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咚奔
-
2 # 兔子愛上豬寶寶
現在的年輕人婚後大多數都是不願意和父母一起住的,在我看來,這個根本不能作為不孝順父母的理由。男女到了年齡以後為什麼要結婚?目的是為了成家立業,組建自己的家庭。什麼叫自己的家庭?就是夫妻二人,加上未來的孩子,這是自己的家庭。而父母也有自己的家庭,就是她和她老公是自己的家庭,孩子長大結婚以後已不屬於他們這個家,而且屬於自己的家,任何一個孩子都是這樣,沒結婚之前可以算一家,但是結婚後就算自己一家了。父母也沒有干涉子女婚姻,生活的理由,更不應要求與已婚的子女同住。第一要避諱,公公與兒媳婦會存在不方便的問題。第二要避免矛盾,婆媳矛盾。
什麼是孝順?所有子女對父母都有贍養義務,也同時要孝順父母。但是贍養,孝順不等於同住。子女可以定期看望父母,愛父母,給父母生活費等。如果說孝順父母就要一起住,那麼你還成家為何?乾脆一輩子和父母蝸居在一起好了,還談和成家立業?不要說什麼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幾千年的文化,以前都是和公婆一起。以前,你也說了是以前,以前都是封建文化,子女沒錢,都是靠父母,依託父母,不像現在子女自己養活自己,父母還要依託子女,這和以前是完全顛倒過來的,所以不要拿以前和現在相提並論。既然知道婆媳,公媳關係會緊張,就不要強求,對大家都好,雙方也會開心。該孝順孝順,該贍養贍養即可,但是平時就要各自過好自己的生活,不可互相干涉互相打擾。
-
3 # 三平米書屋
看到這個問題,首先不要考慮孝順不孝順的問題,我覺得更是生活關係或者家庭關係的問題。眾所周知,婆媳關係在家庭關係裡面是一個很巧妙地存在,婆媳關係處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家庭關係是否和諧。那麼既然面對這樣現實的問題,我們就不應該逃避,而是想辦法把問題解決,增進婆媳關係的和諧,和家庭關係的和諧。
但是父母和兒子之間的關係是有血緣的,而和媳婦是非血緣的關係。在家庭觀念上和生活理念上都不太一樣,甚至還會有一定的代溝。在一起生活的時間久了,難免會因為一些孩子教育和日常消費,甚至一些日常的瑣事而有不同的意見,久而久之,難免會有一些罅隙。而維繫這種關係的紐帶就是兒子,但往往在婆媳關係處理不好的時候,在中間最難做的就是兒子和丈夫。其實都是無關緊要的一些瑣事,每個人都想著把家庭過好,沒有哪一個母親不希望孩子幸福,更沒有哪一個女人願意把婆媳關係弄得很僵,這樣不但影響了家庭的和諧,更影響了夫妻感情。
在早些年代,一般男子成年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之後,都會有分家分房的習俗,這並不是說孩子不孝順,也不是說家庭的不和諧。更多的是為了家庭的和諧,不希望在日後的生活中因為總總瑣事而產生摩擦。那麼現在就來說一下我的見解:
父母有父母的生活,子女有子女的生活,各自獨立,相互尊重又相互關愛!不過多幹涉和影響彼此的生活!這樣才會都感覺到輕鬆、自由,而不是成為對方的壓力和負擔。
父母尊重子女的能力和選擇,在子女成年成家之後,應該放手讓子女獨立的成長、成熟,按照自己真實的意願和自己的生活理念去活自己!
子女要在成年之後,特別是在有自己的家庭之後,更應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而不是依賴父母或者啃老。應該用自己的能力和生活方式,去獨立生活。
子女對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孝順與贍養,而是尊重。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收入基礎,合理的給予父母在生活上和感情上的照顧。
-
4 # 我苡為你榮
不願意和父母住的原因是什麼?
是男方的父母還是女方的父母?
問過你父母的意見了嗎?
知不知道你父母的想法?
父母有房子嗎?
你們夫妻有單獨的房子嗎?
父母身體怎麼樣,行動是否方便?
父母有多大年齡?50?60?70?80?90?100?
你是否還有兄弟姐妹?
父母是否有退休費能保障他們的生活和醫療開銷嗎?
你們是否要負擔父母的開銷?
父母的思想觀念是否開放?還是古板?
父母的性格怎麼樣?
…………
先把很多問題自己列出來,考慮清楚。畢竟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不同,不能一概而論。
作為子女,父母養我們也不容易,各方面權衡,儘量去平衡這個家庭裡的每個人的利益。
比如:父母和你們只有一套房,並且也沒有其他姊妹兄弟的,如果你們不願意和父母住,父母就得出去住或者你們搬出去住,但是也要先考慮父母的意見和夫妻另一方的意見,這個得你們家庭協商了。
父母出去住的話,父母就要租房,租哪裡?能照應他們嗎?還得考慮父母的生活收入和開支,如果不夠,需要你們補貼了,你的另一半會同意補貼父母嗎?
