶救或治療急慢性腎衰竭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所有需要進行長期血液透析的患者,都必須具備一個必要條件——良好的血管通路,即動靜脈內瘻。動靜脈內瘻是長期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通路,也是首選通路。

    但臨床上,很多透析病人都會存在內瘻異常的情況。

    做了個瘻,卻經常感染,出現紅腫熱痛;

    手腕的瘻,沒用多久開始有血栓形成;

    開始時瘻管挺好,現在突然不通了;

    ……

    實際上,血透腎友在進行動靜脈內瘻術後,發生出血、感染、血栓、動脈瘤的情況並不少見。

    內瘻是血液透析腎友的生命線,是保證透析順利進行、提高透析質量的關鍵。因此,每個腎友都應該學會如何正確護理及處理內瘻問題。

    什麼是內瘻?

    人的血管有動脈和靜脈,從心臟向全身輸送血液的通道是動脈,從全身返回心臟的血液通道是靜脈。

    大家在體檢和檢查需要採血時,通常使用的是位於面板淺層的靜脈。但是靜脈無法滿足透析所需要的充足血量,所以需要從血量多的動脈中取出。這時,把血液豐富的動脈與靜脈相吻合,使靜脈中留著動脈血,就形成了內瘻。

    常見的內瘻異常(併發症)有哪些?

    常見的內瘻併發症包括出血、感染、血栓等等。

    1、感染

    表現為瘻管區域性紅、腫、熱、痛,並可能伴有寒戰、發熱的全身表現。

    常見原因為穿刺引起,例如實施穿刺的醫護人員洗手不充分或手套汙染。或者是患者自身對於內瘻側肢體的清潔不到位。

    糾正方法為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及提高穿刺技術、嚴格無菌操作。

    2、血栓

    常表現為瘻管處雜音和震顫消失,內瘻血管處疼痛。

    常見原因為血流量不足或脫水、低血壓、高凝血、營養狀態較差等。

    一旦發現,應及時聯絡醫護人員及時處理。

    3、血流量不足

    表現為瘻管的雜音震顫減弱,穿刺引血後血流量低,管道充盈不足。需要積極判斷為功能性狹窄還是器質性狹窄。

    功能性狹窄是因為血壓低、穿刺失敗或不當等原因導致的血流量不足,應及時處理引起血流量不足的原因;

    器質性狹窄是指內瘻血管本身病變導致血流量不足,需要進行血管擴張術。

    4、內瘻瘤

    因動脈的血液流入靜脈,產生的壓力較大,而靜脈表淺、壁薄,使一部分靜脈的血管壁產生擴張形成內瘻瘤。

    這種情況下,應避免過早使用內瘻,一般4-8周後內瘻成熟才可使用。

    日常生活中,這麼做可以保護內瘻!

    1、減少內瘻側肢體的使用

    比如避免枕著內瘻側手臂睡覺,不使用內瘻側手臂測血壓以及不用內瘻側手腕戴手錶、拎重物等。

    2、保持內瘻部位的清潔

    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保持內瘻部位乾燥、衛生。

    3、透析結束時的護理

    透析結束後,及時用無菌紗布或棉墊壓迫止血,並稍稍抬高手臂。至少保持5-10分鐘,以達到不滲血及捫及震顫或聽到血管雜音為宜。

    4、透析間期的護理

    透析結束24h後,可用熱毛巾溼敷穿刺處。尚未使用或剛開始使用的新瘻使用內瘻握力球鍛鍊,使血管擴張充盈;平時也可佩戴袖套,保護內瘻。

    5、學會自我檢查

    應每天檢測內瘻血管是否通暢。用手指輕輕觸控內瘻處面板,若能感到“呼-呼-”的血管震顫,說明瘻管通暢;如果震顫減弱,或穿刺部位紅腫,甚至內瘻突然疼痛,說明內瘻可能堵塞,要及時就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如何自己鍛鍊恢復腰椎間盤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