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悔憶智周

    無非就是聽聽他們談談自己和他們的書。

    但這兩點卻是讀者最感興趣的。

    例如莫言、餘華、閻連科……的人生經歷。

    例如唐家三少、辰東、耳根、我吃西紅柿……為什麼取那樣的筆名……

    總之,他們在書的後面是怎樣的一個人,他們為什麼那樣寫,為什麼寫得那麼好。

    至於他們的書,感興趣的點也多。

    內容、寫作方法,讀者都有許多問題要問的吧?

    但一般說來,書面語極優秀者口頭表達往往不很優秀,因為天才往往想得太多太深,又是些理想主義者,而書面語允許千錘百煉的修改。再就是真正的作家,往往鄙視油腔滑調。

    他們思考的問題,往往也很大,例如莫言的演講:人類的好日子不多了,例如餘華關於“活著”的思考,例如閻連科關於全村殘疾人的想象。

    網文作家會更受關注吧?網文使用者4億多啊!

    音像時代,為什麼不可以請作家多和讀者見面呢?

    只要作家願意。

  • 2 # 冰語

    作家通常都是一個比較有思想的群體,他們讀過的書比一般人要多得多,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他們的精神世界是豐富的。作家所寫的書很大一部分都能反應出作家的思想核心,但是是不是一般人能讀懂的,得看那是什麼書和讀的是什麼人?

    綜合以上分析,作家上綜藝節目那得看他是什麼型別的作家和受眾是什麼群體。如果作家是莫言,餘華那麼有深度的和學術研究類的恐怕上了綜藝節目也未必能讓大眾所接受,也就是說他們不會有太多粉絲,節目也不會很火。另一種,如果是當下寫網路小說的流行作家那可能會更受大眾歡迎,畢竟網路小說有讀的容易,內容通俗易懂的便利擺在那,若書寫的好還能被拍成電視劇電影,換句話說他們可有一批潛在的粉絲。在如今忙碌的社會人中,網路小說家更接地氣,即便上綜藝也能更受歡迎。

    作為小說愛好者,若作家上綜藝節目,個人傾向先是希望瞭解那位作家的寫作靈感和思路,從而瞭解他們創作過程的心理狀態,靈感迸發的源泉。另一方面也希望從生活上了解他們多一點。畢竟,當作家得花很多時間在讀書,構思,蒐集題材,寫作上,我更感興趣的是他們生活中是不是一個什麼都不懂的連吃喝都需要照顧的“巨嬰”?

  • 3 # 當代新媒體

    期待呀,期待郭敬明上綜藝。

    一個是覺得他已經消失在大眾視線中太長時間了。

    一個是“爵跡2”一直在預告,還沒有上映真的很期待。

    一個是,期待他新出作品,因為他寫的東西感覺不錯。

    所以想看他。

  • 4 # 白千尋

    我不太想看作家上綜藝節目,因為我更關注的是作家的作品。在我看來上綜藝節目,多多少少都會存在不真實,有時不得不維護一種叫“人設”的東西。而一旦被人設左右,就會影響到作家的日常生活,也會影響到作家的創作。

    人在生活裡,會有不同的角色。作家也是普通人,我希望作家簡簡單單的做自己,盡最大可能傾注於作品,寫出更的好作品。

  • 5 # 核星幻想

    看什麼形式表現,你如果只是把一群人拉到一個舞臺上比誰碼字快,那別說網文作家不去,估計你也不想看。

    如果是作者繫結一個劇組的明星演員導演來比賽的話倒是會有看點,但是那樣就不是寫手的比賽了,而是編劇了。

    而且重要的是整個作品呈獻,編劇還是在幕後,並且單論作品的質量也更像是導演的比賽。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寫作又是一件需要積澱的事情。

    能比的就只有劇情,而單純較量作品高低的話直接辦個文學比賽就可以了。

    既然要做電視節目,就必須要把作品具體化的呈獻。

    單論作者是不好比,也是不好看的。

    我倒是覺得可以整一個節目,作一個編劇,導演,演員全方位的考察。

    最後像奧斯卡一樣評出個最佳編劇,最佳導演,最佳演員出來。

    這個節目編劇和小說寫手都可以參加,雖然小說和劇本還有一定的差異,但是一個優秀的導演應該也能完成從小說到劇本的再創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師該不該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