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廣西三炮生活錄

    骨密度檢測?一般不需要!

    骨密度全稱是骨骼礦物質密度,是骨骼強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在體檢專案中,通常被用於判斷人體是否缺鈣。

    如果不是體重過輕、營養不良、長期服用某些激素類藥物、抗驚厥藥物等,或者患有某些特定疾病(如:神經性厭食、風溼性關節炎、抑鬱症等),一般不需要檢測骨密度。

    通常建議65歲以上女性和70歲以上男性接受骨密度檢查,防止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骨密度檢測有哪些方法?

    各醫院採用的骨密度儀不同,各醫院測量骨密度的位置也不同。

    目前在大城市最流行的骨密度檢測方法,是雙能X線吸收測定法(DEXA),也就是說,以小劑量的X射線穿透身體,隨後用計算機進行資料處理,得出骨礦物質含量。該儀器可測量全身任何部位的骨量(大部分檢測儀器選擇穿透腳踝或者手掌等較為方便的部位)。

    因其精確度高,輻射量小,檢測一個部位的放射劑量相等於一張胸片1/30,不存在放射源衰變的問題,所以,這種檢測方式在中國普及迅速。

    而兒童骨密度檢測,最多使用的是超聲波測定法,也就是使用超聲骨密度儀。

    因為其利用超聲波來檢測骨密度,原理與B超機類似,有無輻射、操作簡便、安全無害的優勢。一般只需用檢查探頭檢測孩子的手臂或小腿,安全無創,家長對其接受度較好,常在一些兒童常規體檢中被列為必檢專案。

    此外,還有單光子吸收測定法(SPA)和定量CT(QCT)等檢測骨密度的方式。

    兒童骨密度檢測為什麼沒有意義

    孩子正處於生長髮育高峰,身體各方面變化極大,且每個孩子的骨密度值是有差異的,國際上沒有兒童骨密度測量的標準數值。對於嬰兒來說,如果骨密度檢測達到成人的正常值,反而證明其鈣的吸收力下降。

    孩子骨密度本來就較成人疏鬆,所以一般檢測骨密度後,都能查出孩子骨密度偏低,因此給寶寶進行骨密度檢查的意義並不大。

    正處於生長旺盛階段的寶寶,骨密度偏低意味著快速生長過程,是好現象,並不能作為需要補鈣的依據,補鈣過多非但不能吸收,反而還會增加腎臟等器官的負擔。

    如何判斷寶寶是否缺鈣

    既然骨密度檢測意義不大,那麼我們如何判斷孩子究竟缺不缺鈣呢?

    0-2歲的寶寶如果缺鈣,主要表現為多汗、夜驚、煩躁、枕禿和骨骼的改變。

    3~6個月的寶寶:用手指輕壓其枕骨或頂骨,猶如乒乓球有彈性感(顱骨軟化);

    8~9個月的寶寶:頭顱呈方形(方顱),前囟門也偏大,至18個月前囟門尚不能閉合;

    1歲左右的寶寶:胸部可見到肋骨與肋軟骨交界處膨大如珠,稱為肋串珠;並可出現胸廓畸形如胸骨前突呈“雞胸”和肋緣的外翻。由於四肢和背部肌肉的無力,孩子的坐、立和走路都晚於健康的孩子,且容易摔跤;

    1-2歲的寶寶:走路時可能出現兩下肢向內或向外彎曲的畸形,即“O”型腿或“X”型腿;

    3歲以上的孩子:孩子在3歲以後可能沒有上述表現,僅有腿部疼痛的表現或僅留下骨骼改變的後遺症。 此外,出牙也可能會延遲。

    如果孩子有上述現象,就可以懷疑孩子有缺鈣的可能性了。

    孩子如何科學補鈣

    很多時候寶寶 “缺鈣”不是由於鈣攝入不足,而是生長較為迅速,對營養的需求較高,或者可能缺乏維生素D。

    因為母乳中的鈣磷比例適宜,有利於鈣的吸收;嬰兒配方奶粉中的含鈣量也不低,但乳類含維生素D量甚少。

    母乳餵養的寶寶如果缺少戶外活動,或者日照時間不足、不及時補充魚肝油,或新增輔食後未能及時新增蛋黃、動物肝臟等富含維生素D的輔食,就非常容易有缺鈣的表現。

    因此,我們建議,要防止寶寶缺鈣,可以增加寶寶的戶外活動,保證一定的日照時間。注意紫外線不能穿過玻璃窗,大城市中的高大建築、大氣汙染如煙霧、塵埃,都會阻礙、遮擋紫外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喬丹統治聯盟時有“喬丹法則”,那麼,如今有“詹姆斯法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