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叨叨頻道

    回答一下,個人觀點。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 福建 侯官縣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而讓林則徐流芳百世的舉動,要數在1839年6月3日的虎門銷煙。也就是這場禁菸運動導致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但就是這麼一位在禁菸運動中身先士卒的人,卻在人生的後期主張種植鴉片。

    在1847年,當時林則徐任陝西巡撫,彼時的江西撫州知府文海致信林則徐,請教如何發展地方經濟,促進政府收入,防止白銀外流。。

    林則徐給他回了一封信,這封信大意內容如下:

    “鄙意亦以內地栽種罌粟於事無妨。所恨者內地之嗜洋菸而不嗜土煙,若內地果有一種芙蓉(阿芙蓉,指鴉片),勝於洋販,則孰不願買賤而食?無如知此味者,無不捨近圖遠,不能使如紹興之美醍,湖廣之錠煙,內地自相流通,如人一身血脈貫注,何礙之有?”

    透過這封信,我們能看出,林則徐反對的並非吸食鴉片,而是進口鴉片。

    這樣的前後反差巨大的舉動,給了林則徐很大的爭議性。但是,如果仔細考慮到其所處的位置和時代,不難發現,其所有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清政府的統治而做出的。其實,在清朝的末期,全國各地都在大面積種植鴉片,因為種植鴉片的利潤很大,無論對於農民還有當時的清政府都是一項重大的收入來源。只是,這些行為,最後傷害的還是咱們華人。

  • 2 # 大樹碼頭

    看過茅海建教授的《天朝的崩潰》,裡面詳細介紹了第一次鴉片戰爭前後的情況。林則徐前期對禁菸的主張還是相當強烈,採取的行動也非常果斷乾脆,但鑑於當時國內官員對國際體系的不瞭解,而引發了戰爭。之後,林被流放5年。而結束服役後,林又開始提倡國內種植鴉片,前後觀點變化突然使人詫異,很影響自己的個人形象。

    個人認為,林的身份首先是官員,是為道光帝服務的官員,根據統治者的意圖執行是其擺脫不了的特點。就拿道光帝禁毒前期諮詢各地巡撫的意見,大家各舒已見,有主張為禁止民眾吸食而重罰民眾的,有主張切斷鴉片來源而查禁海口,總之意見不統一。這其中林則徐主張“吸食者誅”,即重罰吸食的民眾達到禁菸目的。

    但是當道光帝明確表示要查禁海口後,所有的官員開始羅列查禁海口的好處,包括林公本人。再比如道光帝青睞的鴻臚寺卿黃爵滋,之前主張重罰吸食者,當道光帝委派他去附件查禁海口,在奏章中開始大談如何查禁海口,閉口不提重罰吸食者的事情。

    所以,林則徐的身份不會因為後世人給他的民族英雄稱號而改變當時的思維,作為皇上的臣子,大清帝國的一份子,必定唯聖上“馬首是瞻”,不可能有自己太多獨立的思想。

    瞭解以上情況後,對於他後來主張種植鴉片就不難理解,中英南京簽約以後,鴉片貿易開始合法,既然合法那為何自己不能種植與洋人競爭,這就是一個很值得思考的事情。加之自己種植鴉片後可以減少白銀的外流,政府還有可觀的稅收,所以國內開始提倡種植鴉片。

    事後發現,這一意見因禍得福。隨著國內大面積種植和質量的提升,到了1882年,中國中國產鴉片成功將洋鴉片擠出市場,並且在滿足自需的情況下,開始出口其他國家。此後,清政府和英國政府開始真正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雙方經過多次交涉,於1908年3月簽訂了《中英禁菸條約》。此後,鴉片開始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1909年在美國的倡議下,世界主要的13個國家在上海舉行萬國禁菸會議,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繼續加大禁菸力度,全國大部分地區完成了禁種任務,絕大部分煙館關閉,菸民紛紛戒吸。

    這算是中國生產力第一次改變世界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當你步行至一個紅綠燈路口時,恰好變紅燈,而這時正好沒有車輛透過,你將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