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歷史上哪一位名人遇事不慌不忙?

28

歷史

回覆列表
  • 1 # 大貓論史

    偉人毛主席。說一件毛主席在延安時期的事情。

    1947年3月,蔣介石命令西安綏靖公署主任"西北王"胡宗南向延安發動攻擊。隨後,胡宗南集結了34個旅25萬的精銳兵力,向延安進軍。

    彭老總獲悉情報後一邊阻擊胡宗南精銳,一邊忙調一個團守衛延安機場,防敵空降,並準備親自勸說主席儘早撤離延安。

    一天,胡宗南派出飛機轟炸。在一個院子裡,爆炸聲後山搖地動。主席當時一手端茶杯,一手抓筆在地圖上畫。爆炸的煙霧使窯內一片昏暗。煙塵散去,主席左手仍然端著茶杯,地上沒有一點茶水灑出。筆仍在地圖上畫。當時,受爆炸驚嚇之後的工作人員們見此情景,不由得又吃一驚,被主席的昂然自得驚得目瞪口呆。

    警衛參謀急忙拿來一塊落在院裡的鋸齒狀彈片給主席看:“主席,多險哪,你必須馬上轉移了!”

    主席接過彈片掂一掂,咧嘴一笑:“好嘛,能打兩把菜刀呢。”

    主席說:“我是要最後撤離延安的。”“我還要看看胡宗南的兵是個什麼樣子呢。”

    3月18日,東南方向槍聲大作,胡宗南部兵臨延安城下。

    主席不願撤離。彭總知道後,急壞了。他把主席的警衛參謀和警衛排長叫到他的窯洞裡,神情十分嚴肅,鄭重地對他們說:現在,全黨、全軍和全中國人民都關心黨中央、主席的安全,很多同志希望主席早過黃河。可是主席不同意,不願在敵人打來的時候離開陝北人民,而要留在陝北指揮作戰。主席一向說到做到,一向不顧個人安危。我們黨要顧,你們要顧!不許由著他的性子來,必要時,你們抬也要把他抬走!”

    傍晚,作戰部彙報完西華池戰鬥的詳細情況後,又紛紛勸主席馬上撒離延安。主席將手一拂,接著又在桌上輕輕一擊:“不要說了。我有言在先,我是要最後撤離延安的。”

    主席的話剛說完,東南方向又是槍聲大作。敵人先頭部隊已經進犯到吳家棗園。

    一陣沉重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彭老總跑步趕到。彭老總問:“怎麼主席還不撤離?快走快走,一分鐘也不要呆了!”

    王震忙說:“主席,今天就談到這裡吧。你必須儘快撤離。”

    恩來同志也勸:“主席,撤離吧,時候到了。”

    主席穩穩坐在椅子上,問:“機關都撤完了嗎?”

    “早撤光了。”好幾個喉嚨搶著回答。

    “群眾呢?”

    “撤了,全走了。”

    “嗯。”主席滿意,然後說:“好吧,吃飯!”

    這時候了,還鎮定吃飯?

    彭老總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就吼起來:“主席怎麼還不走!胡宗南龜兒子的兵有什麼好看的?走走走,你一分鐘也不要呆了,馬上給我走!抬也要抬走!”

    主席皺了皺眉,說:“把房子打掃一下,檔案不要丟失。帶不了的書籍可以留下襬整齊,讓胡宗南的兵讀一讀馬列主義也有好處。”

    主席一聲不響地走出窯洞。他先打量一遍周圍的每個人,然後雙手一背,久久凝視寶塔。良久,主席對站立身邊的恩來同志及工作人員說:“我本來還想看看胡宗南的兵是個什麼樣子,可是彭老總不幹,他讓部隊代看。我惹不起他,那就這樣辦吧。”

    主席走進吉普車,登車之際,突然轉回頭,大聲說:“同志們,上車吧,我們一定還會回來的!”

  • 2 # sddz以書潤心

    歷史上的名人遇事不慌不忙,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智謀高超,料事如神,人稱"臥龍",他為劉備出謀劃策立下了汗馬功勞。

    從我們熟悉的幾個故事中就能看到諸葛亮遇事不慌不忙,沉著冷靜的表現。

    舌戰群儒。曹軍大兵壓進,孫劉聯盟的戰線還沒有形成,東吳出現了主降的陣勢,諸葛亮面對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沉著冷靜,從容應對,侃侃而談,一個個成了他口下的敗將,真可謂三寸之舌能抵百萬雄兵。

    草船借箭。是赤壁大戰的準備階段,周瑜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十天造10萬支箭,而諸葛亮卻說只用三天,並立下了軍令狀。魯肅總想替諸葛亮打圓場,第三天早上他們去接箭,魯肅還濛濛的,諸葛亮約他喝酒,魯肅真是急壞了。而我們再看諸葛亮,他真沉得住氣呀!

