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內科趙大夫
-
2 # 快樂人生168025476
百分之九十九的精神病人都是由於長期失眠而導至的,長期失眠開始表現出記憶減退,反應遲頓,接鍾而來的是抑鬱,情緒波動,但很多青年人還不知道這已經有病了,直至因點點小事就一反常態,把事情鬧得一踏糊塗,別人才認為這個人不是這個樣子,怎麼今天這樣了,別人發現了他(她)一定是有病了。病人本人不認為自已有病,當他要知道了自己有病時能積極配合醫生和家庭為他(她)治療,病就好了一多半,所說病人已經清醒,這樣病人在醫生指導和藥物治療及家庭成員,單位同志等協同配合下,就能很快得到康復,病人本身再稍稍懂得些精神保健方面的常識康復後不復發也同樣可以做到。
-
3 # 犀利小輝
抑鬱的一般不會覺察自己有病了,有的難受可能會就醫,多次發病可能會想到是不是又犯病了?精神分裂的不會,已經失控。
-
4 # 李愚公笑不死你740
如果能夠意識到自己有病,而且主動求助的人屬於有自知力,不是精神病人,而是心理病。精神病人一般不承認自己有病
-
5 # 要利民
精神疾病應該能意識到,因任何疾病都有一個發展過程,是從輕到重,從小到大,尤其是精神疾病從睡不好吃不香是會有感覺的。
-
6 # 升解心理
精神病是指具有精神病性症狀的一組精神障礙,曾經被被稱為“重性精神病”,包括器質性和功能性兩大類。後者主要有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礙、偏執性精神障礙等嚴重的精神疾病。不包括神經症、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等所謂“輕型精神障礙”。
在ICD-9中,對精神病的描述是:精神功能損傷程度已經達到自知力嚴重缺失,不能應付日常生活要求和保持對現實恰當接觸。
由此可知,精神病是不會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病的,對於精神病的診斷有十分嚴格的程式和標準,要考慮到發病基礎、起病及病程、臨床表現、病因與誘因等因素,但其中自知力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
7 # 精神知多少
感謝邀請,精神障礙不同於其他疾病,我們在臨床治療時經常要評估患者是否存在自知力,也就是病人對自己疾病的認識及批判能力;所以自知力也是評判患者精神障礙嚴重程度的指標之一。首先當我們的身體出現不適的症狀後,多數人會主動求醫,儘快查明原因去對症治療;這說明我們對自己的疾病有認識或者感知,我們能正確評判併為此採取行動;而精神疾病患者則不同,因為他們出現精神障礙後會影響自己的認知和判斷功能,很多精神症狀不會出現在軀體表現上,病人不會有身體方面的不適,精神症狀往往在患者的思維內容或感知覺上出現問題,雖然很多症狀是歪曲的知覺體驗,但對於患者本人來說確實感同身受,自然就會相信自己的所聽所想,甚至會讓病人做出錯誤的判斷,進而出現紊亂行為表現。
這時家人發現患者行為異常,會要求病人住院,但病人覺得自己確實體驗了某些異常表現,比如確實聽見有人在罵自己,當然需要還嘴,確實看到有人跟蹤自己,覺得他來傷害自己不是正常的反應嗎?如此看來,患者不認為自己有病,確實有一定的“原因”。但這些所謂的“原因”都是精神症狀,他們雖然在患者主觀體驗中存在,但與現實不符,是我們的大腦欺騙了他們。
那我們精神疾病的患者都沒有自知力麼?當然不是,大多數重性的精神障礙確實病人無明確的自知力,但在神經症、情感障礙等疾病中很多患者還是有一定的自知力的,他們能主動求醫,尋求幫助,能夠配合醫生的治療,遵醫囑服藥;經過系統治療這樣的精神疾病還是可以緩解甚至痊癒的。
-
8 # 小錦鯉到我家
我認為患者是無法意識到患這種病的。對於我來說就不知道長期失眠會導致抑鬱症,進而發展到重度抑鬱症。
因為我完全就不知道還有這種病,更沒想到我會得這種病,直到確診後,才開始慢慢的瞭解這個病。想到以前我脾氣暴躁愛發脾氣,一點小事我都會大發脾氣,和我現在服藥控制的效果大不一樣,現在不會再亂髮脾氣了,也從來不說後悔不該伺候老人把自己累倒而得病了,也不抱怨他家人了。
在確診以前我從來就沒有意識到自己患病了。
回覆列表
精神病人,知道自己患病嗎?這個問題應該分兩種情況。第一,精神病人不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這種情況叫做自知力缺乏。第二種情況,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但是不知道精神疾病的性質,這種情況叫做自制力的部分缺乏。通常新發的精神病人自知力完全缺乏,他們不知道,也不承認自己患有精神疾病,而嗯,而復發的精神病人,由於他們之前有過就診,有過住院的治療經歷,所以他們承認自己患有精神疾病,但是不承認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的嚴重程度,或者目前存在某些危險傾向,所以他們的情況屬於自知力的部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