這些都需要你去溝通解決,清關難斷家務事,本就沒有是非對錯,不能傷了夫妻和氣,也還要孝順父母,看你如何會做人了。
-
5 # 中子期
如果條件允許,那還是適當的分開比較好。就算住一起,也的房子大一些,畢竟經過這個疫情,小房子的人肯定明白一家人擠在一個剛好夠用的小房子,還是會有很多的不方便。新婚燕爾的年輕人還是需要一些私人空間的,你懂得……另外大多數婆媳之間,還是可以印證距離產生美這句真理的!
不願意和不孝是兩回事!
沒跟都有自己的意志,也都需要獨立的空間,我們需要,父母也需要,適當的留白是相處的哲學!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了照顧父母,可以住同一個小區,住同一棟樓這樣的方式。
新時代的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獨立的想法。而為人子女,在自己建立新的家庭後,也不能放棄或者減少對父母的孝道!照顧父母、常抽空陪陪父母……這些也都是應該的,必須的!
-
6 # 飄搖snowman
堅決不願意。個人意見是否願意跟父母同住跟孝順與否完全不相關。在現實生活中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我們與父母的關係哪怕再要好都難免有跨不過去代溝。很簡單的生活中的年輕人喜歡自由,週末喜歡睡懶覺,吃飯喜歡重口味,晚上喜歡熬夜,而這一切的生活習慣與上了年紀的父母恰好形成反差,開明的父母能夠理解,不予干預。但免不了有不少父母總是喜歡拿我們當孩子進行說教,一次兩次還好,次數多了矛盾就激發了。還有就是父母年紀越大在孩子們面前越是膽怯了,結了婚之後家裡突然多了個人一起過日子父母越發謹小慎微,生怕惹兒媳婦或者女婿不高興。在我看來,我寧可他們兩個老人相依相伴自由自在也不願意要這樣的孝順。
-
7 # 在遠方L
結婚後很多年父母不願意來城裡住,不能說沒事幹,沒意思。他們在老家開荒種地,很自由很開心,父親九十歲行走不便後,父母來城裡和我們同住。
-
8 # f飛翔的小螞蟻
說真心話,不願意,畢竟觀念不一樣,你覺得這樣就是正確的,她偏偏覺得這不行,呢不行,思想太古板,不懂變通,溝通也困難,後來乾脆也放棄溝通,後來有了孩子,不得不讓老人幫忙看孩子,現在家庭大多都是年輕人上班,父母幫忙照看,也就不能考慮太多,總之,一家人生活,太認真的較真一件事很累,人生苦短,放過自己,也放過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
-
9 # 清風紅言
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成人;幫助我們長大、成家、立業.......;為我們付出太多太多,當然是願意和父母一起生活、一起住了,但是結婚後,“婆媳之間的戰爭”至今是世界的一大難題,如果之間相處不好,還是分開的好,不要覺著不和父母住就是不孝順,都要以“家”為重,即使分開了也可以時常探望父母,這樣會顯得更親近,因為距離產生美。倘若相處好,那就一起住、一起生活。
-
10 # 小胖和二丫
也不是願意不願意的問題,關鍵是生活上有差異。說說我自己的情況,我結婚半年的時候父母就和我住一起了,父母屬於早睡早起得吃早飯,他們的早飯一般是稀飯煮雞蛋就可以。我們是晚睡,休息日晚起,早飯喜歡吃煎雞蛋。平常吃飯多多少少也會有點差異,而且對待一些事情上也會有些許差異。現在我和父母住對面樓,平常照顧有方便。我的想法是如果可以住的近點就可以。
回覆列表
我個人的體驗是:儘量不要與老人家住在同一套房子裡,若有條件可與老人家住得近一些,甚至是同一單元的不同樓層。(有人提出所謂“一碗熱湯的距離,不無道理”。)當然,這是說的是老人家可以正常行動。若老人行動不便時,另當別論,還是要近可能近地照顧。
原因有二:
1。生活習慣差異。由於年齡的差異,必然導致作息起居習慣迥異,老人家普遍習慣早睡早起,睡眠時間普遍不長;而年輕一輩多半會睡得晚一些,起得晚一些。必然導致早餐、打掃、家務、起居聲響、不合拍且互相打擾等等各種問題。
再加上生活背景和文化背景的不同,對於客廳電視螢幕的爭奪,亦在所難免。
2。生活私密性要求。家裡條件好一些的,房間多,衛生間多,隔音效果好還好些;若是條件一般,那廚房操作聲、呼嚕聲、洗漱聲、上廁所聲,聲聲入耳,互相形成干擾。就是在你想與愛人“啪啪啪”的時候,也必然是不能酣暢淋漓的。
打油詩一首:
你早起來我晚睡,
留有空間最相宜。
小磕小碰必難免,
孝順不在零距離。
家人相處有其道,
保留一點私密感。
有分有合更和諧,
何必硬湊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