    空城計。曹軍逼近,城中空虛。若是沉不住氣,亂了陣腳,被對方看破那就全盤皆輸了。而諸葛亮急中生智,演繹了一段一中生疑的心理戰,他的泰然自若,冷靜沉著嚇退了敵人的追兵。

    我們常說宰相肚裡能撐船,成大事的人都是遇事不慌不忙,冷靜處理,事情才能有一個完美的結局。

  • 3 # 中華龍368

    謝謝邀請!近代史首選應屬中國偉大領袖毛澤東,他的膽色氣魄胸懷和擔當、從他一生的豐功偉績和傳奇經歷就可以證明,包括強人普京在內的諸多外國政要、都一致尊稱其為偉人和偶像,是最崇拜和最敬佩的一代偉人,也是全中國人民最崇敬的領袖,他遇事處亂不驚、不論風吹雨打、獨自閒庭信步的雄偉氣魄感染了眾多崇拜者,他克敵制勝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度過難關,戰勝困難的原因所在,所以選他老人家應眾望所歸。

  • 4 # 李豫筆名飛鷹

    幾千年!中國乃世界人民心中,永遠只有一個,我們最敬愛的偉大領袖毛主席!沉著穩健,冷靜心神處事臨危從不亂陣腳,領導革命和中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一步步從勝利走向徹底勝利!這就是毛主席慧韌智勝的理論真理和偉大思想結精……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馬列主義乃毛主席偉大胸懷真理!

  • 5 # 使用者長華

    歷史上,要說遇事不慌不忙的偉人,非毛澤東主席莫屬!有詩為證: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

    ""敢上九天攬月,敢下五洋捉鱉!""

    ""敵人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 6 # 我愛自然我愛笑

    一代偉人毛主席。從讀師範學校開始到永遠離開我們,無論遇到多麼重大的事情和多麼危險的事情和多麼艱難的事情,毛主席從來沒有絲毫的慌忙過。真是歷史上最難見的一代偉人,也是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的一代偉人。

  • 7 # 田野愚人

    要問【歷史上哪位名人遇事不慌不忙…】我想只有諸葛亮了,

    他聰明能幹膽識過人,是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人物,有超越的軍事才能,歷史上是一位有名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在幾次有名的戰役中,都是胸有成竹了事如神,英明固斷,不慌不忙地處理問題,達到園滿完成任務。

    例如“草船借箭”和“空城計”這兩個故事,就充份說明諸葛亮在最危險最緊要關頭,逢凶化吉,這是遇事不慌不忙的表現所在。

  • 8 # 瑞芯76876

    我認為是司馬光

    有一次,司馬光跟小夥伴們在後院裡玩耍。院子裡有一口大水缸,有個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缸廠裡。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沒頂了。別的孩子們一見出了事,嚇得邊哭邊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馬光卻急中生智,從地上撿起一塊大石頭,使勁向水缸砸去,

  • 9 # 歷史平乙刀

    歷史上,近代就是我們敬愛的領袖毛澤東遇事穩重,不慌不忙,有頭有尾,大獲全勝。無論在失敗、劣勢狀態,優勢狀態,惡劣的環境困難面前都保持沉著不慌不恾地迎對自如。象紅軍長征時四度赤水,在敵人圍追堵截情形下,巧妙地擺脫敵人。從劣勢轉優勢,從被動轉主動,從失敗轉勝利,從勝利奪取全國解放。北韓戰場上,親生愛子犧牲,寬廣的胸懷,高強的軍事家素質,在三八線上打退了美帝國主義的一次進攻,取得了北韓戰爭的偉大勝利!在全世界享有名的十大軍事家之一。

    再往前歷史上的三國時期司馬懿也是一位遇事不慌不恾,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諸葛亮腦子反映快,在戰爭中有錯用兵導致失敗而退兵的。那就是失街亭。周愈是最慢,在許多次戰鬥中挫失良機,所以說司懿是遇事穩重取得統一中國的!

