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圓窗觀點

    劉邦50歲才當皇帝,朱元璋40歲當皇帝。

    所以劉邦剛當上皇帝時,繼承人問題就出來了(考慮當時人的壽命)。這個繼承人問題,倒不是說劉邦決定讓誰做皇帝,太子肯定是他兒子,這個沒的說。這裡說的繼承人問題,是自家皇位坐不坐得穩的問題。朱元璋的問題如出一轍,原本定的太子是朱標,朱標作為皇位繼承人已經培養多年,太子地位穩定得很,在大臣和武將當中,其威信和人脈絕無問題,可這朱標八字不硬,死的比朱元璋還早,朱元璋只好選個年幼的大孫子朱允炆來做太子,我靠,這繼承人問題不就和劉邦一樣了嘛。

    沒辦法,要消除隱患,只有殺功臣。

    至於講劉邦和朱元璋的出生論導致,那肯定不靠譜,比如出生時地位和劉邦、朱元璋都相似的劉秀,雖說是皇族子弟,但劉秀也屬於是極其沒落的皇家分支了吧,估計劉秀和賣草鞋的劉備,兩人的出生檔次,都低的相互可以拼一拼,劉秀應該比劉邦(起碼算是個國家幹部)的自卑感還強,可人家劉秀做了32年皇帝,也沒聽說過劉秀殺功臣,就因為沒有繼承人問題嘛,自家的皇位穩定得很,殺殺功臣來做什麼,這些功臣起碼還算是個熟人呢。

    搞清楚了劉秀的問題,就知道李世民為什麼也不用殺功臣了。到皇位傳承時候,打天下的功臣們不是已經歸西,就是垂垂老矣,不僅僅功臣們不可能自己作亂,就是想輔助其他皇子作亂,也一樣有心無力了。留著這些功臣吧,也就是費點錢財和糧食,自己良心也好過些,何必呢。

    能夠在亂世之中,成為笑道最後的君王。他們的智商應該都是夠用滴,其中人格缺陷嚴重的,估計也就王莽這一個二百五,所以王莽當皇帝沒多久,他墳頭的草,就高了去了。

    歷史的背後,都它自己的邏輯,大部分是相互共同的,要不也不用學歷史了;但也有個別的是特立獨行,為枯燥的歷史重複,增加了很多變化,也算是讀歷史的樂趣福利吧

  • 2 # 探微閣主

    民國曆史學家孟森在他的《明史講義》中說“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

    漢高祖劉邦以泗水亭長起家,明太祖劉邦以農民、和尚起家。

    二人都出身於社會底層,能以這個身份橫掃天下,一統中國,必定不是泛泛之輩。

    漢高的長處在於知人善用,馭下有術。雖屢敗於項羽,終用韓信奪取天下。

    韓信評價漢高可帶兵十萬,自己則是多多益善。

    明太祖則是不但用人厲害,軍事能力也是首屈一指。毛主席曾評價“自古能君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所謂強將手下無弱兵。漢高與明祖手下,聚集的都是當時各領域的佼佼者。漢初的蕭何、張良、韓信,明初的劉基、李善長、徐達。

    這些人,也大多出身於底層,經過血雨腥風的洗禮,真刀真槍的歷練,摸爬滾打過來的。

    換句話說,這些人,不是漢高與明祖一樣的人物,不足以震之。

    當天下穩定之後,這些人,對成長於和平環境下的未來統治者來說,是個絕大的威脅。

    為鞏固江山,誅戮功臣在所難免。

    那麼唐太宗為何不殺功臣呢?

    唐太宗的曾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國。作為關隴軍事貴族之一,與北周宇文氏,隋楊氏,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李氏在建立大唐之前,就已經是幾世公卿,其實力不是驟然而起。

    另外還有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之前是後周的殿前都點檢;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之前是漢室宗親。

    唐太宗、宋太祖、光武帝,都不是白手起家,或貴族、或武將、或宗室,這種身份,使得他們較平民皇帝有足夠氣度與自信,不需要以誅戮功臣的手段來鞏固江山。

    這就是平民起家和貴族起家的區別。歷史上以平民起家的開國皇帝(其實只有西漢與明),功臣大多下場悽慘;以貴族起家的開國皇帝,功臣大多得以善終。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在特別焦慮的時候,應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