  • 10 # 嚴汝祥

    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嵇康正和人弈棋。突然有人到他身邊高聲說,快點回家,剛才你母親去世了,你回家安排令堂的後事吧。嵇康聽了,翻了翻白眼,坐著一直把那一局棋下完了才離開。大家說說看,這位名人屬不屬於遇事不慌不忙。

  • 11 # 痴迷小書童

    我認為王陽明是歷史上遇事最不慌不忙的人。王陽明,浙江餘姚人,本名守仁,字伯安,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軍事家,教育家,是心學的集大成者。

    王陽明十五歲的時候太鬧騰了,因為他突然間有了當聖賢的志向,放在現在如果有人說他想當聖賢,大家估計都覺得他是個神經病。王陽明的父親王華決定給他談一門親事,結了婚,有老婆管著,就不會再作出格的事情了。

    再他十七歲的時候,王華挑選了一個江西南昌的一個官家小姐,王陽明收拾行李就到江西結婚去了。結婚的好日子到了,婚禮肯定得辦的熱熱鬧鬧的,岳父大人一家忙裡忙外,到最後需要行禮拜高堂的時候,發現今天的主角新郎官不見了。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岳父大人打發所有人去找也沒有找到,直到第二天清晨,才在一所道觀裡找到了王陽明。原來王陽明結婚那天無事出來閒逛,看見了道觀,便進去和道士閒聊,又學習打坐,直到岳父大人找到他時,王陽明才想起來昨天還有重要的事情沒有做。

    會試落榜有詭辯

    王陽明二十一歲的時候參加鄉試就中了舉人,但是兩次參加會試,都落了榜,鎩羽而歸。要是一般人肯定是心情低落到極點,然後表示要屢敗屢戰,接著拼命讀書備考。然而王陽明不是普通人,他找到父親談心,父親勸他不要灰心,以你的天分,將來必成大業,落榜之事無須掛懷,用功讀書,下次一定中榜。王陽明卻向父親鞠了一躬說到,父親大人誤會了,我剛剛才明白落榜之事本來無關緊要,而我卻為之牽腸掛肚,實在不應該。這話說的讓王華髮懵了,王陽明接著說,他以為書房苦讀無用,學習兵法,熟悉韜略才是保國之道。說完話後,王陽明不慌不忙的行了一個禮,飄然而去,給王華留下一地雞毛。

    罷官被貶自導自演尋短見

    當時朝廷裡宦官劉瑾擅政,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王陽明上疏論救,而觸怒劉瑾,被杖四十,罷官被貶至貴州龍場管理驛站。劉瑾為了解心頭之恨,安排了殺手,要在王陽明離開北京赴貴州的途中幹掉他的。而王陽明早都料到劉瑾不會放過他,便在經過杭州的時候自導自演了一齣戲,他不慌不忙的把自己的帽子和鞋子丟進了錢塘江,留了一封遺書,說自己被人整的很慘,精神壓力也很大,受不了了,就投江自盡了。這齣戲演得估計太真了,殺手們都當真了,直接回去交差了,還有人也信以為真跑到江邊給他招魂。

    大顯身手輕鬆平定寧王叛亂

    江西南昌一直是寧王的屬地,而到了朱宸濠這一代(就是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寧王),他想恢復自己先祖的榮耀,終於在經過數十年的精心準備後,於正德十四年在南昌起兵造反。而此時正是王明明被朝廷放任到江西做南贛巡撫的時候,平定叛亂的重擔就落在王陽明的頭上了。

    接著王陽明又趁寧王發兵攻打安慶的時候,不費吹灰之力把寧王的大本營給拿下了,使寧王回防南昌,接著兩軍在鄱陽湖舉行決戰,王陽明用火攻的方式走輕鬆打敗並活捉了寧王。

  • 12 # 江少晨

    努爾哈赤

    面對強大明朝大軍來犯,氣定神閒,泰然處之!

    後金的探子觀察到了來殲滅後金的大軍,回到努爾哈赤面前,當時他還在睡覺,這個探子角色蒼白,嚇得語不成聲,他說也太黑,說對方明軍都要舉著火把前行,那個火把,密如繁星啊,就是形容人數眾多,努爾哈赤聽了這個訊息後,倒頭繼續睡覺,而且是呼呼大睡,根本沒受影響!

    第二天帶著貝自去祭天,然後按步就班調兵遣將明朝,然後大獲全勝!

    我想努爾哈赤能統一女真,建立後金,這個他的強大的心理素質密不可分,遇事泰然處之,讓他能夠冷靜思考問題,從而找出解決問題之法!

  • 13 # 1349138409

    抗美援朝,當時多數不同意出兵,毛澤東沉著不慌思考七天,果斷做出定,出兵北韓。反圍剿,抗日戰爭和三大戰役無論風雲如何變幻,內部意見如何不統一,毛澤東都能正確應對,做出英明決策,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唯有毛主席,他人無法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烏龜可以跟六角龍一起養嗎?